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敢問小侯爺你又如何解釋當下的八王之亂?”
章衡平靜反問道。
“那是當今陛下昏庸,朝綱混亂,民生所逼,八王不起事隻怕也會更多的勢力起來反對朝廷。”
江鋒迴答。
“小侯爺認為八王作亂是對的?”
章衡聽到江鋒的話後眼神變得淩厲起來,又要發飆。
“本侯可沒這麼說,隻是想說一個事實——大乾朝廷若是再不有強權之人給予強製變革,也許明年就十王,二十王作亂也不是不可能。”
江鋒說道。
此話一出,章衡神色黯然。
當年他意氣風發,一心想要匡扶社稷,以為憑著一聲正氣就能改變世道,卻不想最終被權力碾壓,身敗名裂。
“嗬嗬……可恨那陛下愚昧!”章衡一掌拍在案臺上,“老夫空有報國之心,卻是隻能是壯誌未酬!”
“大人何必如此悲觀?”江鋒語氣突然變得柔和,“亂世之中,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大人胸懷韜略,豈能就此沉淪?”
“小侯爺想以自己的強權當取代朝綱?”
章衡目光灼灼。
“大人可願助我一臂之力,撥亂反正,重整山河?”
江鋒反問,語氣堅定。
章衡看著眼前這個年輕的侯爺,心中波瀾起伏。
他看到了江鋒眼中的野心,也看到了他身上散發出的那種與年齡不相符的沉穩和決絕。
章衡沉默許久,眼神有些糾結道:“侯爺日後……想稱帝?”
“我要的不是稱帝,而是借王權之名整頓朝綱!”江鋒打斷他,\"曆代史書告訴我,亂世權力必須集中才能打破利益集團。\"
張衡震驚江鋒所施行的救國之道,可謂是膽大包天,史書從未有記載。
沉默了一會兒,正色道:
“既然陛下已經被奸臣蠱惑,你以為王權可取代法度以製朝綱?”
“你以為百姓會接受你個異姓王的法度?當年張士誠也類似想法,在高郵稱王,剛頒布自己的法紀不到三年就死在亂民之手。\"
“所以,我會在平定亂局後恰當的時期還政於朝,交給值得信任的朝廷當權者,讓他親為!\"
江鋒說著走到桌前,拿起桌邊毛筆瀟瀟灑灑寫下《君主論》,以及《推恩令實施細則》。
這其中還用到了未來華盛頓治國之策,這是君主過度權利的原始國策,不是很先進,卻能在這君主製國家給予一定的引導。
章衡平在一旁靜靜看著,而後心中那份對江鋒才華的小視之心漸漸消失,而後是敬佩。
如此治國大才,沒想到會出自一個十六歲不到的少年之手。
朝廷的這次封侯可謂無心插柳柳成蔭!
不對,這不是朝廷的無心之舉撿到了個寶。
而是江鋒自己爭取來的結果!
不是自己那般隻會借鑒曆史,想在朝堂找出路。
江鋒另辟蹊徑,以武力開辟出屬於他新的路程,這道路不是莽夫之舉,而是有預謀的區執行,卻比起自己更霸道而有成效……或許將來真可行!
待江鋒寫完,章衡又一遍遍觀讀,最後拍手叫好。
“小侯爺真乃大才,之前是老夫孟浪了!”
章衡拱手拜會,徹底折服。
“章公謬讚,本侯也是無奈之策,一切尚不知可行。”
江鋒謙虛道。
“若此策都不行……大乾真就氣數已盡!”
章衡感慨。
“既章公覺得可行,可否出山助我?”
江鋒再次發出邀請。
章衡聞言並未立馬答應,起身看向洞外,內心掙紮。
江鋒耐心等著,並不急著章衡立馬給答案。
許久,章衡問道:“侯爺也是半個江湖人,以身入了朝局,敢問你的道是什麼?”
江鋒聽罷,想到了嶺南百姓之苦,以前對天下和平沒有什麼感觸,如今卻是有了強烈的期盼,於是借用前世的橫渠四句說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此話一出,天空炸雷作響,似天道被戳破。
章衡心中震撼無比,對江鋒的敬佩轉為了尊崇。
“侯爺大義,請受老夫一拜!”
章衡袖子一甩,當即匍匐下跪,以表自己佩服得五體投地。
不止章衡震撼下跪。
一旁的阿香也是心中震撼,本能地半跪於地,對江鋒的忠誠度更是變得史無前例。
它日,江鋒要是想反朝廷,她絕對死命追隨。
“章公不必如此,快快起來。”
張鋒有些不好意思地上前扶起章衡。
早知道他如此喜歡聽大話,自己早就不那麼多廢話,自己就可有大把名言名句說給他聽。
比如——為華夏之崛起而讀書。
呃……這句話似乎扯遠了,還牛頭不對馬嘴。
章衡起身,一臉激動。
“老夫雖讀聖賢之書,難理窗外之事。惻隱之心常生,然袖手以觀;感同身受之切,奈力有不逮。此般愁緒如利刃剜心,往複不止。”
“如今有幸遇到小侯爺開悟,得以為國效命,自當願意為侯爺所用,重啟太平盛世!”
章衡得知江鋒的道後,當即不再猶豫,決定出山輔助江鋒。
江鋒大喜,高興道:“得章公相助,本侯可是對平這亂世多出了幾分信心。”
“謝侯爺謬讚。”
章衡擺手,客氣請江鋒迴到茶桌前繼續探討治國之策。
聊了許久,章平看向京城方向,道:“侯爺,當今這些皇子中,你認為誰能繼承正統?\"
江鋒淡然一笑,道:“無人可行。”
章衡大驚,道:“為何?”
“太子在朝堂安插宦官,拉幫結拜玩弄朝堂,搞得朝堂烏煙瘴氣,自不用多說……別的皇子也好不到哪去。”
“上梁不正下梁歪,那被派遣到陰山城的十三皇子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恐懼,在陰山甕城裏就燒死了兩萬難民……這些皇子誰當權,都是大乾之禍。\"
江鋒平靜說道。
“那侯爺日後成事,將來要如何還政大乾正統?”
章衡憂心忡忡。
“我聽聞那乾靈兒公主為人不錯,而且被先皇賜予了乾姓,猶如天意有意為之……是個不錯的選擇。”
江鋒迴答道。
對於乾靈兒,江鋒雖然沒見過人。
但張平和蘇長梅的來信都對她讚歎有佳,而就她目前的表現來看,確實算得上是一位開明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