第312章,轉頭卻看向了正街之上,
養心殿中,帝王的眸光深邃,猶如一把利劍,似乎要穿透麵前弘晝的心髒,來窺見他所有的小心思。
弘晝如今身穿的藏藍色素緞長袍,腰間綴點繡雲紋墜子,他目若朗星,相貌周正。
此時那神情雍容的臉抬起,他沉聲作答道:“端看兒臣所處位置。”
“所處位置?”皇上來了興致,揮了揮手:“如何看?”
弘晝的唇抿了抿,雙手從長袍的窄袖上劃過:“兒臣妄言,還請皇阿瑪當個笑話聽了便是。”
“無妨,你說。”皇上的目光越發的好奇起來。
“若是兒臣在臣的位置上,當不在乎名聲,隻為人命所去。”
“兒臣是臣,兒臣的名聲端看君王如何看?”
“隻要在聖上的眼中,兒臣是個好官,便無妨。”
“若是你是君呢?”皇上挑眉問道。
弘晝的迴答擲地有聲:“若是兒臣是君,當以一人命換君王名聲。”
“史書千萬策,明君名聲當重於人命。”
皇上抬眸看向麵前跪著的這個兒子,眼中欣賞之意漸濃,他微微瞇了眼:“弘晝,朕上位以後圈禁了你八叔,你十四叔,你如何看?”
“皇阿瑪。”弘晝的神色恭敬:“皇阿瑪圈禁八叔,十四叔,是常理。”
“皇阿瑪登基以來,政績豐厚,對待手足顧念親緣,一直未曾動了殺念,但八叔,十四叔是京都之中不安穩的因數,隻能圈禁。”
“在兒臣看來,皇阿瑪並不心狠,這是常理。”
“身處天家,即是手足,也是君臣。”
皇上聽著弘晝的迴答,他此時又開始擔憂起來,他這個兒子看起來比弘時睿智很多,但太過聰慧,若是對了他的幾個兒子下了狠手。
他雖然從九子奪嫡中勝出,但這一路的險象環生卻曆曆在目。
他還是想他的子孫不會因為皇位,而失去了手足之情。
是-他心底在自嘲,-他果然老了,居然不願他的子孫手足相殘。
想到這,他問道:“弘晝,若你登基為帝,你會如何對待你三哥?”
弘晝的心中被這沒來由的喜悅充斥著,他在心下快速的斟酌著,隨即出口道:“皇阿瑪,兒臣惶恐。”
“三哥一直在阿哥之中為長,又是阿哥之中第一個親王。”
“兒臣不敢肖想儲君之位,隻願傾盡全力扶持三哥,又或者能做一個閑散王爺。”
“朕允你想!”皇上明黃色的龍袍揮動,這一瞬的威壓讓地上跪著的弘晝心內一緊,他突然反應過來什麼,忙著重重磕了一個頭:“兒臣會善待所有兄弟手足,如同皇阿瑪一般,不論如何,兒臣會留得三哥一條命在。”
“當真?”
“兒臣身體中流淌著愛新覺羅的血脈,兒臣字字珠璣,若有半句虛言,叫兒臣不得善終。”
“兒臣還有一言。”弘晝的身子跪得筆直,往前幾步,他鄭重的雙手交疊在額前,往下弓下了身子:“三哥忠厚仁和,是明君之像,兒臣恐擔不得大任,還請皇阿瑪,三思。”
“弘晝,你僭越了。”皇上輕抬眼皮,他那雙如鷹隼一般的眸子微微瞇起,上位者姿態盡顯。
“這不是你該操心的事情。”
“你拿了這塊金牌令鑒,前去豐臺大營,帶著江來福同去。”
“將毒酒賜下,帶迴那嶽鍾琪的虎符。”
弘晝接過那金牌令鑒,喉結上下滑動了一番:“是,皇阿瑪。”
“弘晝,朕從前為阿哥之時,你皇爺爺給朕機會,朕會毫不猶豫的抓住。”
“若是沒有機會,朕便創造機會。”
“你可知曉?”
皇上的話意味深長,在養心殿中迴響,這似乎是給了弘晝一個信號,此時,弘晝的內心早已經掀起了驚濤駭浪,對權力的渴望不斷交織在他的眼中,他堅定的點頭:“皇阿瑪,兒臣知曉了。”
江來福跟在弘晝的身後出了養心殿,皇上看著弘晝和江來福離去的身影,朝著一旁的小太監吩咐著:“你去,將圖裏琛給朕傳來。”
“是。”
在小太監轉身的時候,張廷玉接到了傳詔,他捋了捋身上的官袍,匆匆入了養心殿。
隔著老遠,他便看到了養心殿門前那抹明黃色的身影。
隻見他走路步履蹣跚,顫顫悠悠的走到皇上的麵前。
“老臣參見皇上。”
張廷玉正要跪,卻被皇上虛扶起身。
“張閣老毋須多禮。”
“今日喚你入宮,確是有事商議。”
張廷玉跟在皇上的身後入了養心殿,沒多會,圖裏琛也在小太監的傳令下,匆匆入了養心殿。
“微臣參見皇上。”圖裏琛跪地行禮,聲如洪鍾。
“圖裏琛,你帶著禦前侍衛出宮,去豐臺大營。”
“秘密監視五阿哥,若是五阿哥未曾誅殺嶽鍾琪,你拿著這半塊虎符,調動豐臺大營兵權,將皇子弘晝,當場擒住,帶迴養心殿。”
“若是五阿哥誅殺了嶽鍾琪,你便悄悄迴宮。”
“是。”
“微臣領命。”
圖裏琛接過了那半塊虎符,起身大踏步朝著外頭走去。
張廷玉聽著皇上的道道旨意,他目光如炬,看向皇上,口中發出一聲驚唿:“皇上,您這是?”
“張閣老,你心中清明,與朕一道等待著消息罷。”
“大清的江山定要後繼有人。”
“遇到絕對的誘惑之前,才能看出來一個人的本性。不是麼?”
張廷玉站在一旁,恭聲道:“皇上所言極是。”
“想來皇上心中已經有決斷,老臣便陪著皇上在這等著。”
“廷玉,你在此處等候,朕出宮前去敦親王府一趟。”
“等朕迴來同你一同用膳,敦親王戰死,朕當體恤惠下。”
“是,皇上聖明。”
---
紫禁城的明黃色馬車,一路奔向敦親王府,倒是沒有了那日怡親王死時的疾馳,今日的京都多了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危機。
馬車之上,端妃同皇上同乘,端妃這些日子過得格外順遂,精氣神越發的好了。原本蒼白的兩頰染上紅霞,她鬢邊帶著一朵絹花,兩人現在看來更像是尋常夫婦。
“端妃,到了敦親王府好好安撫敦親王福晉。”
“是,臣妾知曉。”
“今日臣妾將溫宜帶出宮,就是想讓溫宜安慰一番恭定,溫宜聰慧,恭定見了定能展顏。”端妃說道。
“溫宜放在你宮中,朕心裏安定。”皇上附和了一聲,轉頭卻看向了正街之上,在他的治理之下變得繁榮的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