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華壯麗的京都皇城中,那莊嚴肅穆的朝堂之上彌漫著一種緊張而凝重的氣氛。金碧輝煌的龍椅高高矗立,皇帝端坐在其上,他身著華麗的龍袍,頭戴璀璨的皇冠,不怒自威的麵容令人心生敬畏。
朝堂之下,一眾大臣們按照各自的官職和地位分列兩側。他們有的神情肅穆,有的麵無表情,若有所思。
與往日不同的是,那位長期以生病為由告假在家、許久未曾上朝的兵部尚書柳楠,今日竟然出人意料地出現在了這朝堂之上。眾人不禁紛紛側目,對他的突然到來感到驚訝不已。
“啟稟陛下,微臣有要事稟報!”隻見兵部三品懷化將軍柳無迴神色凝重地從人群中一躍而出,快步走到宮殿中央,單膝跪地,抱拳高聲說道:“揚州方麵傳來緊急軍報,廣益城新任都尉張遠謀竟然膽大包天,率領所部兵馬公然謀反,並已經成功割據了廣益城!此等行徑實乃大逆不道,罪不可赦啊!這份軍報於昨日便已火速送抵宮中,還望聖上萬萬早做決斷,以免局勢進一步惡化!”說罷,柳無迴將頭深深地埋下,等待著皇帝的迴應。
“啟稟陛下,關於廣益城所發生之事,實則另有不為人知的內情啊!”隻聽得一聲高唿傳來,眾人循聲望去,但見一名身著緋紅官服之人一步邁出,神情肅穆地拱手施禮後,緊接著開口說道:“陛下您曾下旨令吏部員外郎馬懷洛大人暗中調查揚州漕運衙門一事,並交由我大理寺共同督辦。近日,我們刑部接到了來自大理寺探子的重要線報。”
這名官員擦了擦額頭的汗,繼續說:“原來,馬大人在深入追查之後發現,這廣益城的漕運衙門竟然私自藏匿了大量的兵甲弓弩等違禁之物,而且還與當地的護城兵馬司相互勾結!更令人震驚的是,那位新上任不久的都尉,雖說是初來乍到,但實際上卻與前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想必是他擔心自己的罪行被揭露出來,於是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率領手下士兵起兵造反啦!懇請陛下對此事詳加徹查,以正國法!”此人正是刑部大理寺寺監,張國明。
皇帝身著龍袍,端坐在那象征著無上權力的高位之上。他的麵容冷峻如霜,深邃的眼眸猶如寒潭一般冰冷,令人不敢直視。此刻,他就這樣靜靜地坐著,一言不發,但卻散發出一種無形的威壓,仿佛整個朝堂都被他的氣勢所籠罩。
除了適才說話的二人,其他下方站立著的眾多大臣們,則個個噤若寒蟬,大氣也不敢出一口,隻是低垂著頭顱,小心翼翼地偷瞄著上方那位高高在上、掌握著生殺予奪大權的帝王。
此時,朝堂之上,氣氛凝重,晨光斑駁,映照出每個人臉上的微妙情緒。
福王,這位自福州迴來便不顯山露水的親王,忽地從自己的位置走出來,步伐沉穩,衣袂輕揚,宛如古鬆獨立於風中,自有一股不容小覷的威嚴。
他的目光,溫和卻銳利,輕輕掠過那位額間已滲出細密汗珠的太子,眼神中帶有莫名的意味。
向高坐於龍椅之上的皇帝行過一禮,福王的聲音,高亢而洪亮,如同夏日裏滾滾的雷聲,瞬間填滿了整個大殿:“陛下,微臣有一事不明,鬥膽請問大理寺寺監大人。”言罷,他微微側身,目光直指大理寺寺監,那雙眸子裏閃爍著智慧與洞察的光芒。
“眾所周知,漕運衙門,本是管理漕糧運輸之機構,平日裏與兵器甲胄無緣,猶如往來商賈之手,不沾刀兵之氣。試問,若無外力相助,僅憑廣益城護城兵馬司一己之力相護,何來的膽量,敢於私下囤積兵甲,行此大逆不道之事?此等行徑,若非背後有更為強大的勢力撐腰,恐怕難以成行。”福王的話語,字字珠璣,句句擲地有聲,如同鋒利的刀刃,輕輕劃過在場每一個人的心田,留下一道道難以磨滅的痕跡。
他的話語間,既有對事態的冷靜分析,也不乏對朝局暗流的深刻洞察。大殿之內,眾人皆屏息凝神,靜待大理寺寺監的迴應,而空氣中彌漫的那股緊張與期待,仿佛連時間都變得緩慢起來。這一刻,福王以一己之力,不僅將話題引向深入,更是在無聲中,為這場宮廷風暴,添上了一抹更為複雜的色彩。
“啟稟聖上、福王殿下,”張國明,大理寺寺監,此刻身形微微顫抖,仿佛背負著千鈞重擔,額頭與後背的冷汗已將他的衣衫浸濕,臉色蒼白如紙,聲音也帶著難以掩飾的顫抖,“臣,臣……實在是不敢妄加揣測,更不敢輕易作答。”
張國明的迴答,如同一枚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讓原本就緊張的氣氛更加壓抑。
眾臣嘩然,交頭接耳之聲四起,有的麵露驚訝,有的則眉頭緊鎖,顯然對張國明的反應感到意外。在這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中,每一個細微的表情變化,都仿佛被無限放大,成為了眾人揣摩局勢的線索。
福王微微皺眉,目光如炬,直視著張國明。
而皇帝,則依然端坐龍椅之上,麵容沉靜如水,眼神深邃,仿佛早已洞察了一切,隻是靜待事態的發展。
“張寺監,”突然直接,兵部尚書柳楠走出人群,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穿透了大殿的喧囂,直擊人心,“你身為大理寺寺監,職責所在,便是查明真相,維護朝綱。今日之事,關乎國家安危,你豈能因畏懼而不言?”
張國明聞言,身體更是一顫,幾乎要跪倒在地。他深知,柳楠此言,既是對他的提醒,也是對他的威脅。在這權力的旋渦之中,他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粒塵埃,稍有不慎,便可能粉身碎骨。
然而,在這關鍵時刻,張國明也明白,自己必須做出選擇。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內心的慌亂,再次開口,聲音雖仍帶著顫抖,卻已堅定了幾分:“臣,臣雖不敢妄言,但臣定當如實而言,絕不辜負聖恩。”
此言一出,大殿之內再次安靜下來,眾人皆將目光聚焦在張國明身上,期待著他接下來的言語。而這場宮廷風暴,也在此刻,悄然進入了更為激烈的階段。
張國明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仿佛要將胸中的重負全部吐出,神色複雜地看了一眼那位此刻低頭不語、仿佛與世隔絕的太子,緩緩開口,每一個字都仿佛經過了千錘百煉:“據臣麾下探子緊急匯報,馬大人派遣謝侍衛,在潛入漕運衙門進行秘密偵查時,竟意外發現了羽林軍的蹤跡。”
說到這裏,張國明不自覺地停頓了一下,目光在眾人臉上掃過,似乎想從他們的表情中尋找一絲共鳴或理解。然而,大殿之內,除了沉默,還是沉默。每個人都屏息凝神,等待著他的下文。
張國明隻能繼續說,聲音中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緊張,“據查明,前後兩任廣益城護城兵馬司都尉,竟然都是從羽林軍中提拔上來的,且他們之前都在東宮擔任校尉之職。”
說到這裏,張國明把頭埋得更深了,仿佛要把自己完全隱藏在陰影之中,根本不敢抬頭。他深知,自己所說的話,如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掀起滔天巨浪。
羽林軍,作為太子的親軍,一直以來都是太子殿下最為信賴的力量。而從羽林軍中提拔出來的人,更是太子親自挑選的精銳。如今,羽林軍的蹤跡竟然出現在廣益城和漕運衙門,且這兩處還私藏了兵甲。而太子提拔的人,在得知東窗事發後,竟不惜領兵造反,以求自保。
張國明說到這裏,聲音已經低沉到了極點,仿佛每一個字都重若千斤。他太知道這些話意味著什麼了。這簡直就是直接說太子私藏兵甲,意圖謀反,結果被人撞破,手底下的人為了自保而領兵造反了。
大殿之內,氣氛緊張到了極點。每個人的唿吸都變得異常沉重,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張國明的話,如同一把鋒利的匕首,刺破了宮廷的平靜,也刺破了每個人的心防。接下來,將是一場怎樣的風暴?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卻又都忐忑不安地等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