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無支祁被鎮壓,淮水之戰算是結束了,天地之間恢複了平靜。
剛剛被無支祁控水神通操縱肆虐的淮河之水漸漸平息。
禹見狀趁機揮動定海神針,將引來的洪水灌入淮水,大量洶湧澎湃的洪水,在定海神針的引導下如同被馴服的野獸一般,乖乖地順著河道流淌而去。
隨著洪水被引導入淮水,大地重新顯露,原本被洪水淹沒的山川、田野、村莊逐漸展現在眾人眼前。
山川恢複了往日的雄偉,田野重新充滿了生機,村莊中的房屋雖然破敗,但卻透露出希望的曙光。
百姓們從洪水的威脅中解脫出來,歡唿雀躍。
禹手持定海神針和眾仙人站在洪水退去的地方,看著被封印在玉山下的無支祁,心中感慨萬千。
禹知道從此以後,他治理水患就是一片坦途了。
而此時的火靈,站在烏雲仙旁邊,剛才有琴玥玥的霸氣出手,讓火靈大開眼界。
火靈覺得有琴玥玥的神通霸氣十足,她決定迴去之後要和師尊好好說一說,讓師尊也能創出一門類似的神通,到時她再將這門神通學會,便也能抬手落下山嶽。
隨後烏雲仙,火靈,餘元和禹提出了告辭,禹對著三人行了一禮表示感謝,然後便送三人離開。
禹重新拿迴定海神針後,在眾仙的協助之下,治水之路愈發順遂,禹手持定海神針,引領眾人開掘河道,疏導洪流。那洶湧的水流在其指揮下,似被馴服的巨獸,緩緩東行,朝著東海奔騰而去。
很快,陸地上的洪水便都被引入了東海之中。
然陸地上的洪水太多了,大量的洪水湧入東海,致使海麵波濤洶湧,浪濤翻卷,似要衝破天際。
東海龍王敖廣今日頻頻接到下屬來報,因為洪水的湧入,東海之中出現了大量新渦旋,擾亂了水族的生活。
東海龍王身為龍族之主,自然不能看著水族生活受到影響而坐視不理。
於是敖廣命水族調查誰在負責人族治水之事,確認了是大禹在協助人族治水之後,敖廣沉思片刻決定把禹請到東海龍宮,與其麵談。
禹在收到敖廣的邀請之後,也是深知其中利害,遂前往東海拜訪東海龍王。
龍族與人族現在是互惠互利的關係,借著人族氣運,龍族的業力正在逐步削減,敖廣並不想和人族發生什麼衝突,因此這次約見禹,龍宮準備的排場還是不小的,各種山珍海味,仙果佳釀都有。
而禹自然也明白人族和龍族現階段的關係,他身著一身素袍,步伐沉穩,來到龍宮對東海龍王行了一禮,便去入座了。
起初雙方都很默契的沒有說起洪水之事,隻是在隨意閑聊。
待到酒足飯飽之後,敖廣話鋒一轉問道:“本王聽聞人族最近遭遇洪水侵襲,如今情況如何了啊?”
禹聞言起身前行禮道:“龍王爺,如今人族的洪水已經得到了控製,隻是目前人族沒有泄洪之地,所以禹這次前來也是有求於龍王。”
“龍族和人族是朋友,小友但說無妨。”
“那晚輩就不兜圈子了,龍王爺晚輩知道龍族守護東海,職責重大,此乃天地賦予之使命。
然今治水之舉,乃是為拯救蒼生之大義,水患若不平息,世間萬物皆將遭殃,所以吾人族想將洪水泄入東海,還請龍王爺允準。”
“可這洪水入海會造成我東海暗流湧動,對捕魚為生的人族有很大影響不說,對我東海的水族也是不利的。”
“此事吾心中有數,待吾治理完洪水,禹願將定海神針借予龍族,以鎮東海波濤,保一方安寧。若能平息洪水,造福蒼生,禹必銘記龍族功德,傳頌於世。”說完禹對著東海龍王深深一拜。
敖廣聞其言,心中略有觸動,他知大禹治水乃順應天道,再加上人族與龍族的關係如此親密,禹又提出了解決之法,此事怕是隻能答應了。
想到這兒敖廣歎了口氣終點頭應道:“禹之誠心,本王已知曉,但吾東海水族受洪水影響也是事實,為了盡快消弭洪水的影響,吾龍族願助汝治水。”
禹聞言大喜過望,對東海龍王又是行了一禮。
敖廣笑著點了點頭,隨即便派遣龍族精銳族人,協助大禹治理洪荒的江河湖泊。
龍族天賦異稟,對水之掌控出神入化,他們與大禹緊密配合,運用獨特神通。
大禹施法之時,龍族則以水之靈力引導洪水,使之循著既定河道流淌。在開辟新河道之際,龍族憑借強大力量,搬移巨石,疏浚淤泥,令河道通暢無阻。
洪水在眾人齊心協力之下,逐漸平息,曾經咆哮肆虐的洪流,如今變得溫順平和,緩緩向東流去。
那被洪水淹沒已久的山陵,重新展露崢嶸,草木複蘇,生機盎然,昔日的農田也在洪水退去後,重煥肥沃之態,成為了豐收的糧倉。
百姓們歡唿雀躍,紛紛重返家園,築室而居,過上了幸福而富足的生活。
至此,禹成功治理了洪水,禹治理洪水期間每日餐風宿露,披荊斬棘,足跡踏遍華夏大地,因此禹治水功成後,天下歸心,無人不稱頌禹之功德。
舜帝至晚年,見禹德才兼備,治水功績卓著,遂傳位於他。
大禹治水成功之後,本就威名遠揚,萬民敬仰,舜帝傳位給禹乃是天命所歸,權力交接非常順利。
而禹其成為共主後,為開創人族新局麵,決定在塗山舉辦一場規模空前的盛會,邀各方部落首領與貴族共襄盛舉。
這日,塗山之上,雲霧繚繞,各方賓客紛至遝來,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大禹身著華服,頭戴冠冕,氣宇軒昂,立於高臺之上,其目光如炬,威嚴四溢,掃視臺下眾人,令人心生敬畏。
聚會伊始,大禹論功行賞,對治水過程中功勳卓著之士,大禹賜以奇珍異寶、廣袤封地,以彰其功績。
而對那些在治水期間作惡多端、阻礙治水進程之徒,大禹則嚴懲不貸。
大禹為感念龍族協助治水功德,直接以人皇之名對龍族進行了敕封:“龍族助力治水,功不可沒,今敕授予龍族掌管水域之權,洪荒之中無水神之水域,龍族皆可承其水神之位,永享尊崇。”
自此,龍族盡心守護江河湖海,保百姓安居樂業,天下太平,大禹與龍族之善舉,傳頌千古,成就了一段人族與龍族攜手共進之佳話。
盛會之上,大禹高聲言道:“吾治水之業,賴諸位齊心協力,方得成功。今洪水已退,天下初定,然吾等責任未已。當共圖發展,造福蒼生。”
臺下眾人齊聲高唿:“願聽大禹之命!”聲音震耳欲聾,響徹雲霄。
“吾欲鑄造九鼎鎮於九州,穩住人族之氣運,諸位對此可有意見?”
“謹遵共主之命!”
九鼎,代表人族正統,九州鼎在,則人族正統在。
因此大禹鑄造九鼎,便是自人族各處采集礦石,匯聚著人族氣運。
很快,九州鼎鑄造完成了。
九州鼎成型的那一刻,原本平靜的人族氣運,開始劇烈的攀升起來,剎那間便暴漲了兩成。
而隨著九鼎鑄成,人族都城上空,烏黑的劫雲飛來,聚攏了一大片,遮天蔽日。
九州鼎要鎮壓人族氣運,自然要曆經洪荒天地規則的考核。
大禹承接人族共主之位本就是天命所歸,他又有治水功德造福人族,也順應了人心,因此大禹一身氣運堪比三皇,其周身人皇紫氣環繞,盡顯威嚴之勢。
而後,大禹駕馭九州鼎,飛上雲端,靜等天劫落下。
不知過了多久,哢嚓一道驚雷聲響起,淩厲天雷落下,攜無上之威,落在了九州鼎上。
九州鼎巋然不動,反而借助天雷之力淬煉自身。
但大禹,卻並未有絲毫放鬆,仍是一臉凝重,嚴陣以待。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天雷,亦有四十九道,眼前,僅是第一道罷了。
大禹思索間,又有數道雷霆,轟鳴落下,打在了九州鼎上。
九州鼎頓時顫動不已,表麵雷光電弧劃過,人族都城上空,九州鼎,依舊承受著天劫的洗禮,但越到後麵,天劫威力越恐怖,九州鼎發顫,表麵已出現了密密麻麻的裂痕。
此時人族的一眾大能都感應到了人族氣運的變化,都在關注大禹與九州鼎的情況。
第一個出手相助的是燧人氏,他語氣嚴肅的說道:“九州鼎,若能煉製成功,便可鎮壓我人族氣運,我等絕不能眼睜睜看著九州鼎被天劫摧毀。”
說完燧人氏心念一動點燃了自身的人族薪火,薪火化作一條火龍對著大禹飛去。
燧人氏動了,有巢氏和緇衣氏也不可能坐視不理。
有巢氏取出了構成世上第一座房屋的木枝,緇衣氏,則取出了一片樹葉。
人族薪火,木枝,樹葉,飛往了大禹身邊,要替九州鼎,承受天劫。
“轟,轟,轟!”三道神雷落在人族三祖送來的三樣物品之上。
這三件物品在天雷的洗禮下猛然顫抖,最終化為飛灰。
“吾等盡力了。”說完燧人氏便緩緩閉上了眼睛,將剩下的事交給了其他人族先賢。
燧人氏話音剛落,人間界中,天皇伏羲,周身準聖巔峰的氣息浩蕩,攀升到了極致!
下一刻,伏羲琴破空而出,飛向了人族都城。
軒轅,同樣臉色鄭重,祭出了軒轅劍。
神農成聖之後要受洪荒天地壓製,無法以聖人法力幫助大禹,因此他隻是祭出了神農鼎,並未在其上附著聖人法力。
三大人道至寶,劃破虛空,來到了九州鼎上方,三寶氣息浩浩蕩蕩,人道氣運環繞,諸邪避退,萬法不侵。
“哢嚓!”劫雷似乎被人族的挑釁給惹怒了,發出巨大的轟鳴聲,再次降下劫雷。
劫雷轟鳴,不絕於耳,三大人道至寶,各自為九州鼎抵禦數道雷劫後,重新飛迴了伏羲等人的手中。
至此,四十九道天雷已過四十七道僅剩下兩道天雷了。
最後兩道天雷比之前的都要恐怖。
“轟隆隆~”伴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雷聲,又是一道劫雷落在九州鼎上。
九州鼎哢嚓一聲,表麵露出巨大的裂痕,大禹也是臉色一白,嘴角溢出了血跡。
大禹駕馭九州鼎,渾身人皇紫氣環繞。盡管麵對越發猛烈的雷劫,但臉上依舊沒露出懼意,反而越挫越勇。
“吾人族,自誕生以來,自強不息,曆經無數磨難,才有了今日之盛況,吾身為人族共主,何懼天劫?”
人間界中的女媧聽到大禹的話,滿意的點了點頭。
她心念一動,崆峒印便從人間界飛出來到了大禹身邊。
“吾與人道合道結束,這崆峒印也該迴歸人皇之手了。”女媧的話在大禹耳邊響起。
大禹眼前一亮,拜謝女媧之後,一把握住崆峒印。
有崆峒印在手,億萬人族身上,猛的飛出了無窮氣運,盡數朝著大禹匯聚而來。
大禹引導這些氣運注入九州鼎中,原本青銅色的九州鼎,在人族氣運的渲染下,變成了金色。
億萬人族氣運疊加在一起,不動如山,堅如磐石。
這時,最後一道雷劫,也隨之落下。
“哢嚓~”巨大的轟鳴聲響起。
九州鼎麵對天雷絲毫不懼,反倒是向著天雷撞去。
片刻後,雷霆寸寸斷裂,消散成煙。
反觀九州鼎上,光芒大放,金色的九州鼎,成功蛻變為人族氣運至寶,鎮壓人族氣運。
與此同時,劫雲散去,祥雲聚攏而來,無上大功德,隨之落下。
大禹一人得到了四成功德,功德湧入大禹體內,大禹的修為也隨之節節攀升,來到和三皇功德圓滿時一般準聖巔峰!
剩餘的六成功德四成落在了九州鼎上,一成落在了無當聖母的頭上,還有一成則是散落洪荒各地,落在了所有幫助大禹治水的生靈頭上。
隨著一成的功德入體,無當聖母也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成功斬去善屍,修為達到了準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