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臥室內,連長比劃道:“床就靠著牆打,那頭靠著牆,這邊靠著窗,高度就到膝蓋,麵積占房間一小半,大概就差不多了。”
一個房子裏對大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睡覺的床。
別的用品可以等著手頭有錢有票了再添置,那些都不算要緊的,床是萬萬缺不了的。
人群裏的城市青年道:“咱老家城裏的筒子樓和平房小院可是分單間、雙間和三間,剛結婚的小年輕沒有門路頭幾年根本分不到房,我們上海弄堂裏家家戶戶都擠了十幾口人,住房緊張的很,哪像咱們這,一分就是三個房間的大房子。”
連長瞅他一眼,“我記得上次逃跑的人就有你一個。”
小青年撓著頭嘿嘿笑,“連長你要是早說能這麼快分到房子,還是這種寬敞房子,我還跑啥!”
連長嗬嗬笑:“你們以為當初招人,宣傳的話都是為了把你們騙過來?”
大家夥紛紛點頭。
可不是嗎?
當初說的多好聽啊。
來了就分房分工作,保管吃的飽,每月還有工資拿,來了就是正式職工。
結果呢?隻實現了“職工”這個保證。
可吃不飽、沒房子、天天麵朝黃土背朝天累到腰都直不起來,這樣的職工要著有啥意思?
報名後他們對邊疆生活充滿了幻想,結果現實壓彎了他們的脊梁,苦巴巴的日子一眼望不到盡頭,每天流的汗水讓他們恨不能插上翅膀逃離這裏。
這樣的苦日子讓大家一致認定他們被騙了。
不說這些連隊職工們,宋露白他們這些商業處的剛來時也覺得被騙了。
哪個單位會在下了火車就把人拉到看不到人煙的戈壁灘裏來出苦力?
她們預想中的工作可不是這樣的。
好在她們第一個月發下來的工資不是五塊,而是十塊,她們對又對未來重新充滿了希望。
連長打著手電筒照了一圈,看到大夥臉上的表情,笑說:“不那樣說,你們誰會主動報名?可咱也不是騙人,現在這邊條件艱苦,累一點是沒辦法的事,但咱這邊別的不多,就是地多,隻要發展起來,以後家家戶戶都能分到這樣的磚房,大家的老家農村大部分還是泥巴屋呢,以後咱這肯定比老家強。”
“行了,也不早了,想現在打床的咱也不攔著,趁著晚上涼快幹也行,白天中午幹也行。”
連長吹著口哨美滋滋的迴去了,大家夥卻不舍得走。
雖然他們平時也會來這片房子轉悠,但快要住進去了,再進來看時心情又不一樣。
王海全被商業處的人圍住了。
“主任,我們啥時候能有自己的房?”
此時連隊的職工是商業處的小年輕們羨慕的對象。
誰都想擁有一套房子,還是這麼寬敞的房子!
王海全笑瞇瞇的打著馬虎眼:“等你們分配好單位,肯定先會分配集體宿舍,至於分房,和老家的規矩一樣,都是得先結婚,結婚才能申請到寬敞的房子單獨住。”
“行了,你們自己先分配,我迴去了。”
女同誌八人一間,刨除結了婚的,營地裏所有女同誌加起來就隻有四十七個,其中商業處的女生占了三十八個。
可見連隊的女同誌有多少。
就算連隊剩下的九個未婚女同誌都和本連隊的男同誌結婚,連隊的男光棍也多著呢。
八人八人分好組,一個組的先把前頭一排的房子挑了。
一排房子是十個套間,五個套間連排,並列的一排房子中間留了大概二十米的空檔。
女生們選完了六間,還有十四套房子供結婚的夫妻選。
先挑的挑完了,還有幾套供剩下的單身男同誌們挑選。
今晚的夜色很亮,圓圓的月亮高高的掛在天上,月光如水般清透,照亮了戈壁灘。
大家都不覺得累,有說有笑的結伴去拉土。
夜裏幹活還涼快,白天中午的溫度能到四十度,頂著大太陽攪泥壘床還沒晚上舒服。
一車車的土拉迴來,堆在平房外。
工程隊的人提醒道:“一會兒攉泥,水少添點,能把土都黏一塊就行了,還得再往裏頭扔點草,比如蘆葦桿啥的,其實要是有麥草會更好。”
工程隊的人做這些活是老手了,大家在澆水之前先挖了一個坑出來。
男同誌幫忙拿著棍子攪,女同誌們提水倒進去,工程隊的在一旁盯著。
等泥成了稠狀,工程隊的大哥提醒道:“好了,舀起來,倒進去,用我們那個木板框出泥床的形狀,一夜就能成形。”
木板的長度不夠,隻能用兩截木板接在一起。
在大家夥的齊心協力之下,很快一張泥床就糊好了。
泥床的兩邊用木板擋著,在工程隊大哥的指揮下,上方不平的泥麵用鏟子刮平。
工程隊大哥提醒道:“再多刮幾遍,要是分辨不出來到底平不平,就蹲下,視線對齊床麵來迴比較,床要是不平的話,睡起來不會舒服。”
就這樣來來迴迴刮了不少迴,工程隊的大哥總算是滿意了。
一張黏糊糊的泥床在大家夥的齊心合力下誕生了。
人多力量大,從拉土開始,前後用時不到一個小時。
多線生產,人手足夠,一個小時內做好了九張床。
誰都是第一次幹這個活,看著一張床慢慢成型,大家夥都很有成就感。
有了第一天的經驗,第二天晚上大家就把剩下的十一個房間的床都壘好了。
經曆一個白天,頭一天晚上壘好的床麵顏色明顯變淡,表層出現少許裂口,這是泥裏麵水分流失的表現。
雖然能住人的房子暫時隻有兩排,但不妨礙興奮的他們提前把還沒曬透的房子裏的床壘上。
這一忙活就是五天,大家夥累的夠嗆,卻心滿意足。
若不是還沒到放假時間,在泥床晾幹的時候大家就搬進去了。
一張泥床能躺四個人,床的長度和房間長度相同,寬兩米,看起來就比地窩子裏的床鋪寬敞大方。
連隊不管床鋪和生活用品,大家隻能自己買。
宋露白她們一個鋪的人商量過後,決定還是得去一趟巴紮,合夥搞張毛氈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