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雲道友,我如今已是地仙界之主,成不成聖差別不大,何必費這麼大的功夫收集芭蕉扇,替我煉製此寶呢?”
聽完鎮元子的話紅雲搖了搖頭道:“道兄此言差矣,地仙界之主和聖人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如今這鴻蒙紫氣擺在麵前,有機會肯定是要爭一爭的。
就算最後爭不過,這芭蕉扇也能當做我的靈寶,道兄你有地書,其他靈寶對你來說可有可無,我手中除去九九散魂葫蘆以外,就沒有一件能拿得出手的靈寶,比西方二聖都窮,身為聖人這也太丟份了!
鎮元子歎了口氣,他知道紅雲這麼說是為了讓他寬心。
“罷了,這也是紅雲道友的一番心意,若有機會的話,便去爭一爭吧!”鎮元子在心裏想道。
視線迴到瀛洲仙島,白璟叫來了三霄,將通天交給他的玉符交給了三霄。
“師尊這是何物。俊北滔龊闷娴膯柕。
“這是通天道友對陣道的領悟,他說你在陣道一途頗有天賦,便製作了這一玉符讓我轉交給你們姐妹,看看你們姐妹能否從中悟出什麼陣法來。”
碧霄聞言眼前一亮,她轉頭朝兩位姐姐說道:“大姐,二姐,之前我就與你們說過了,陣法很有趣的,我要教你們陣法你們說這是上清一脈的神通,你們不能擅自學習,這下總可以了吧?”
雲霄點了點頭道:“有上清聖人送來的玉符我與瓊霄自然是可以學習的,正好最近我們姐妹的修行都陷入了瓶頸,研習一下陣道也是好的,要是能觸類旁通,助我們姐妹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那就更好了!
聽完雲霄的話,白璟掃了一眼三姐妹。
雲霄的修為已經是混元金仙中期了,她走的是自創大道的路子,白璟在這方麵幫不上什麼忙,如果她走的是斬三屍的路子,此時的雲霄大概率已經準聖巔峰了。
此時商朝剛剛建立,算算時間夏朝從建立到滅亡共存在了2萬多年,商朝應該也差不多,白璟最近打算在各個弟子的洞府中布下小型時間場域,修行一天頂外界一年,助弟子們修行。
不是白璟吝嗇,不舍的給弟子們布置更厲害的時間場域,是這時間場域不是一般修士能使用的。
大羅金仙在時間場域中待幾天就有可能被時間場域同化,迷失在時間長河中。
混元金仙倒是能在時間場域中停留了,隻是時間流速不能與外界相差太大,否則會影響修士悟道,畢竟時間場域之中最濃鬱的就是時間大道,時間流速與外界相差越大,時間大道就越濃鬱。
準聖倒是不用擔心悟道的問題,但也容易被時間大道所影響。
所以對這個級別的修士來說,外界一天,場域中一年就是最合適的比例了。
到了聖人就可以外界一天,場域中十年了。
混元大羅金仙五重天或是聖人五重天以上的修士,就能外界一天,場域中百年了。
到了天道境怎麼修行都不會被時間場域所影響,可以隨意調節。
有了時間場域幫忙,雲霄在商朝建立初期到殷壽繼位,應當能更進一步,達到混元金仙後期。
就算不能進步,以雲霄如今混元金仙中期的修為,但論戰力可是比準聖後期的修士還要強,甚至能與準聖巔峰的爭鋒。
畢竟,在封神原著的描述中,雲霄就是最接近聖人的修士了,她的天賦在白璟的七大親傳中絕對是最強的,孔宣也不如她。
至於說玄宇,他是借助人道氣運和紅雲的鴻蒙紫氣成聖的,論天賦,玄宇大概和龜靈,瓊霄,玉鼎差不多,都是花開八品的水平。
瓊霄修的水之大道,如今還是混元金仙初期,不過距離突破混元金仙中期已經不遠了。
碧霄在天庭躺平,每天都有功德拿,借這些功德,碧霄也快斬出第二屍了。
值得一提的是,碧霄斬屍用的靈寶是白璟幫她培育的蓮花。
白璟特意去和冥河交換了一些業火紅蓮的蓮子,再加上功德金蓮的蓮子,淨世白蓮的蓮子,一同在四極方尊的小世界中培育。
碧霄斬去善屍用的是一朵九品淨世白蓮,此時碧霄手中還有一朵九品功德金蓮,一朵九品業火紅蓮,隻要修為和功德足夠,她就能順利斬出惡屍,自我屍。
翌日,白璟親自出手,幫弟子們在他們的道場中布置了時間場域。
這時間場域三代弟子自然是無福消受的,白璟特意為他們煉製了一方悟道之地,並將兩株悟道茶樹移植了過去,讓袁洪和楊戩可以在這裏修行。
有這兩株悟道茶樹在,再加上楊戩封神氣運之子的身份,楊戩很有可能在封神量劫開啟之時突破至大羅金仙。
袁洪能修行到什麼程度就看他的造化了,反正資源方麵白璟是一視同仁的。
至於說大鵬,白璟並沒有打擾他,大鵬可是孔宣的弟弟,修行速度怎麼可能慢?
之前是他貪玩,如今認真修行,可以說是一日千裏,如今已經是太乙金仙巔峰了,再有萬年時間突破大羅應當是不成問題。
安頓好弟子們後,白璟迴到了池塘邊繼續閉關,在閉關之前,白璟分出了一道靈覺與十二品造化白蓮相融,化做了一道混元金仙巔峰的化身。
白璟的化身一步跨出,來到了商朝的上空,隨後隱匿在虛空之中,觀察著商朝的變化。
商朝自成湯滅夏,在亳建立了商朝,商朝如一顆璀璨的新星,在曆史的長河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然而,商朝的國都卻經曆了多次遷移,如同一個漂泊的旅人,在歲月的風雨中尋找著安定的居所。
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商朝也經曆了一係列的興衰起伏。從成湯的雄才大略,到後世子孫的努力經營,商朝時而強盛,時而衰弱。
直到盤庚遷殷後,國都才穩定在殷,從此,商朝也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
盤庚去世後,王位傳給了他的弟弟小辛。小辛在位期間,雖努力維持著國家的穩定,但商朝的國力卻未能有顯著的提升。小辛去世後,由小乙繼位。小乙是一位睿智的君主,在位期間大力選拔賢能之士,為商朝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小乙去世後,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武丁,武丁統治的五十幾年間,商朝達到了巔峰時期。
那時的商朝,國力強盛,文化繁榮。武丁重用傅說等賢臣,大力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使得商朝的經濟蓬勃發展。在軍事上,武丁四處征戰,開拓疆土,使商朝的疆域不斷擴大。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之間,一萬多年便過去了。
此時的商朝已經經曆了25代君主,此時的商朝國力開始衰弱,開始走下坡路了。
白璟的化身一直在暗中注視著商朝的變化。
值得一提的,白璟剛剛到商朝不久就注意到了從金鼇島歸來的聞仲。
聞仲下山之後,先是迴了一趟老家,可惜少年修道去,歸來已是物是人非。
人間早已改朝換代多年,別說是他相熟的人了,就是那座城都曾經毀滅過一次,此時的城市是在廢墟中重建的。
聞仲無奈,隻得前往了聞道山。
當他抵達聞道山時,隻見空山寂寂,唯有一座洞府靜靜佇立,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的故事。
聞仲長歎了一口氣,便要轉身離開。
而就在此時,聞道山中竄出了一頭墨麒麟。
原來,在聞仲跟隨金靈離開聞道山之後,這墨麒麟就占據了此山,它將聞仲看做了入侵者對聞仲發動了攻擊。
這墨麒麟不過玄仙修為,三下五除二就被聞仲打倒在地。
聞仲本想殺了它的,但他轉念一想又覺得上天有好生之德,正好他尚缺一坐騎,便將墨麒麟收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騎著它在大商遊曆,行俠仗義,然後返迴聞道山中繼續修行。
聞仲在遊曆之時,一直在修行上清一脈的上清神雷,白璟的化身也跟著學會了。
這上清神雷,是以法力匯聚天地之靈氣,引動五行之雷力,雷分五行,各有其威。
東方甲乙木雷,生機勃勃,蘊含著無盡的生命之力,可療愈傷勢,恢複生機;南方丙丁火雷,熾熱狂暴,如熊熊烈焰,能焚盡邪祟,破邪除穢;西方庚辛金雷,銳利無比,似鋒刃出鞘,可斬斷一切阻礙;北方壬癸水雷,柔韌多變,如滔滔江水,能化解攻擊,以柔克剛;中央戊己土雷,厚重沉穩,如大地承載萬物,可穩固根基,防禦外敵。
修煉此訣,需以自身為爐鼎,吸納天地靈氣,調和五行之力,引雷入體,淬煉己身。待五行雷力融合,便能隨心所欲地施展五雷之威,威力震天動地。
聞仲對上清神雷頗為喜愛,在修行之時,還自我創新,衍生出了各種雷法。
白璟的化身目睹了這一幕後心想:“難怪這聞仲最後被封雷神了,原來是對雷法格外偏愛。”
聞仲時不時下山行俠仗義,降妖除魔,為百姓排憂解難,深受百姓的愛戴,早就在人間留下了偌大威名。
商王朝統治者聽聞聞仲賢名,多次遣使召聞仲入朝為官。聞仲皆以時機未到為由拒絕。為官者必須有賢明之主,方能施展自己的才能,為百姓謀福祉。
商王朝也不強求,隻是每代君王多有賞賜,聞仲均辭之不受。
直到新一任商王即位,聞仲看到商朝的衰落,因受多任商王禮待,聞仲心中也不禁湧起一股憂慮之情。
此時是第二十五代商王廩辛在位。
西方的係方等方國部落不斷攻擾商朝,廩辛發兵多次征戰,還征調衛、虎、受等10幾個部族出戌,但是,始終沒有將他們征服。
反倒是因為連年出征,耗損了大量資源和國力,搞的民怨沸騰。
此時商朝已經是內憂外患,廩辛深知,若要重振商朝的輝煌,必須要有賢能之士的輔佐。
這時有大臣向丁文推薦了聞仲,於是,他決定親自訪賢,就這樣廩辛帶領著一隊侍衛,踏上了訪賢之路。
他們四處打聽聞仲的下落,終於得知聞仲在聞道山。
廩辛一行人馬不停蹄地趕往聞道山。
當廩辛來到聞道山時,隻見山間雲霧繚繞,靈氣四溢。他心中暗歎,此地果然是高人隱居之所。
廩辛在侍衛的簇擁下,緩緩走進山中,不久,他們便來到了聞仲所居的洞府前。
他上前幾步,對著洞府拱手道:“吾乃殷商之主廩辛,久聞聞仲先生賢名,特來拜訪!
此時,聞仲正在洞府中修煉,聽到外麵的聲音,便起身朝洞外走去。
聞仲剛一走出洞府,眉心第三隻眼便開始跳動,隨後緩緩睜開。
在他的第三隻眼看來,廩辛此人,身上氣運浩如煙海,周身紫氣環繞,如此龐大的氣運,便是聖人都要退避三分,能有如此龐大的人道氣運護持,毫無疑問,此人就是當代人皇了。
隻是這人道氣運雖然龐大,但廩辛的修為卻隻有煉氣化神之境。
“難怪師尊說,身居人皇其實並不適合修行,現在看來是人道氣運過於濃鬱,反倒是會影響吸收天地靈氣的效率。”聞仲在心中想道。
當然,想歸想,聞仲手上的動作卻是一點都不慢,他對著廩辛拱了拱手道:“山野方士聞仲,見過大王!
廩辛連忙上前扶起聞仲道:“先生不必多禮,吾聽聞先生賢名,特來請先生出山,輔佐本王,重振商朝。”
聞仲聞言歎了口氣道:“大王,聞仲不過一介前野方士,何德何能,敢受大王如此器重!
廩辛誠懇地說道:“先生過謙了。本王深知先生之才,若有先生相助,商朝必能重振輝煌。”
聞仲心中雖有心報國,但他能感覺到,此時時機未到,並不是他入朝為官的時候,於是聞仲再次拒絕了廩辛。
廩辛無奈之下,隻得開口向聞仲求教治國方略。
聞仲這次沒有拒絕,將自己的想法說給了廩辛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