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戒備森嚴、彌漫著陰森氣息的大理寺審訊室內,氣氛凝重得近乎讓人窒息。四周牆壁上的火把 “劈裏啪啦” 地燃燒著,橘紅色的火焰肆意跳躍,將室內映照得忽明忽暗,也把大理寺官員們焦急又嚴肅的神情,勾勒得愈發清晰。
刺客被牢牢地綁在審訊椅上,身上的衣物滿是塵土與幹涸的血跡,淩亂的頭發如枯草般散落在臉上,可他那雙眼卻透著一股兇狠與倔強,像惡狼一般死死盯著眼前的官員,仿佛在向他們宣告絕不屈服的決心。
“說!到底是誰指使你刺殺張四英的?” 主審官員怒目圓睜,眼眸中仿佛要噴出火來,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文書被震得紛紛揚起,簌簌作響。
刺客卻隻是冷冷地哼了一聲,嘴角扯出一抹嘲諷的笑,那笑容仿佛在輕蔑地嘲笑官員們的無能,隨後偏過頭去,一副油鹽不進的模樣。
官員們相互對視一眼,無奈之下,隻能向衙役示意上刑。兩名身材魁梧的衙役大步上前,手中握著粗重的皮鞭,皮鞭上還鑲嵌著尖銳的倒刺。隨著一聲令下,皮鞭帶著唿唿的風聲,如毒蛇般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重重地抽在刺客身上。
“啪” 的一聲脆響,皮鞭與刺客的身體接觸,瞬間,一道血痕在他的衣衫上浮現,衣衫被尖銳的倒刺劃破,皮肉也被撕開,鮮血汩汩湧出。刺客的身體猛地一顫,牙關緊咬,從牙縫中擠出一絲痛苦的悶哼,但他依舊沒有開口,隻有那粗重的唿吸聲,在寂靜的審訊室裏格外清晰。
幾輪抽打下來,刺客已是氣息奄奄,身上布滿了縱橫交錯的血痕,傷口處血肉模糊,有的地方甚至露出了森森白骨,空氣中彌漫著令人作嘔的血腥味。可即便如此,他的眼神中依然透著一股不屈的狠勁。
就在官員們幾乎要絕望之時,刺客突然發出一陣沙啞的笑聲,那笑聲中帶著幾分癲狂,也帶著幾分無奈:“你們以為這樣就能讓我開口?太天真了。”
“你別嘴硬,今日你若不交代,休想活著走出這大理寺!” 官員聲色俱厲地威脅道,額頭上的青筋暴起,顯然已經被刺客的頑固激怒。
刺客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猶豫,他的身體微微顫抖,不知是因為疼痛還是內心的掙紮。沉默了許久,就在眾人以為他又要頑抗到底時,他緩緩吐出幾個字:“是…… 阜陽王。” 聲音微弱得如同風中殘燭,卻像一道驚雷,在這狹小的審訊室裏炸開。
官員們麵麵相覷,臉上滿是震驚與惶恐。這背後牽扯的可是王爺,一旦消息走漏,朝堂必將掀起驚濤駭浪。大理寺寺監沉思片刻,決定密而不發,他深知此事重大,必須立刻進宮向皇帝匯報。
當夜,月色如水,大理寺寺監懷揣著皇帝在命他查案時禦賜的金牌,快馬加鞭,一路直奔皇宮。到了宮門前,他翻身下馬,顧不上喘口氣,便大步向前,掏出金牌,對守衛說道:“我有緊急要事麵見陛下,持禦賜金牌求見,不得阻攔!”
守衛們見是禦賜金牌,不敢有絲毫懈怠,連忙查驗確認無誤後,放行讓他進入皇宮。
大理寺寺監腳步匆匆,沿著熟悉的宮道,徑直前往禦書房。到了禦書房外,他稍作整理衣衫,平複了一下急促的唿吸,向門口的太監拱手說道:“煩請公公通傳陛下,大理寺寺監有十萬火急之事求見。” 太監見他神色焦急,也不敢耽擱,連忙進去通報。
禦書房內,燭火搖曳,皇帝正全神貫注地批閱奏折,眉頭微蹙,手中的朱筆不時在奏折上圈點批注。聽到太監的通報,皇帝放下手中的朱筆,抬起頭,說道:“讓他進來。”
寺監得到通傳,深吸一口氣,穩步踏入禦書房,跪地行禮:“陛下,臣有要事啟奏。”
皇帝看著寺監神色慌張,心中隱隱覺得事情不妙:“何事如此慌張?起來說。”
寺監站起身,將審訊刺客的經過以及刺客供出阜陽王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向皇帝匯報。皇帝聽著,神色逐漸變得凝重,原本疲憊的雙眼瞬間銳利起來,聽完後,沉默良久,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發出有節奏的聲響,仿佛在權衡著什麼。
“此事切勿聲張,朕自有打算。” 皇帝終於開口,聲音低沉而威嚴,隨後揮了揮手,示意大理寺寺監退下。
寺監退下後,皇帝的臉色愈發陰沉,他猛地站起身,袍袖一揮,桌上的奏折散落一地。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若不及時處理,朝堂必將陷入混亂。稍作思忖,皇帝立刻提筆寫下一道旨意,命人連夜傳阜陽王進宮覲見。
不多時,阜陽王匆匆趕來,踏入禦書房,看到皇帝陰沉的臉色,心中不禁 “咯噔” 一下,隱隱感到不安。
“兒臣參見父皇。” 阜陽王作揖行禮。
皇帝並未讓他免禮,而是冷冷地看著他,隨後猛地將大理寺監交上來的口供丟到他麵前:“你自己看看吧!”
阜陽王心中一驚,撿起地上的口供,剛看了幾眼,臉色瞬間變得煞白,雙手忍不住微微顫抖,整個人唿的一下跪了下去。
剎那間,他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肯定是蓮花樓出了問題!可他實在想不通,蓮花樓一直以信譽和實力在江湖立足,為何突然背叛自己?但他明白,此刻絕不能把蓮花樓的事說出來。要是自己不提,皇帝很可能會懷疑是太子收買刺客反咬一口,畢竟太子與自己積怨已久,明爭暗鬥不斷。如此一來,自己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他張了張嘴,想要辯解,慌亂之中,好不容易擠出了聲音:“父皇,這其中定有誤會!這刺客是兒臣親手抓獲,交由大理寺的。若兒臣真的暗中指使刺客殺害張四英,又怎會自投羅網,把刺客送進大理寺?分明是有人收買刺客,故意陷害兒臣,想借此挑起朝堂紛爭,父皇明鑒啊!”
阜陽王一邊說著,一邊連連磕頭,額頭磕在地麵上,發出沉悶的聲響,臉上滿是焦急與委屈。
皇帝聽著阜陽王的辯解,怒火中燒,再也按捺不住。
他猛地從龍椅上站起來,幾步衝到跪倒在地的阜陽王麵前,一腳將他踢倒在地,怒聲罵道:“你這個逆子!還不承認,這刺客明明就是你找來的!先是妄圖陷害太子,他可是你的兄長,你這是犯了欺君之罪,更是對兄長的大不敬!如今可好,自己找的人還被別人當槍使,把自己陷入這般境地,你簡直愚不可及!朕平日裏是如何教導你的,謹言慎行,凡事三思,你卻全當耳旁風!”
皇帝的胸膛劇烈起伏,額頭上青筋暴起,眼中滿是失望與憤怒。
一通辱罵後,皇帝雖滿心怒火,但想到阜陽王是自己的嫡子,心中又不免有些不忍。他向來對自己的兄弟們極其嚴苛,但對自己的嫡子們很是寬容,即便犯下過錯,也總是心軟。
皇帝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怒火,說道:“念在你是觸犯,朕暫且不重罰你。現令你自禁於阜陽王府,自省過錯,沒有朕的聖諭,不得踏出王府半步!”
阜陽王被禁軍押著往宮外走去,皇帝看著他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此事若傳出去,朝堂必將動蕩不安。於是,皇帝立刻下了一道密旨,派人快馬加鞭送往大理寺。嚴令大理寺上下,絕不準將今夜的審訊結果透露出去半個字,違令者滿門抄斬。
緊接著,皇帝又把禦前侍衛總管商直召進禦書房,神色凝重地說道:“商直,你即刻前往大理寺監牢,親自送那個刺客上路,務必做得幹淨利落,不能留下任何痕跡。此事關係重大,朕隻信得過你。” 商直領命後,立刻出了宮門,消失在了夜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