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紫氣,好大的手筆!白璟道友,天道鴻鈞為了把你的聖蓮教拖下水,可是拿出了不小的籌碼。”平心娘娘帶著幾分幸災樂禍的語氣給白璟化身傳音。
白璟化身也有些驚訝,他是真沒想到天道鴻鈞會將女媧的鴻蒙紫氣拿出來。
說實話,白璟心動了。
自家人知自家事,自己的七大親傳弟子,玄宇就不用說了,他如今已經與二世身融合成為地皇神農,成就了人道聖人。
剩下的六名親傳,平心而論,有機會靠自己成聖的隻有孔宣和雲霄。
孔宣修的是五行大道,有五針鬆輔助,如今已是混元金仙巔峰,距離完整的掌控五行大道已然不遠。
雲霄走的是自創大道的路子,這條路極為艱難,但雲霄走的卻很順利,她的大道已經自創完成了八成,這個速度不比當年的祖龍差。
別忘了,祖龍的祖龍珠就在白璟手中。
白璟借祖龍珠便能算出當年祖龍創造皇者大道的速度,雲霄的速度絕對不比祖龍創道慢。
祖龍的皇者大道已經完成了九成九就差最後的臨門一腳了,若是讓祖龍一統洪荒,龍族升級為天地主角,祖龍的道也就成了。
隻可惜這最後一步對那時的龍族來說是絕對越不過去的。
不管是鴻鈞,還是羅睺都不會允許這種事兒發生。
所以祖龍創道失敗是早已注定。
雲霄就不一樣了,雲霄是聖蓮教的弟子,背後有白璟護著,她的道定然能成。
但除去孔宣和雲霄外,玉鼎,龜靈,瓊霄,碧霄都沒有自己突破混元大羅金仙的可能,特別是碧霄已經走了斬三屍的路子,雖說斬屍靈寶是白璟特意幫她用淨世白蓮,功德金蓮,業火紅蓮的蓮子煉製的法寶。
但想三屍融合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可有鴻蒙紫氣的話,一切就又不一樣了,這一道鴻蒙紫氣白璟甚至可以一分為四,為四名弟子鑄就成聖之基。
就衝這個,這縷鴻蒙紫氣白璟是勢在必得的。
再說了,白璟從一開始就沒想讓聖蓮教置身之外,否則他又怎麼會費勁幫助截教,又為何大鵬將陰陽二氣重新歸於體內?
說白了,大鵬便是白璟準備的聖蓮教參與封神量劫的契機,袁洪和楊戩這兩個聖蓮教三代弟子自然也要跟著入劫。
至於說六大親傳,他們本來就在劫中,想避也避不開。
至於說聖蓮教的立場,那肯定是站在屆時身為當代人皇的帝辛那邊了。
而此時,天道聖人們也是一臉驚訝。
因為這鴻蒙紫氣於他們而言絕對是無與倫比的機緣。
但天道聖人們也沒有被這機緣衝昏頭腦,理由很簡單,這封神量劫是用弟子們的命去填的。
元始天尊一向護短,通天同樣護短且截教教義乃是為眾生截取一線生機,怎麼可能送弟子上榜呢?至於說老子隻有一個親傳弟子,聽他講道的人倒是不少,但這連道教外門弟子都算不上,更別說其他了。
最後的西方二聖,用他們的話來說,西方貧瘠,難出人才,每一個弟子都很寶貴,西方二聖怎麼可能出他們的弟子填榜?
但這鴻蒙紫氣大家又都不想放棄,過了好一會兒老子率先打破沉靜道:“此次封神,牽連甚廣,我等當如何應對?”
元始天尊麵色凝重,說道:“老師既已下令,我等自當順應天道,但我闡教門下弟子稀少,此次封神,恐不宜過多上榜。”
通天教主卻道:“二兄此言差矣,封神之事,乃天數所定,又豈是你我所能左右?況且,這封神量劫乃是二兄的弟子應劫,二兄的弟子不上榜如何能說得過去?
再說了,二兄的弟子不上榜又怎麼爭這鴻蒙紫氣?老師剛剛說的可是得到最後一尊四禦的聖人教派才能得到鴻蒙紫氣。
二兄不讓弟子們上榜是自願放棄鴻蒙紫氣?若是如此,我截教可幫師兄解一下這燃眉之急。”
元始天尊冷哼一聲道:“通天你的弟子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多為濕生卵化之輩,披毛戴角之徒,有何資格成聖?若讓此等根腳的生靈成聖,吾等聖人的臉麵都丟光了。
反觀吾門下弟子俱是根行深厚的福德真仙,吾可以選其中一位成為四禦,剩下的弟子不當上榜。”
通天聽著元始天尊這番話臉上滿是嘲諷之色。
元始天尊見通天的表情心下越發不爽了。
他剛要開口,老子就先一步長歎一口氣道:“吾門下隻有玄都一人,若是上榜即便成就四禦也算是斷了傳承,這鴻蒙紫氣與吾無用,吾便不跟著折騰了。”
聽完老子的話,其他聖人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但很快他們又覺得老子的話也沒錯,畢竟老子雖立道教,卻隻收玄都一個親傳弟子,若玄都上榜,豈不斷了老子傳承?
傳承都斷了,要鴻蒙紫氣有何用?倒不如一開始就身在劫外,不參與進去。
準提也趕忙接話:“我西方教弟子甚少,避居西土,同樣不在劫中,這鴻蒙紫氣與我西方教無緣。”
西方二聖居然不要鴻蒙紫氣這讓眾聖有些沒想到。
但很快,他們便明白了個中因果。
西方教的弟子,最強的不過準聖中期,便是有了鴻蒙紫氣也無法成聖,畢竟他們這兩個聖人都是發下大宏願,與天道借貸功德成聖的,西方教其他弟子想成聖那是絕無可能之事。
既然如此,又何必爭搶呢?
老子也樂的他們不摻和,於是老子毫不猶豫的說道:“可,但若大劫期間西方教眾東來,亦難逃此劫。”
準提正想辯解幾句,接引道:“好,就依道兄所言。”
見接引答應下來,元始天尊這才開口說道:“吾還是那句話,吾門下弟子俱是福德真仙,不當上榜,通天你門下弟子眾多,根性淺薄,恐怕無緣仙道,正好上榜也好謀個長生道果。
當然,這最後一尊四禦之位你門下弟子無福消受,自己空出來便是,留待有緣之人。”
放在以前,通天教主早就暴怒了,但在和白璟結盟之後,白璟早就與通天分析過三清之間的關係,通天已然是看透了。
因此元始天尊的刻薄之言並未讓通天有什麼憤怒之感,通天此時心中更在意的是封神量劫。
這封神量劫需要如此多的生靈填榜,聖人大教中隻有他們截教有這麼多弟子,雖說之前因為虯首仙這四個畜生倒行逆施,通天命金靈清理了不少弟子。
可即便如此,截教的弟子也還有6000多人,因此這封神量劫大概率是得應在截教身上了。
不過明白歸明白,元始天尊之言,也著實難聽,於是通天出言反駁道:“二兄此言差矣,老師剛說此番量劫乃是闡教弟子身犯殺戒,為何要吾教門人上榜?
再說了,二兄口中的有緣之人不會看就是你闡教南極仙翁吧?聽說二兄一直在為南極仙翁謀求這最後一尊四禦之位,但這南極目無尊長,屢屢頂撞師尊親封的天帝,此等德行之人也配四禦尊位?”
“通天你莫要血口噴人,南極何時頂撞昊天了?”
“二兄還真是貴人多忘事,要吾幫二兄迴憶迴憶嗎?”說完通天就要喚出時光長河。
“夠了!此時不是說這些的時候,爾等如此推脫,卻不知何時才能填滿封神榜!”天道鴻鈞淡漠的聲音響起。
老子聞言在心底暗歎一聲,隨即上前一步說道:“老師容稟,封神乃是三教大事不可倉促而定,我等需要一些時間才可定下人選。”
元始天尊也跟著說道:“正當如此。”
通天亦道:“如此甚好”
天道鴻鈞也沒有再逼迫他們,語氣平淡的說道:“既然如此,三百年後爾等再聚紫霄宮,簽押封神榜!”
說完天道鴻鈞轉頭看了一眼白璟的化身。
白璟化身隻是微微一笑,並沒有其他動作。
眾聖則是齊聲說道:“謹遵老師法旨。”
天道鴻鈞點了點頭,大手一揮將眾人送出了紫霄宮。
眾聖離開紫霄宮後各自散去。
平心娘娘飛去了瀛洲仙島,女媧和白璟的化身則是直接消散了。
眾聖自紫霄宮迴到各自道場後,三清心中皆是沉重。
太清天,太清老子歸來後,便立刻喚玄都大法師來兜率宮。
老子神色肅穆,對玄都緩緩說道:“玄都不出一個元會,便會有神仙殺劫起,此乃又一量劫我玄門三教一脈皆在劫中,為師門下隻有你一人,你自此便不要再下界去了,免得沾上煞氣墮入劫中。”
玄都大法師聽聞量劫二字,忍不住打了個寒顫,他可是經曆過巫妖量劫的,知道量劫有多可怕。
於是玄都恭敬行禮,迴應道:“弟子謹遵師命。”
昆侖山上,元始天尊亦是滿心憂慮,他召集闡教眾弟子,先是提及昊天往紫霄宮告狀之事,言有三教門下弟子,不遵守道統禮儀,不知尊卑,踐踏天條。乞求道祖命我三教門下上天為官,以供驅使。
闡教眾人聽聞昊天上帝去紫霄宮告狀,皆麵露不屑之色。
廣成子率先開口道:“那昊天不過是依封神榜而居天庭之道祖童子,何德何能讓我等上天為官。”
赤精子也跟著說道:“大師兄所言極是,我闡教乃聖人大教,門下弟子又豈會輕易受天庭驅使?”
眾金仙也都覺得兩位師兄言之有理,紛紛點頭。
元始天尊皺眉輕咳,闡教眾人人頓時安靜下來,元始隨後麵色一轉,嚴肅地說道:“爾等切不可小瞧此事。此次道祖相詔,言及未來將有新的量劫降臨,玄門三教弟子皆在大劫之中。
道祖欲以此劫開啟封神,分封八部諸神,以供天庭驅使。此次封神大劫,皆因爾等在兩個多元會前的人皇之爭中身犯殺戒,需下山應劫,已全因果。
且此次量劫結束後,道祖會賜下鴻蒙紫氣,鴻蒙紫氣便是一尊聖位,定會引發巨大紛爭,甚至一些老牌準聖也會參與其中,博一線生機。”
眾弟子聽完元始天尊之言,皆麵麵相覷,心中惶恐不安。
廣成子是人皇之師,又是闡教大師兄,他上前一步問道:“老師,此次大劫,我等該如何應對?”
元始天尊微微沉吟,而後說道:“順應天命,不可逆天而行。為應對此劫,吾有以下安排:
其一,爾等當勤勉修行,提升實力,於道法神通和法寶運用上精益求精。需知,道法神通乃我等立身之本,法寶更是關鍵時刻克敵製勝之關鍵。唯有不斷鑽研,方能在大劫之中有自保之力。
其二,廣積功德。期間可下山降妖除魔、救助蒼生,積累福緣。此乃順應天道之舉,亦是為自己增添生機之法。
其三,關注各方勢力動態,知己知彼以尋生機。洪荒世界,各方勢力錯綜複雜,唯有洞察其動向,方能在危機中尋得轉機。
若有弟子不聽教誨,擅自妄為,定不輕饒。”
十二金仙聞言,紛紛低頭表示不敢。
這時一直保持沉默的燃燈開口了:“敢問教主,此次大劫其他聖人教派會如何安排?”
“大兄的道教隻有玄都一個弟子,應當不會入劫,截教弟子眾多,良莠不齊,難免多人上榜,截教之法,廣收門徒,雖氣勢恢宏,但其中難免有根性不純者。
此次封神大劫,雖是由爾等引起,也需爾等曆劫,但在為師看來,此次大劫主要是應在截教之上,對截教來說是一場巨大考驗。
至於說西方教,他們隻要不主動摻和,便不在此次大劫之中,但西方二聖一直以來都對我東方虎視眈眈,這次封神大劫正是他們下手的好機會,他們定會趁機撈好處,爾等需提防其算計。”
“那聖蓮教呢?”黃龍弱弱的問道。
元始沉默片刻後歎了口氣:“聖蓮教也在劫中,但以白璟的手段護住他的弟子輕而易舉。
聖蓮教爾等暫時不需要在意,把精力放在如何應付截教,西方教上就好。”
“謹遵師尊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