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連番激戰,踏平清軍殘部
營帳之內,凜冽的夜風似要將一切撕裂,瘋狂地拍打著帳簾,讓燭火在其中不安地跳躍閃爍。昏黃黯淡的光影肆意搖曳,將孝莊太後那寫滿憂慮與焦躁的麵龐映照得更為憔悴不堪。她眉頭緊緊地蹙成一個死結,眼神中透著狠厲與決絕,在營帳內急促地來迴踱步,沉重的腳步聲仿若沉悶的戰鼓,一下又一下重重地敲擊在眾人的心尖。“洪承疇一日不死,我滿清在朝鮮的根基就一日難穩。福臨那孩子年幼無知、毫無主見,我們往後的圖謀更是難上加難。”她的聲音低沉而沙啞,被焦慮與憤怒填滿,每一個字都裹挾著沉甸甸的壓力,仿佛要將這小小的營帳壓垮。
範文程神色依舊沉穩,一襲長袍在身,不慌不忙地微微欠身,語氣平和卻透著十足的自信:“太後不必太過憂心,臣已有了周全的計策。洪承疇在朝鮮肆意斂財、強搶民女,朝堂上下、民間百姓早就怨聲載道。我們把他的罪證公之於眾,再聯合那些對他心懷不滿的將領,定能將他扳倒。”納蘭明珠趕忙上前一步,身形微微前傾,附和道:“範大人所言極是,卑職已經和幾位手握重兵的將軍取得了聯係,他們早就對洪承疇的獨斷專行憤恨不已,就等我們一聲令下,隨時可以行動。”
三人迅速商定計劃,隨後各自如同上滿弦的鍾表,馬不停蹄地行動起來。範文程迴到書房,昏暗的燈光在寂靜的房間裏孤獨地搖曳,他靜靜地坐在堆滿文件的桌前,那些文件仿佛是無數雙控訴的眼睛。他將多日來收集的洪承疇罪證仔細整理,勒索百姓的賬目,每一筆數字背後都是百姓饑寒交迫、流離失所的悲慘生活。一筆筆賦稅,如同沉重的枷鎖,壓得百姓們喘不過氣,多少家庭因此妻離子散,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強占民女的記錄,每一行文字都藏著受害者絕望無助的淚水與痛苦,那些年輕女子的哭聲仿佛還在耳邊迴蕩。他逐字逐句地審閱,精心編寫成奏折,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猶如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寶,隻等朝堂上給予洪承疇致命一擊。
納蘭明珠換上一身樸素的便服,衣角隨著他的步伐輕輕擺動,低調地穿梭於各個軍營之間。他像一隻敏捷的貍貓,巧妙地避開旁人的耳目,悄然進入對洪承疇不滿的將領營帳。營帳中,燭火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他與將領們密談許久,時而低聲細語,那聲音如同潺潺溪流,緩緩訴說著利害關係:洪承疇的種種惡行如何破壞了軍隊的紀律與聲譽,長此以往,不僅他們個人的前途堪憂,整個滿清在朝鮮的大業都將毀於一旦;時而慷慨陳詞,情緒激昂得像是燃燒的火焰,分析局勢、許下承諾,確保關鍵時刻這些將領能堅定地站在他們這邊,待事成之後,必定論功行賞,給予他們應有的榮耀與地位。
孝莊太後則在宮中以商討戰事為由,召集親近的大臣。宮殿內,眾人圍坐成一圈,氣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來。孝莊太後看似隨意地說起洪承疇的種種惡行,言辭間滿是憤慨,她的每一句話都像是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大臣們有的麵露驚訝,嘴巴微張,仿佛聽到了天方夜譚,他們雖聽聞洪承疇行事囂張,卻沒想到竟如此肆無忌憚;有的微微點頭,神色凝重,心中早已對洪承疇的行徑不滿已久,隻是敢怒而不敢言。不滿的情緒在這小小的宮殿中悄然蔓延,如同無聲的潮水,為即將到來的行動營造出濃厚的輿論氛圍。
幾日後,位於開城的清軍臨時搭建的簡易朝堂上,氣氛緊張得如同拉滿的弓弦,仿佛下一秒就會斷裂。朝堂之上,眾人神色各異,有的麵露緊張,額頭布滿細密的汗珠,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他們深知這場朝堂交鋒的重要性,勝負在此一舉;有的心懷期待,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仿佛勝利就在眼前,渴望著能借此機會扳倒洪承疇,重振滿清在朝鮮的威望;有的則強裝鎮定,故作從容,可微微顫抖的雙手還是出賣了他們的內心。範文程深吸一口氣,穩步走出隊列,身姿挺拔,雙手高高捧著奏折,情緒激動,字字鏗鏘地彈劾:“陛下,洪承疇在朝鮮胡作非為,搜刮民脂民膏,強搶民女,害得百姓流離失所,朝堂綱紀全被破壞。他還妄圖挾天子以令諸侯,簡直罪大惡極,懇請陛下嚴懲!”他的聲音在朝堂上迴蕩,擲地有聲,猶如洪鍾鳴響,久久不散,每一個字都像一把重錘,敲打著眾人的心。
洪承疇一聽,臉色瞬間變得鐵青,猶如暴風雨來臨前的陰沉天空,眼睛瞪得滾圓,布滿血絲,像一頭發怒的猛獸般怒吼道:“範文程,你別血口噴人!這分明是你故意捏造,想陷害我!”他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那是內心慌亂與恐懼的真實寫照,就像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旅人,拚命想要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就在兩人激烈爭吵的時候,納蘭明珠不動聲色地使了個眼色,那眼神如同暗夜中的暗號。剎那間,隱藏在朝堂四周陰影中的殺手如鬼魅般紛紛現身,寒光閃閃的利刃出鞘,眨眼間就把洪承疇圍得嚴嚴實實,密不透風。與此同時,幾位早就串通好的將領也立刻出列,整齊劃一地“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聲音洪亮地請願:“陛下,範大人說的句句屬實,洪承疇的所作所為已經讓我軍軍心大亂,懇請陛下做主!”孝莊太後也適時開口,語氣威嚴,不容置疑:“福臨,這件事關係到我滿清的生死存亡,今天必須有個決斷!”
順治帝福臨坐在龍椅上,看著眼前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嚇得臉色慘白如紙,毫無血色,渾身止不住地顫抖,牙齒都開始咯咯打顫,仿佛寒風中瑟瑟發抖的落葉。他的眼神中充滿了驚恐與無助,年幼的他從未見過如此場麵,此刻隻覺得自己仿佛置身於狂風暴雨中的一葉孤舟,隨時可能被洶湧的波濤吞噬,恐懼將他徹底籠罩。他下意識地抓緊龍椅的扶手,指節因為用力而泛白,卻依舊無法抑製內心的恐懼。
洪承疇見情況不妙,剛想反抗,幾個身手敏捷的殺手眼疾手快,瞬間製住他。洪承疇拚命掙紮,嘴裏還在不停地叫罵,那聲音裏滿是不甘與憤怒,可一切都是徒勞。孝莊太後冷冷地看著他,眼中毫無憐憫:“洪承疇,你罪無可恕,今天就是你的死期。”洪承疇掙紮著破口大罵,可話還沒說完,就被殺手捂住嘴巴,強行按在地上。隻見寒光一閃,利刃落下,洪承疇的頭顱滾落,血濺當場,溫熱的鮮血在朝堂的地麵上迅速蔓延開來,刺鼻的血腥味彌漫在空氣中,讓人作嘔。那殷紅的鮮血在冰冷的地麵上肆意流淌,仿佛在訴說著這場權力鬥爭的殘酷。
這一幕讓朝堂上洪承疇的黨羽們驚恐萬分,有人嚇得癱倒在地,臉色慘白,眼神空洞,仿佛靈魂已經出竅,他們不敢相信曾經威風凜凜的洪承疇竟如此輕易地倒在了血泊之中;有人臉色煞白、瑟瑟發抖,雙腿發軟,幾乎站立不穩,像風中的殘燭般搖搖欲墜,擔心自己也會因此受到牽連;還有人呆若木雞,臉上寫滿了恐懼與絕望,瞬間沒了反抗的心思,整個朝堂彌漫著絕望的氣息。洪承疇一死,朝鮮北部的清軍頓時亂成一鍋粥,群龍無首,士兵們不知所措,軍營裏一片混亂。軍官們聲嘶力竭地唿喊,試圖維持秩序,可士兵們早已人心惶惶,根本無人聽從指揮,整個軍營陷入了無序的狀態,就像一盤散沙。士兵們四處奔走,相互碰撞,有的甚至丟棄武器,隻想逃離這混亂的局麵。
韓靖通過情報小組得知這個消息後,馬上聯合朝鮮反抗勢力,在民間和偽軍當中展開宣傳動員工作。反抗勢力的成員們喬裝打扮,有的扮作挑著擔子的商販,走街串巷,扁擔隨著步伐有節奏地晃動,一邊叫賣,一邊與百姓和偽軍交談,那親切的語氣就像多年的老友,從家常瑣事聊到滿清的殘暴統治,慢慢引導他們的情緒;有的扮作衣衫襤褸的流民,在街角巷尾訴說著滿清的暴行以及洪承疇的種種罪惡,聲音中滿是悲憤與無奈。他們言辭懇切,眼中滿是憤怒與期望,每一句話都仿佛帶著力量,像一把把銳利的匕首,刺向人們心中對滿清統治的恐懼與屈服,激發著眾人的反抗意識。很多偽軍被說動了,偷偷脫下滿清軍服,扔掉手中的武器,心中懷著對新生活的向往,紛紛起義倒戈,加入反抗隊伍,就像歸巢的鳥兒找到了溫暖的家。他們在夜色的掩護下,悄悄離開清軍營地,向著反抗勢力的方向奔去,心中充滿了對自由和正義的渴望。
韓靖抓住這個絕佳時機,迅速調兵遣將,對南浦、安州、順川、德川、價川、平城等地的清軍發起猛烈攻擊。戰鬥一打響,民義軍憑借先進的武器和高昂的士氣,如猛虎下山般迅速突破清軍防線。
在南浦,清軍依靠堅固的城牆拚死抵抗。城牆上,士兵們神色緊張,額頭滿是汗珠,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光芒,緊緊握著手中的兵器,望著城外如潮水般湧來的民義軍,心中滿是恐懼,那恐懼如同黑色的陰霾,籠罩著他們的內心。民義軍的炮火像雨點一樣落下,“轟轟”的爆炸聲不絕於耳,大地都在顫抖,仿佛世界末日來臨。一枚枚炮彈準確地擊中城牆,將城牆轟出一個個缺口,磚石飛濺。士兵們吶喊著衝向缺口,和清軍展開激烈的近身搏鬥,喊殺聲震耳欲聾,那聲音仿佛要衝破雲霄。雙方短兵相接,刀光劍影閃爍,鮮血染紅了城牆下的土地,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硝煙味和血腥味,讓人窒息。民義軍的勇士們不顧生死,前赴後繼地衝向敵人,他們心中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解放這片土地,讓百姓重獲自由。經過一番苦戰,民義軍成功占領南浦。
安州的戰鬥同樣激烈,清軍在城外設置了密密麻麻的鹿角、拒馬等障礙。韓靖派出一支突擊小隊,趁著夜色的掩護,如幽靈般繞到清軍後方,突襲他們的補給線。夜色中,突擊小隊小心翼翼地靠近清軍的糧草營地,月光灑在他們身上,仿佛為他們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他們屏氣斂息,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標,每一步都充滿了警惕。待靠近後,他們迅速點燃火把,投向堆積如山的糧草。一時間,清軍後方大亂,糧草被燒,火光衝天,照亮了夜空,如同白晝。士兵們驚慌失措,四處逃竄,有的人被大火吞噬,發出淒慘的叫聲,那聲音讓人毛骨悚然;有的人在混亂中相互碰撞,摔倒在地,痛苦地呻吟著。前方的防線也跟著動搖,民義軍趁機發動總攻,一舉攻克安州。
順川、德川、價川、平城等地的戰鬥也進行得熱火朝天。民義軍一路勢如破竹,清軍節節敗退。每攻克一座城池,民義軍都會安撫百姓,打開清軍的糧倉放糧。百姓們歡唿雀躍,眼中閃爍著感激的淚光,紛紛感激民義軍。孩子們圍在民義軍身邊,好奇又崇拜地看著這些英雄,眼中閃爍著星星般的光芒,他們或許還不明白戰爭的殘酷,但卻知道這些人是來拯救他們的;老人們雙手合十,口中念著感謝的話語,那虔誠的模樣讓人感動,他們曆經滄桑,深知和平的來之不易;年輕力壯的百姓則主動表示願意加入民義軍,為保衛家園貢獻力量,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與決心,要為這片土地的未來而戰。同時,民義軍還招募新兵,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新加入的士兵們在老兵的帶領下,刻苦訓練,迅速融入這個充滿鬥誌的集體。
隨著一座座城池被攻克,民義軍直逼開城。此時的開城,清軍在這裏集結了最後的力量,妄圖做最後的抵抗。韓靖深知開城之戰的重要性,親自坐鎮指揮中心,製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他在指揮中心裏,仔細研究開城的地形和清軍的布防,地圖上布滿了各種標記和箭頭,就像一幅神秘的藏寶圖。他與將領們反複商討作戰方案,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力求做到萬無一失,每一個決策都經過深思熟慮。他們分析著清軍可能的防禦策略,預測著戰場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製定了多套應對方案。
戰鬥打響,民義軍的炮火率先發動攻擊,一枚枚炮彈唿嘯著飛向開城的城牆,帶著強大的力量,仿佛憤怒的雷霆。城牆在炮火中搖搖欲墜,磚石飛濺,煙塵彌漫,整個開城被籠罩在一片灰暗之中。清軍躲在城內拚命抵抗,城牆上的火力交織成網,子彈如雨點般掃向民義軍。韓靖派出精銳突擊隊,從多個方向同時攻城。士兵們冒著槍林彈雨,奮勇向前,扛著雲梯,吶喊著衝向城牆,每一步都充滿了艱辛與危險。有的士兵在衝鋒中倒下,再也沒有起來,他們的鮮血染紅了大地,為了理想和信念,他們奉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有的士兵受傷後,依然頑強地向前爬,隻為了能為勝利貢獻一份力量,那堅韌的意誌讓人敬佩,他們用行動詮釋著勇氣和堅持。一架架雲梯搭在城牆上,民義軍順著雲梯向上攀爬,與城牆上的清軍展開殊死搏鬥,每一次揮舞兵器都帶著破釜沉舟的決心。他們心中燃燒著勝利的火焰,不畏敵人的兇猛,不懼戰鬥的殘酷。經過數小時的激戰,民義軍終於攻破開城城門。
城內的清軍陷入絕境,紛紛放下武器投降。孝莊太後、順治帝福臨、範文程等人見大勢已去,無奈之下,隻能向民義軍投降。孝莊太後神色落寞,眼中滿是不甘,那眼神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的輝煌與如今的落魄,她一生縱橫捭闔,卻沒想到會在朝鮮遭遇如此慘敗;順治帝福臨則低著頭,不敢直視眾人,年幼的他此刻或許還無法完全理解這一切的意義,隻是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得不知所措,他小小的身軀在龍椅上顯得格外無助;範文程微微歎氣,臉上寫滿了疲憊與無奈,多年的謀劃與掙紮在這一刻化為一聲歎息,他為滿清殫精竭慮,卻終究無法挽迴敗局。隨著開城被攻克,清軍最後一股力量1500餘人被全部殲滅,滿清在北朝鮮的統治徹底宣告終結。
然而,朝鮮半島的局勢仍未完全明朗,南朝鮮地區還籠罩在日軍的陰影之下。不過此刻,朝鮮的土地上,硝煙慢慢散去,陽光穿透雲層,灑在這片飽經戰火的土地上。百姓們走出家門,歡唿雀躍,孩子們在街道上奔跑歡笑,他們的笑聲如同銀鈴般清脆,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那純真的笑容是對和平最好的詮釋;大人們相擁而泣,淚水裏有對戰爭結束的欣慰,也有對逝去親人的思念,那淚水承載著無數的迴憶與情感。王世子李焞開始著手重建朝鮮,他四處奔走,組織百姓清理廢墟,規劃城市建設,眼中滿是堅定與決心,仿佛在描繪一幅美好的未來畫卷。他帶領著百姓們,從廢墟中一點點重建家園,規劃著新的街道、房屋,憧憬著朝鮮的明天。韓靖則帶領民義軍協助朝鮮恢複秩序,幫助百姓重建家園,分發生活物資,他們的身影忙碌而堅定,成為朝鮮土地上的希望之光。而這場戰爭的勝利,讓大明共和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一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陽光灑在朝鮮的大地上,仿佛預示著未來的美好與繁榮,盡管前路仍有挑戰,但朝鮮人民和民義軍已做好準備,迎接新的曙光,他們相信,隻要團結一心,定能戰勝一切困難,讓朝鮮半島重歸和平與安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