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援朝大計與鐵路之策
自上一集各方勢力暗流湧動後,局勢愈發緊張,戰爭的陰雲沉甸甸地壓在每一個人心頭。我站在南京光明宮的議政會議室窗前,望著宮外繁華卻又暗藏危機的城市。街頭巷尾,百姓依舊忙碌,可空氣中彌漫的不安氣息愈發濃烈。遠處的秦淮河畔,畫舫依舊,卻少了往日的歡聲笑語,船夫們的臉上也多了幾分憂慮。我心中深知,若要成功出兵援朝並實現戰後對朝鮮的有效掌控,後勤保障與經濟發展便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所在。經過無數個日夜的深思熟慮,今日,我將在這裏說出心中的計劃。
“諸位,如今我們計劃出兵援朝。”我轉過身,目光緩緩掃過在場眾人。行政首輔花影微微皺眉,神色專注,手指輕輕敲擊桌麵,似乎在權衡這一決策的利弊;國防部長韓靖挺直腰板,眼神透著軍人的堅毅,緊握的拳頭彰顯決心;情報部長蘇瑤輕輕擺弄手中鋼筆,目光敏銳地看向我,眼中閃爍著洞悉一切的光芒,仿佛在思索如何從情報層麵為此次行動提供支持。“可朝鮮半島地形複雜,多山地、丘陵,道路崎嶇難行,後勤運輸會是一大難題。”
韓靖微微點頭,接過話茬:“羅帥所言極是,朝鮮地形對物資運輸極為不利。咱們以往作戰經驗表明,一旦後勤跟不上,前線戰事就會陷入被動。當年在西北作戰,因補給線過長,物資運輸困難,導致進攻節奏被打亂,吃了大虧。士兵們在前線餓著肚子作戰,武器彈藥供應不及時,看著戰友一個個倒下,我卻無能為力,那種滋味,至今難忘。”韓靖眼神閃過一絲痛苦,聲音也微微顫抖。
“為了加強我軍運輸優勢,保證出兵時的後勤保障,更為了戰後朝鮮乃至我國的經濟發展,我認為我們必須建造鐵路。”此言一出,眾人皆露出疑惑的神情。
建設部長孫陽忍不住發問:“羅帥,鐵路?那是什麼東西?聽起來實在太新奇了,在咱們以往的認知裏,可從未有過這樣的事物。這就像天方夜譚一樣,讓人難以想象。”孫陽的臉上寫滿好奇與疑惑,他向前傾著身子,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
我深吸一口氣,耐心解釋道:“鐵路由兩條平行的鋼軌組成,這鋼軌可不是普通鐵條,需特殊工藝鑄造。首先要選用優質鐵礦石,最好來自咱們國內鐵礦含量高、雜質少的礦山,比如北方的鞍山鐵礦,那裏的礦石含鐵量高,是鑄造鋼軌的優質原料。經過多道冶煉工序去除雜質,提高鐵的純度。鑄造時,要精準控製溫度和壓力,這離不開經驗豐富的工匠和先進設備。溫度過高,鋼軌會變脆;溫度過低,達不到所需強度。壓力控製同樣關鍵,隻有精準控製,才能確保鋼軌具備足夠強度和韌性,承受巨大重量。而火車則是在鋼軌上行駛的大型運輸工具。 ”
這時,財政部長趙宇皺著眉頭,一臉擔憂地插話道:“羅帥,建造這樣的鐵路,得耗費多少人力、物力和財力啊!這錢從哪兒來?咱們的財政預算雖然每年都有規劃,但突然要承擔如此龐大的工程開支,實在讓人頭疼。購買鐵礦石需要大量資金,招募工匠、購置設備也都需要錢,還有後續的維護費用,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趙宇不停地揉搓著太陽穴,似乎已經切實感受到了巨大的財政壓力。
我看向趙宇,目光堅定:“趙部長,我理解你的擔憂。但從長遠來看,鐵路帶來的效益將遠超投入。它不僅能解決當下援朝的後勤難題,戰後還能成為朝鮮與我國經濟交流的動脈,促進貿易往來,增加稅收。至於資金,我們可以多方籌措。在國內發行專項債券是個不錯的辦法,咱們大明共和國百姓向來愛國,隻要宣傳到位,讓大家明白鐵路對國家的重要性,想必會有不少人願意購買。我們可以在各地張貼告示,舉辦宣講會,讓百姓了解鐵路將如何改變國家的未來。另外,還可以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給予他們一定的優惠政策,比如在鐵路建成後的運營收益中給予一定比例的分成。這樣既能解決資金問題,又能讓民間資本參與到國家建設中來。”
趙宇微微頷首,若有所思:“羅帥考慮得確實長遠,看來是我目光短淺了。不過具體實施起來,還需要仔細謀劃,確保每一筆資金都用在刀刃上。我們要製定詳細的預算計劃,對每一項開支都進行嚴格審核,避免浪費。”
我繼續說道:“火車由蒸汽機車牽引,通過燃燒煤炭產生蒸汽,推動活塞運動,進而帶動車輪轉動。大家可以想象,一節車廂就能裝載數噸物資,一列火車可能有十幾節甚至幾十節車廂,其運輸量是傳統運輸車隊的數倍。而且速度比傳統運輸方式快得多,能極大提升物資運輸效率,無論是戰時的糧草、武器,還是戰後朝鮮的重建物資,都能快速送達。以往我們運輸物資,靠馬車的話,一天能走幾十裏路就不錯了,還容易受到天氣和道路狀況的影響。要是遇到雨天,道路泥濘,馬車根本無法通行。但有了鐵路,火車可以日夜兼程,不受天氣和路況的限製,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
陸軍總司令李海眼睛一亮,興奮地說道:“羅帥,這可真是個好東西!有了它,我們陸軍在戰場上的機動性和補給能力將大大提高。以前我們行軍,物資全靠馬車運輸,速度慢不說,還容易受到天氣和道路狀況的影響。要是有了鐵路,我們就能快速將兵力和物資投送到前線,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我們可以在鐵路沿線設立軍事據點,一旦有戰事,部隊可以迅速通過鐵路集結,搶占先機。”
海軍總司令鄭森也笑著點頭:“沒錯,這對我們海軍的岸基補給也有很大幫助。我們的戰艦在海上執行任務時,需要頻繁補充物資、彈藥和生活用品。有了鐵路,就能更快地將這些物資運送到沿海港口,保障我們海軍的戰鬥力。以前我們補給一次,往往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有時候還會因為補給不及時而影響任務執行。有了鐵路,這個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我接著闡述:“同時,我們派遣民義軍抗寇援朝,在入朝的同時修築入朝鐵路。為此,我們從生產建設兵團分割設立新兵種,組建鐵道兵部隊,歸屬生產建設兵團統轄。他們不僅能配合正麵部隊保障後勤運輸,輔助戰事,必要時還能作為後備兵力進行補充。鐵道兵部隊將成為我們後勤保障的關鍵力量,他們要在戰火紛飛的環境下,克服重重困難,鋪設鐵路,為前線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
總參謀長陳武站起身來,雙手背在身後,神色認真地說:“羅帥,組建新的兵種,可不是一件小事。人員從哪裏選拔?訓練如何開展?裝備又怎麼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仔細斟酌。選拔人員時,要考慮他們的身體素質、工程技能和戰鬥素養。訓練內容要涵蓋鐵路建設、戰鬥技能和應急處理等方麵。裝備方麵,不僅要有建設鐵路的工具,還要有自衛的武器。”
“人員可以從生產建設兵團中選拔那些年輕力壯、有一定工程基礎的士兵。他們本身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和一定的勞動技能,稍加培訓就能快速上手。訓練方麵,我們可以先從理論知識入手,編寫專門的教材,讓他們了解鐵路建設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再進行實地操作訓練。我們可以邀請國內頂尖的工匠和學者,為他們授課,傳授經驗。裝備問題,就需要依靠共和國科學院的力量了。科學院的專家們可以研發新型的鐵路建設工具和裝備,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我有條不紊地迴答道。
這時,有人發問:“鐵路和火車都是新事物,我們沒有任何經驗,該如何建造?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工程失敗。況且如今國內外都沒有鐵路相關的專家,我們連借鑒學習的機會都沒有,如同在黑暗中摸索,不知前方路該如何走。”
我神色凝重,卻又充滿決心地迴應:“這確實是個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也正是我們創造曆史的機遇。雖然沒有現成的專家指導,但我們共和國科學院的人才,各個都是行業翹楚。他們在各自的領域深耕細作,有著深厚的知識儲備和創新能力。我們要相信,依靠他們的智慧和鑽研精神,一定能從無到有,攻克技術難題。我們可以組織科學院的專家們進行頭腦風暴,鼓勵他們大膽創新,勇於嚐試。同時,我們也可以在國內廣泛征集意見和建議,說不定民間就有奇人異士能提供寶貴的思路。”
眾人聽後,紛紛交頭接耳,小聲討論起來。片刻後,逐漸安靜下來,紛紛表示讚同。接下來,確定鐵道部門負責人至關重要。我思索片刻,本想指定孫陽負責此事,然而孫陽卻上前一步,臉上帶著自豪又期待的神情。
“羅帥,我雖在工部任職多年,參與過不少工程,但此次鐵路建設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我向您引薦我的徒弟羅勝利,他自幼便對各類工程技術展現出極高的天賦,跟隨我這些年,不僅參與了多項大型工程的建設,還在實踐中摸索出了許多創新的方法。在工程技術和人員管理方麵,他有著獨特的見解和出色的能力,而且他性格堅韌,勇於挑戰困難,我堅信他能勝任這一重任。他曾經在一項水利工程中,麵對複雜的地質條件和技術難題,帶領團隊日夜鑽研,最終成功解決了問題,確保了工程的順利進行。”孫陽懇切地說道。
我饒有興趣地打量著站在孫陽身後的羅勝利,隻見他身姿挺拔,眼神透著自信與堅定。
羅勝利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禮後說道:“羅帥,我深知鐵路建設對國家和此次援朝行動的重要性。若能得到您的信任,我定當全力以赴,不負所托。我願意將自己所學全部奉獻出來,為國家和人民打造一條堅固的鋼鐵運輸線。即便沒有前人經驗,我也會帶領團隊闖出一條路來。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迎接各種挑戰。”
看著他堅定的模樣,我心中暗自點頭,決定給他這個機會。“羅勝利,我任命你為鐵道建設司司長,負責籌建鐵道兵部隊的領導班子,並趕赴東北進行組建工作。東北靠近朝鮮,資源豐富,便於開展前期籌備工作。你要盡快行動起來,遇到問題及時向我匯報。在組建過程中,要注重人才的選拔和培養,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鐵道兵隊伍。”
羅勝利眼中閃過一絲激動,挺直腰桿,大聲說道:“請羅帥放心,我一定竭盡全力,帶領團隊完成任務!哪怕遇到再多的困難,我也絕不退縮。我會製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嚴格按照計劃推進,確保每一個環節都不出差錯。”
安排好鐵道兵相關事宜後,我帶著諸多問題和訴求,再次來到南京的共和國科學院,尋求院長周逸塵和副院長李琳的幫助。在科學院的會客廳裏,我詳細地向他們講述了建造鐵路的想法以及其中的關鍵作用。
周逸塵院長和李琳副院長聽得極為專注,時而微微點頭,時而眉頭緊鎖。待我講完,他們眼中滿是震驚與認同。
周逸塵感慨道:“羅帥,這想法簡直太妙了!鐵路、火車對於國家經濟發展、南北人員交流,還有戰爭時期的物資運輸,重要性不言而喻,確實是經濟的命脈啊!雖說如今沒有相關專家,但我們科學院的團隊有信心從零開始,探索出一條成功之路。我們科學院匯聚了眾多頂尖人才,他們在數學、物理、化學等領域都有著卓越的成就,一定能攻克技術難題。”
李琳也興奮地說:“這其中的技術難題雖多,但也激發了我們的鬥誌。比如鋼軌的製造工藝,我們可以從現有的金屬冶煉技術出發,不斷嚐試新的配方和工藝,保證其硬度和韌性。我們可以在實驗室裏進行多次試驗,調整鐵礦石的配比、冶煉的溫度和時間,尋找最佳的方案。蒸汽機車的設計涉及多個領域知識,我們就組織各領域的精英共同研討,從基礎原理開始推導,逐步優化設計,提高熱效率,降低能耗。我們可以邀請機械專家、熱力學專家、材料專家等共同參與,發揮各自的優勢。”
我點點頭:“我知道這是個巨大的挑戰,但我相信你們的團隊有能力攻克這些難題。時間緊迫,我們必須盡快拿出可行的方案。朝鮮的百姓還在受苦,我們的軍隊也在等待著強大的後勤支持。每耽誤一天,就可能有更多無辜百姓遭殃,我們的援朝行動也會麵臨更多風險。朝鮮的百姓在侵略者的鐵蹄下,生活苦不堪言,我們不能再讓他們等下去了。”
周逸塵站起身,在房間裏來迴踱步,思考片刻後說:“我們可以先成立專項研究小組,分別負責鋼軌製造、蒸汽機車設計、鐵路線路規劃等方麵的研究。同時,派人與工部、兵部等部門合作,獲取所需的資源和數據。雖然沒有專家,但我們可以組織內部的學術交流,鼓勵大家分享知識和經驗,碰撞出創新的火花。我們可以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讓專家們相互交流心得,共同攻克難題。”
李琳接著說:“我們還需要尋找合適的材料供應商,確保原材料的質量和供應穩定。可以對現有的礦山和工廠進行評估,篩選出優質的合作夥伴。另外,要對相關技術人員進行培訓,讓他們盡快掌握新技術。我們科學院可以舉辦專門的研討會,組織大家共同學習和研究,逐步積累經驗。我們可以邀請國內外的學者和專家,通過書信或者遠程交流的方式,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
隨後,周逸塵院長和李琳副院長立即帶領相關團隊,就鐵路建造技術、火車設計等問題展開討論和研究。我鄭重地將這一重擔交給共和國科學院,周逸塵院長臨危受命,我意味深長地和他握了握手,表達我的感謝與信任。周逸塵院長堅定地說:“請羅帥放心,我們一定不會讓國家和人民失望!哪怕不眠不休,我們也要盡快攻克這些技術難題。我們會製定詳細的研究計劃,明確每個階段的目標和任務,確保按時完成。”
從科學院出來後,我心中既有期待又有擔憂。期待的是鐵路能夠早日建成,為援朝戰爭和國家發展帶來巨大的改變;擔憂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挑戰。但我深知,這是一條必須要走的路,無論多麼艱難,我都不能退縮。
迴到光明宮,我召集了蘇瑤、韓靖、李海等核心成員,再次商討出兵援朝的具體細節。
“蘇瑤,情報工作至關重要。我們要密切關注日本和滿清在朝鮮的動向,以及他們國內的政治局勢。任何風吹草動都不能放過。日本內部主戰派和主和派的爭鬥,很可能會影響他們在朝鮮的軍事行動,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日本國內的局勢複雜,我們要深入了解主戰派和主和派的背後勢力、他們的利益訴求以及決策機製,以便更好地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我嚴肅地看著蘇瑤。
蘇瑤微微點頭:“羅帥,我已經安排了大量特工滲透到朝鮮和日本境內,他們會及時傳遞情報。目前來看,日本內部主戰派和主和派的爭鬥愈發激烈,主戰派急於擴大在朝鮮的勢力範圍,主和派則擔心戰爭會給國內經濟帶來巨大壓力。我們可以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分化瓦解他們的力量。我們的特工已經收集到了一些重要情報,比如主戰派的軍事部署計劃、主和派的談判底線等,我們可以根據這些情報製定相應的策略。”
“很好。韓靖,軍隊的動員和部署準備得怎麼樣了?鐵路建設期間,我們的軍隊隨時可能麵臨戰鬥,必須做好充分準備。軍隊的士氣如何?武器裝備是否充足?士兵們的訓練是否到位?這些都需要我們仔細檢查。”我轉頭看向韓靖。
韓靖站起身,敬禮後說:“羅帥,軍隊已經進入一級戰備狀態,隨時可以出征。不過,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作戰計劃,特別是考慮到鐵路建設期間可能麵臨的風險。我們要製定多套應急預案,確保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障鐵路建設的順利進行。我們已經對軍隊進行了全麵的動員,士兵們的士氣高昂,他們都渴望在戰場上殺敵報國。武器裝備也進行了全麵的檢查和補充,確保性能良好。士兵們的訓練也在持續進行,我們加強了實戰演練,提高他們的戰鬥技能和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
“李海,陸軍作為主力,要做好充分的戰鬥準備。同時,要與鐵道兵部隊密切配合,確保後勤補給線的安全。在戰場上,要靈活應對各種情況,充分發揮我們的優勢。陸軍要根據朝鮮的地形和敵軍的特點,製定合適的戰術。與鐵道兵部隊的配合要做到無縫對接,確保物資能夠及時送達前線。”我對李海叮囑道。
李海神情堅毅:“請羅帥放心,陸軍全體將士都摩拳擦掌,渴望在戰場上殺敵報國!我們已經進行了多次實戰演練,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和協同作戰能力。在與鐵道兵部隊的配合方麵,我們也製定了詳細的方案,確保能夠無縫對接。我們已經與鐵道兵部隊進行了多次溝通和協調,明確了各自的職責和任務,製定了統一的行動準則。”
會議結束後,我獨自一人坐在書房,看著桌上的朝鮮地圖,思緒萬千。這場戰爭,不僅關乎朝鮮的命運,也關乎大明共和國的未來。而鐵路,將成為這場戰爭乃至國家發展的關鍵因素。我暗暗發誓,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要讓鐵路在朝鮮半島上延伸,讓勝利的曙光早日到來。我看著地圖上朝鮮半島的山川河流,想象著未來鐵路貫穿其中的景象,心中充滿了期待。我深知,前方的道路充滿了艱難險阻,但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實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