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都是錢
“陳總,跟你說個事,我打聽到,市裏裏缺明礬,外地明礬便宜,一斤明礬在外地才1毛錢,市裏這邊能賣到6毛錢一斤,下次去外地,要不要買點明礬迴來?”張俊問道。
明礬主要作用是淨化水,再一個就是炸油條用,一些油條大省,明礬的需求量很旺盛。
張俊在外地過早時,打探到了這個消息。
有些人就在做這個生意。
“這類生意不要碰。”陳浩想都沒想,直接搖頭,“風險太大,很容易招惹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可能會落入圈套。”
“我打聽清楚了,明礬的差價是真的,外地明礬的價格就1毛錢,市裏的的確確能賣到6毛,要是走黑市,價格還能更高,賣到1塊都不成問題。”張俊道。
他不是愣頭青,對於這裏頭的真實性,有調查過。
這個其實很好調查,直接去供銷的門市部,或者是商場,就能看到明礬的牌價,會標明價格。
牌價就是國家牌價,國營商業單位會將一些商品的價格掛起來,甚至不用問,過去看一眼就能知曉。
卡車的載重有5噸,也就是1萬斤,明礬以6毛每斤的價格算,一斤也能有5毛錢的毛利,以卡車的明礬能獲利5000塊錢!
比酒水生意還要賺錢!
酒水的瓶子是陶瓷和玻璃的,長途運輸得小心翼翼,不敢裝滿了,可明礬沒這方麵的顧慮,隻要能買到夠多的貨,就能裝下來。
到市裏也不愁賣。
這是一個瘋狂的時代,賣方市場為王的時代,隻要能找到貨源,甭管是什麼,倒騰出去了,就能賺到錢!
不止膽子大的老百姓倒騰,就是軍隊裏,也有不少人參與其中,直接用軍艦走私汽車,用武裝快艇走私家電。
“不是價錢方麵的問題,是安全問題。”陳浩道,“雖然我們的生意,你知,我知,包括生產隊的不少幹部,也都知曉,實際是個體生意。”
“可至少還有一層遮羞布,蓋著了,沒有撕扯開,有人情關係在裏頭,有利益關係在裏頭,不會發生危險。”
“即便真發生意外,也能控製的住。”
陳浩看著張俊,認真的道,“可如果是在外地,這種情況就沒法保障了,跟茅臺這樣的大廠合作,還能有憑有據,讓人找不到理由。”
“可如果是搞些別的生意,像是明礬,香煙,包括木材等等之類的,外地的相關部門追究起來,怎麼解決?”
“我們的人脈關係在縣裏,在市裏,觸及不到外地,哪怕看到有利可圖的生意,也輕易不要伸出爪子,搞不好就會被人抓住給剁了。”
陳浩這個話一點都不是危言聳聽。
這年頭,混亂的很,經濟混亂,權力同樣也混亂。
別說個體戶,私營經濟,都得偷偷摸摸,擦邊做,就是往後放開了,輕易也會被拿捏,吃餃子不蘸醬,也會成為理由,被安上不尊重當地習俗的罪名,抓進去關起來。
真就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
關係到哪裏,生意做到哪裏,絕對是不會錯的。
“這是一點,再一個,人心隔肚皮,你想搞明礬的生意,這裏頭牽扯到貨源的問題,你怎麼知道賣給你貨源的人會不會告發你?”陳浩道。
“即便不告發你,別的也想要搞這類生意的人,看到你買走了貨源,會不會心生嫉妒,舉報你?”
“到時你人在外地,又人贓俱獲,我就是想撈你也辦不到,就是不死也要掉層皮,沒那個必要。”
財帛動人心。
明礬,木材,糧票,這類其實還是小打小鬧,可利潤就已經相當豐厚了。
更別談汽車,家電了。
海南省過個幾年會出一個大案,也就是1984年左右,全省動員起來搞進口汽車,進口家電,政府牽頭,幾乎所有的機關單位都參與其中。
進口的汽車數量達到8萬輛,電視機的數量也更是有近300萬臺!
涉案金額達到四五十個億!
走私說到底,其實也是賺差價。
小老百姓,沒資源,沒背景,小打小鬧,有資源,有背景的人,真的是一步登天!
許多往後的大佬,資本就是在這個階段積累起來的。
“那行,我聽陳總你的,就專心搞酒水,不碰其他的。”張俊也嚇住了。
“不止是你,跟著你的人,也要跟他們講明其中的利害關係,我們做生意,擦邊歸擦邊,可別真的擦進去了。”陳浩叮囑道,“不要因小失大,欲望是動力,但也是魔鬼。”
“少量可以激發我們的動力,量多了就吞噬掉我們,我們要做支配欲望的人,而不是被欲望支配。”
走南闖北的人,最容易發現商機。
哪怕是計劃經濟,可各地,特別是省與省之間的溝通,信息交流實際是不暢的,商品的流通也有很多阻礙。
這裏頭都是差價!
都是錢!
張俊等人在外頭跑的多,遇到的多,加上跟著陳浩,膽子也變大了,心思難免活絡。
“我知道了,我會給他們交代清楚的,都想賺錢,但沒人願意進去吃牢飯。”張俊點頭。
陳浩點點頭,沒有再多言。
該提醒的地方,已經提醒到了,真要有不聽勸的,出了事就得自己承擔。
他的商業活動,基本就是圍繞著勢力範圍,關係網,慢慢發展,慢慢壯大,慢慢朝周圍擴散,看似很兇險,實則步步為營。
小時候看西遊記,看的是斬妖除魔,看的是猴哥的神通廣大,長大了再看西遊記,看的是人情世故,後臺的重要性。
做生意也是一樣的道理。
“卡車要留在這嗎?”張俊道。
正事說完了,他準備走了。
“你開走吧。”陳浩擺擺手,“我這邊真要用車,跟孫苗苗打聲招唿就行。”
有車開,能方便不少。
“那行,卡車我就開走了。”張俊上了車,發動卡車,迴家。
他跟呂文安交接完茅臺,立馬就開車過來跟陳浩匯報,還沒迴家。
陳浩轉身,迴了家。
家門口有個熟悉的人,是陳燕。
“你不去上大學,跑我這來做什麼?”陳浩道。
陳燕參加了高考,考完後很有信心,隻是這會兒陳小婷早就拿到錄取通知書,也已經去上海,到複旦大學上課了。
陳燕還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