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仙盟左護法的行動,也皆在夏太歌神念覆蓋之下。
如今,以夏太歌的實力,神念已然可以完全覆蓋到九州之地各處。
甚至是天元大陸之中,神念也可向外探去。
但夏太歌擔心探索之時,神念被其餘神境之上存在察知,暴露自身,故而神念一直未曾向外探去。
對於左護法打探,夏太歌完全尊重亞聖心中意願,沒有選擇出手幹預。
與之亞聖想的一樣,夏太歌也欲以此為鉤,釣仙盟這條大魚。
若是此次左護法將不實的情報傳迴仙盟之後,仙盟之人得知九州之地隻有六位神境大能的情況之下,很有可能大舉來犯。
一旦如此,屆時亞聖親自出手,完全可以將仙盟眾多高層一網打盡。
目前,就要看,仙盟掌權者,是否是個聰明人了。
若是個頭腦簡單之人,仙盟眾多高層還真有可能隕落於此。
思慮一番之後,夏太歌看著左護法的身形不由搖了搖頭。
下一刻夏太歌身形頓時消失在禦書房之中,再次出現之時,已然身在青州之地。
見此,亞聖看向夏太歌,點了點頭道:
“陛下!”
聞言,夏太歌點了點頭,隨即看向亞聖開口道:
“亞聖認為此舉,成功的幾率有多大?”
聞言,亞聖心中自然知曉夏太歌所問之事。
心中略微思慮一番之後,亞聖方才開口道:
“不到五成吧,具體還要看仙盟之中,神境之上存在的態度!”
當剛剛看到仙盟左護法身上的秘寶之時,亞聖心中便已有猜測。
而且隨著文道修煉體係的傳出之後,仙盟之人想來會更加有所忌憚。
如此情形之下,仙盟很有可能不會輕舉妄動。
最大的可能,很有可能便是將九域之地的詳情傳遍整個天元大陸之中。
以借此,使天元大陸眾多勢力,為其探查虛實。
如此,左右無非不過浪費一些時間罷了。
聞言,夏太歌也是頗為讚同地點了點頭。
與其冒著巨大損失風險,仙盟之人完全可以借著所有天元大陸勢力探索之意,以來此探查九州之地虛實。
畢竟,在擁有六位神境大能存在之後,未必其六人背後,沒有神境之上存在。
更何況,大夏帝朝不可能與之整個天元大陸眾多大勢力為敵。
夏太歌自問,大夏帝朝的實力,並不足以橫行整個天元大陸。
“左右無非不過一個神境存在罷了,將其留在此地,也於大局無礙。”
“以小博大,若是真能成功,想來仙盟定然傷筋動骨!”夏太歌看著亞聖,開口道。
聞言,亞聖點了點頭,與之夏太歌意思一樣。
對於二人來說,左右無非不過一個神境之上存在罷了。
殺與不殺,日後與之仙盟大戰之時,也於大局無礙。
畢竟,一位神境,以夏太歌二人的實力,生死不過就是一念之間罷了。
若是能以此,將仙盟眾多高層人員釣出,想來,此舉,定然一舉可以打出大夏帝朝威名。
甚至,仙盟實力損失慘重之後,其仙盟之中,神境之上存在,亦有可能前來九州之地。
屆時,國運加身之下,未必沒有可能完成將其斬殺的偉大壯舉。
若是如此順利發展,大夏帝朝進軍天元大陸之事,也將變得極為順利。
“若是此舉失敗,外界諸多勢力前來探索九州,陛下對於這些人,有何看法?”
思慮一番之後,亞聖向夏太歌詢問其的意見。
畢竟,大夏帝朝不可能與之如此之多勢力為敵。
若是如此,顯然便落入仙盟詭計之中。
大夏帝朝也並不可能永遠杜絕天元大陸之人前來。
無論此計成功與否,此事都是要考慮之事。
天元大陸之人,早晚都要進入九州之地。
九州不可能特殊的獨立於世外。
否則,此舉對於日後大夏帝朝進軍天元大陸,將變得十分困難。
聞言,對此疑問,夏太歌心中早已有所考慮。
“朕欲在九州與之天元大陸接壤之地,建立巨城,以設關卡,發放路引。”
“任何天元大陸所來之人,都需於巨城之中登記在冊。”
“絞殺任何偷渡前來之人!”
“此策,亞聖認為可否行通?”
以如今大夏帝朝人員實力,短時間之內,於接壤之地中,建立一座巨城,完全是手到擒來之事。
唯一需要考慮的便是,諸多天元大陸勢力之人的態度。
若是眾多之人團結一致,拒不執行此策,如此,大夏帝朝將處於進退兩難之地。
故而,目前便需要一場足以震撼整個天元大陸之戰。
聞言,亞聖沒有否決,身為儒家亞聖,自然清楚,夏太歌此舉乃是為了九州之地中,十數萬萬百姓考慮。
否則,夏太歌完全不用做此吃力不討好之舉。
以亞聖的性格,對於此事定然是頗為讚同。
“陛下之心,完全可享萬家供拜!”亞聖讚同道。
見亞聖沒有反對,夏太歌心中也是微微隨之一定。
原本在夏太歌心中,巨城建立之後,坐鎮之人,目前來看,隻有亞聖最為合適。
畢竟,巨城日後便是大夏帝朝的第一道關卡。
重要性,不言而喻。
“既然如此,內閣稍後便會下旨,所有資源將會向此傾斜。”
“以求最快的時間之中,完成此事。”
得亞聖同意之後,夏太歌當即拍板便將此事定下。
時間不等人,無論仙盟近期是否有所動作,巨城都要建立。
原本與之天元大陸未曾接壤之時,夏太歌便有過此等念想。
但困於當初隻知會出現在青州之地外,具體方位一概不知。
如此,也導致此事一直空閑了下來。
“陛下聖德!”亞聖微微點頭道。
隨著二人溝通一番之後,內閣接到旨意便立即行動了起來。
當天,內閣便下達旨意,由工部牽頭,戶部為輔,立即調遣人力、物力前往青州之地。
巨城建立之事,當即提上日程。
一時之間,隨著內閣一聲令下,各州之地,數十萬人,立即調動起來,向青州之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