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借張讓之口!
果不其然,當漢靈帝聽聞有關這筆巨額錢財已然順利上交至國庫的消息時,原本正安然端坐在那尊貴無比的禦座之上的他,竟然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與喜悅,猛地一下站起身來。
隻見他臉上綻放著燦爛如春花般的笑容,高聲誇讚道:“哈哈哈,好一個趙將軍啊!真不愧是朕的心腹愛將,如此忠心耿耿,實在令朕欣慰至極!朕能夠擁有像趙將軍這樣智勇雙全、既能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又善於處理地方政務的賢臣良將,無疑是我大漢王朝的幸事啊!”
與此同時,站在一旁的張讓亦是隨聲附和,對趙鎧所立下的赫赫功勳稱讚有加,口中不停地念叨著趙鎧的種種好處。整個宮殿內頓時充滿了歡聲笑語,氣氛熱烈非凡。
張讓眼見時機已然成熟,便小心翼翼地向漢靈帝進言,提出了趙武所獻之策。隻見他微微躬身,語氣諂媚地道:“陛下啊,您瞧這趙鎧如此有能耐,不僅打仗厲害,還能按時上繳大量錢財以供朝廷使用。依微臣之見,陛下何不大加提拔此人,讓他得以充分施展才華和能力,從而為陛下謀取更多利益呢?想必到那時,陛下您定然會收獲源源不斷的財富呀!”
漢靈帝聽後不禁連連點頭,表示讚同張讓所言。的確如張讓所說,這年頭既能在戰場上屢戰屢勝,又能積極主動地上交錢糧支持國家建設的官員實屬鳳毛麟角。想到此處,漢靈帝心中對趙鎧的賞識之情愈發濃厚起來。於是,他緊接著開口詢問道:“嗯……那依照讓父之意,朕應當如何賞賜趙鎧方為妥當呢?”
張讓嘴角微揚,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之色,旋即不緊不慢地將自己早已謀劃好的計策娓娓道來:“陛下聖明,以臣之愚見,既然趙鎧這般出色,且又能為國家提供豐厚的財政支持,那麼不妨賜予他更多的權力和責任。例如,可以讓他多管轄幾個郡縣,這樣一來,既能減輕陛下您的負擔,又能讓趙鎧更好地為陛下效力、排憂解難吶。”
漢靈帝聞聽此言,略作思索後亦表示認同。接著,他饒有興致地追問道:“哦?那讓父認為具體應該怎樣安排為宜呢?”
張讓見狀趕忙再次拱手施禮,而後侃侃而談道:“啟奏陛下,冀州地域遼闊廣袤,其中中山郡與常山郡相鄰相近。鑒於趙鎧此前已成功治理好了常山郡,可見其治政有方、才能出眾”。
因此,微臣鬥膽提議,陛下不妨將中山郡也交由趙鎧一並管轄治理。待到日後觀察一段時間,看看成效究竟如何。倘若一切順利,趙鎧果真能將兩地都管理得井井有條,那便是我大漢之福,亦是陛下慧眼識英才之功啊!
張讓所提出的建議著實令漢靈帝感到詫異萬分,竟然是要同時治理兩個郡?這樣破天荒的念頭簡直聞所未聞!然而,正是這個大膽而新穎的主意,猶如一道閃電劃過漢靈帝的腦海,瞬間點燃了他的靈感火花。
須知近年來,自那黃巾之亂爆發以後,大漢江山可謂風雨飄搖,各地叛亂之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盡管漢靈帝身處宮廷深處,但對於司空張溫以及楊賜、劉陶等一眾官員曾向他進言闡述自身施政之得失以及朝廷長期累積下來的種種尖銳矛盾,他心裏其實跟明鏡兒似的。漢靈帝又豈會愚鈍無知呢?
隻不過自從經曆過那場驚天動地的黃巾之亂之後,他的龍體便日漸衰弱,每況愈下。即便他有心竭盡全力去整頓朝綱,治理國家,隻怕以自己如今的身體狀況,怕是難以支撐到局勢徹底扭轉的那一天了。
每每念及於此,漢靈帝總是忍不住發出長長的歎息聲。麵對如此混亂不堪的時局,自己已然無力迴天,但為了劉家的子子孫孫,為了大漢王朝的千秋萬代,他不得不深思熟慮一番。就在這時,一個奇妙的想法突然湧上心頭:既然大漢各地叛亂頻繁發生,那些刺史們對此都束手無策,那麼為何不讓自家的劉姓子弟前往各個州郡擔任要職呢?
如此一來,即便真的爆發了叛亂,這江山社稷依舊屬於大漢劉家所有,乃是自家人內部之事罷了。漢靈帝反複思忖著這個主意,越琢磨越覺得甚是有理!隻見他龍顏大悅,高聲說道:“妙極!朕便依從讓父所言,擢升趙鎧擔任常山郡與中山郡兩地之太守。以三年為期作為界限,待到那時再來審視趙鎧的治理成效,並據此予以封賞!”
站在一旁的張讓趕忙躬身施禮,口中高唿:“陛下聖明啊!”然而此刻,張讓的心裏卻暗自盤算起來。他尋思著,既然自己促成了這件美事,那接下來向趙家討要多少好處方才合適呢?
畢竟這可是關乎兩個郡地的治理大權吶,相較於以往每年趙家所進獻的錢財數目,此番無論如何都得至少翻倍才行!否則豈不是白白浪費了這般難得的良機?想到此處,張讓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狡黠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