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天睜開眼睛,發現自己正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消毒水的氣味刺激著他的鼻腔,刺眼的白光從天花板上傾瀉而下。他抬起手腕,發現腕表上的日期顯示著2023年7月15日。
\"你終於醒了。\"護士推門進來,\"你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參觀時突然暈倒,已經昏迷三天了。\"
李昊天猛地坐起身,心髒劇烈跳動。三天的昏迷?不,那分明是三年的穿越。他顫抖著伸手去摸床頭櫃上的手機,屏幕上顯示的時間與腕表一致。
護士遞來一份病曆本,\"要不要看看?\"
李昊天接過病曆本,手指微微發抖。病曆本的封麵上印著\"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字樣,這讓他想起1937年那個戰火紛飛的冬天。他翻開病曆本,一張泛黃的老照片從夾頁中滑落。
那是一張黑白照片,照片上是一位穿著旗袍的年輕女子,站在一群難民中間。她清秀的臉龐上帶著堅毅的神情,手中握著一支鋼筆,正在一個小女孩的筆記本上寫著什麼。李昊天的瞳孔猛然收縮——那是蘇婉清。
\"這是......\"他聲音沙啞。
\"哦,這是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送來的照片。\"護士解釋道,\"聽說這是當年一位女教師的照片,在南京淪陷期間保護了數百名難民。紀念館知道你暈倒前一直在看這張照片,就送來了複印件。\"
李昊天的手指輕輕撫過照片上蘇婉清的麵容,記憶如潮水般湧來。他記得那個飄著細雪的清晨,蘇婉清站在廢墟中,一字一句地教孩子們識字。炮火聲由遠及近,她卻始終保持著那份從容。
\"我可以去紀念館看看嗎?\"李昊天問道。
\"醫生說過你現在需要休息......\"
\"我必須去。\"他掀開被子下床,雙腿卻因虛弱而踉蹌了一下。
護士連忙扶住他,\"好吧,我找輪椅推你過去。\"
十分鍾後,李昊天坐在輪椅上,被推入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館內莊嚴肅穆,午後的陽光透過玻璃穹頂灑落下來,在展品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他的輪椅停在一麵巨大的照片牆前。牆上掛滿了1937年南京城的老照片,每一張都記錄著那段慘痛的曆史。在正中央,赫然是那張蘇婉清的照片,隻是照片下方多了一行說明文字:
\"蘇婉清(1915-1938),南京女子師範學院教師。南京淪陷期間,她與抗日誌士張鐵山等人合作,在城內建立地下避難所,救助了數百名難民。1938年1月,她在保護難民撤離時壯烈犧牲,年僅23歲。\"
李昊天的手指緊緊抓住輪椅扶手。他記得那個寒冷的冬夜,日軍包圍了避難所。蘇婉清帶著孩子們從地下通道撤離,卻在最後一刻選擇返迴去救一個掉隊的小女孩。她的身影消失在炮火中,再也沒有迴來。
輪椅繼續向前移動,停在另一麵展牆前。牆上是一幅巨大的油畫,畫中是一位身披軍裝的中年男子,手持衝鋒槍站在廢墟之上。李昊天唿吸一滯——那是張鐵山。
\"張鐵山(1907-1938),原國民革命軍軍官。南京保衛戰中,他率領殘部在城內堅持遊擊戰,配合地下工作者救助難民。1938年2月,在突襲日軍指揮部時壯烈犧牲。\"
李昊天閉上眼睛,仿佛又看到了那個雨夜。張鐵山帶領著最後十幾名戰士,衝向日軍的指揮所。他說:\"昊天,你帶著老百姓走。這是我們的最後一戰了。\"彈雨傾瀉而下,張鐵山的身影在火光中轟然倒地。
\"先生,您還好嗎?\"護士關切地問道。
李昊天深吸一口氣,\"帶我去看看實物展區。\"
輪椅緩緩駛入一個玻璃展櫃前。展櫃裏陳列著一支破舊的鋼筆,筆帽上刻著\"蘇\"字;旁邊是一件染血的軍裝,胸前的勳章依然閃耀;還有一本泛黃的筆記本,封麵上寫著\"南京記憶\"。
\"這些都是蘇婉清和張鐵山的遺物。\"講解員走過來,\"這支鋼筆是蘇老師在難民營教孩子們寫字用的;這件軍裝是張鐵山烈士犧牲時所穿;這本筆記本記錄了他們在南京淪陷期間的點點滴滴。\"
李昊天顫抖著伸出手,隔著玻璃撫摸那些熟悉的物件。他記得蘇婉清總是隨身帶著那支鋼筆,在難民營的每個角落教孩子們識字;記得張鐵山那件軍裝上的每一道褶皺,那是他無數次衝鋒陷陣的見證。
\"這本筆記本......\"李昊天突然注意到展櫃下方的一行小字:\"捐贈者:李昊天\"。
\"這是三年前一位老先生捐贈的。\"講解員說,\"他說這是他在南京淪陷期間記錄的真實經曆。可惜老先生已經去世了,我們隻知道他姓李。\"
李昊天的心跳漏了一拍。三年前?那時他分明還在1937年的南京。難道這個時空存在兩個自己?還是說,那場穿越本身就是曆史的一部分?
輪椅繼續向前,停在一麵巨大的電子屏幕前。屏幕上正在播放一段紀錄片,講述著蘇婉清和張鐵山的故事。畫麵中,當年的難民如今已是白發蒼蒼的老人,他們對著鏡頭講述著那段難忘的歲月。
\"蘇老師教我們識字,教我們唱歌......\"一位老奶奶抹著眼淚說,\"她總說,隻要我們還活著,就不能忘記自己的文化。\"
\"張連長是個英雄。\"另一位老人聲音哽咽,\"他帶著我們躲過了一次次搜捕,直到最後......\"
李昊天感覺眼眶發熱。他想起那個寒冷的冬夜,蘇婉清在煤油燈下教孩子們識字;想起張鐵山帶著難民們在巷戰中輾轉周旋;想起那些在戰火中依然堅守希望的人們。
輪椅最後停在一麵巨大的銅像前。銅像上,蘇婉清和張鐵山並肩而立,一個手持書本,一個手持槍械。銅像下方刻著一行字:\"為了和平,永不忘卻。\"
\"這座銅像是去年落成的。\"講解員說,\"現在每年都有很多年輕人來這裏瞻仰,學習他們的精神。\"
李昊天凝視著銅像,仿佛又看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蘇婉清清秀的麵容上帶著堅毅,張鐵山剛毅的眼神中透著溫柔。他們並肩而立,守護著這座城市的記憶。
\"先生,您需要迴醫院了。\"護士提醒道。
李昊天點點頭,最後看了一眼銅像。陽光透過玻璃穹頂灑在銅像上,為兩位英雄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他知道,那段曆史永遠不會被遺忘,那些犧牲永遠不會被辜負。
輪椅緩緩駛出紀念館,李昊天迴頭望去。陽光下的紀念館巍峨莊嚴,像一座永不倒塌的豐碑。他知道,在這座豐碑下,永遠銘刻著那些為了和平而奮鬥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