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袁紹怒斥董卓,我的寶刀不夠鋒利不成?
話說那一日,董卓正在行軍途中,遠遠地便望見雒陽城的上空濃煙滾滾,直衝雲霄。他心中一緊,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待手下探子來報,他這才驚悉朝廷之中竟然發生了如此重大的變故。
當下,董卓不敢有絲毫遲疑,連忙下達緊急軍令,催促大軍加快行進速度。一路上,士兵們人困馬乏,但董卓卻心急如焚,不斷鞭策著眾人向前趕路。
直到二十八日那天,天色尚未破曉,晨曦微露之際,董卓率領的軍隊方才抵達顯陽苑。此時的他們早已疲憊不堪,但董卓顧不上休息,立刻派人前去打探消息。不久後,探馬來報,說是中常侍張讓等一眾奸佞之徒已然劫持了當今聖上劉辯,朝著北邙山方向逃竄而去。
聽聞此訊,董卓毫不猶豫,立即帶領人馬又向著北邙山疾馳而去。當他們趕到北邙山下時,隻見山上一片混亂,而那驚魂未定的劉辯正站在那裏,滿臉驚恐之色?吹竭h處飛馳而來的董卓大軍,劉辯更是嚇得放聲大哭起來。
董卓見狀,趕忙上前安撫,並迅速將皇帝救下。隨後,他護著聖駕緩緩還宮。一路上,劉辯緊緊依偎在董卓身旁,仿佛找到了救命稻草一般。
待到迴宮之時,董卓赫然發現公卿百官早已在此處等候迎接聖駕。其中,太尉崔烈走在最前麵,引導著眾人。然而,當他看到董卓率軍前來時,竟毫不客氣地大聲嗬斥其迴避。
董卓聞言,頓時怒不可遏。他用手指著崔烈,破口大罵道:“我為了營救聖上,日夜兼程,不辭辛勞地奔襲了足足三百裏路!如今好不容易救下聖上,你竟敢叫我迴避?哼!信不信老子一刀砍了你這顆狗頭!”
麵對董卓的怒斥,崔烈一時語塞,臉色變得煞白。見此情形,董卓冷哼一聲,不再理會他,徑直策馬走進了迎駕的隊伍當中。
董卓身穿華麗甲胄,胯下騎著一匹雄健黑馬,身後跟著浩浩蕩蕩的軍隊,威風凜凜地來到了城門前。他先是麵色凝重,恭恭敬敬地下馬向著劉辯行了一個大禮參拜,表示自己對漢室天子的尊崇之意。然而,就在他行完禮後,目光猛地一轉,如同閃電一般迅速落在了一旁閔貢懷中緊緊抱著的陳留王劉協身上。
隻見董卓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光芒,隨即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讓人捉摸不透的笑容。緊接著,他毫不遲疑地伸出那雙粗壯有力的大手,徑直朝著閔貢懷中的劉協伸去,顯然是想要親自將這位年幼的皇子接過來抱在自己懷中。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那小小的劉協仿佛感受到了董卓身上散發出的陣陣煞氣,又或許是被董卓那猙獰的麵容所驚嚇到,竟然拚命扭動著身子,死活不肯讓董卓抱他。無論董卓如何哄騙利誘,劉協始終緊咬嘴唇,將頭深埋進閔貢的懷抱裏,堅決不肯鬆手。
麵對如此倔強的劉協,董卓不禁有些尷尬和無奈。他猶豫片刻之後,隻得輕歎一口氣,緩緩收迴了自己伸出的雙手。不過,董卓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眼珠一轉,計上心來。他微微一笑,翻身重新騎上戰馬,然後對著閔貢說道:“既然陳留王不願讓本將軍抱抱,那就罷了。不如這樣吧,閔大人,您與我一同並肩騎馬進城如何?也好讓這孩子多些安全感!
閔貢看了看懷中驚恐萬分的劉協,又瞧了瞧一臉笑意的董卓,心中雖有萬般不情願,但也知道此刻無法拒絕董卓的要求,隻好點頭應道:“一切全憑董將軍安排。”於是,兩人便並肩而行,緩緩踏入了城門之中。
而另一邊,少帝劉辯看到董卓那如狼似虎般的士兵們,早已嚇得麵無人色,渾身顫抖不止。他一見到這些兇神惡煞的軍卒,眼淚就像決堤的洪水一般嘩嘩直流,口中還不停地哭喊著要迴宮找母後。
隨行的群臣見狀,紛紛上前勸慰劉辯,並試圖勸說董卓退兵,以避免驚擾聖駕。然而,董卓卻是冷哼一聲,大聲反問道:“諸位公卿皆是國家之重臣,理應肩負起匡扶王室、穩定社稷的重任。如今國家動蕩不安,天子被迫流落民間,此等罪責難道不該由你們承擔嗎?你們還有何顏麵讓我退兵!”說罷,他一揮手中馬鞭,率領大軍繼續前進,全然不顧群臣的苦苦哀求。
就這樣,在一片混亂與喧鬧聲中,董卓及其麾下兵馬終於順利進入了京城。至此,那場驚心動魄的十常侍之亂總算是落下了帷幕。但誰都沒有想到,這場動亂的結束僅僅隻是一個開始,因為董卓的到來,一場更為巨大、更為慘烈的禍亂即將席卷整個大漢王朝……
話說先前在那迎接聖駕的途中,董卓麵色凝重地向劉辯盤問起此次事變的詳細經過。隻見那劉辯戰戰兢兢,說話結結巴巴、語無倫次,半天也未能將事情講個明白。然而,一旁的劉協卻是鎮定自若,條理清晰地將整個事變的來龍去脈講述得清清楚楚。
董卓聽聞之後心中暗驚,原來這劉協乃是由董太後親自撫養長大,故而被眾人尊稱為“董侯”。再加上董卓自覺其與董太後同族,同出一脈,頓時對劉協生出了幾分喜愛之情。
就在這念頭萌動之際,董卓已然下定決心,欲廢掉劉辯之位,改立劉協為新君。時間轉眼來到五月二十九日這天,董卓特意派人邀袁紹前往顯陽苑,共商這廢立大事。
當袁紹應約而至時,董卓開門見山地道明了自己的想法。不想袁紹聽後竟是堅決反對,並直言道需先去向自家叔父——太傅袁隗請示一番。袁紹還毫不客氣地說道:“此事關乎重大,恐怕朝中多數大臣皆不會讚同您的主張!”
董卓聞此言語,當即怒不可遏,拍案而起,指著袁紹大罵道:“豎子!休要胡言亂語!如今天下之事,難道不由我說了算嗎?我如今既然決定如此行事,誰敢不聽從我的命令?莫非你以為我的寶刀不夠鋒利不成!”
麵對董卓的盛怒,袁紹毫無懼色,反而冷笑一聲,迴擊道:“天下豪傑眾多,又豈是隻有董公您一人呢?”說罷,袁紹手持佩劍,向著董卓拱手一禮,隨後便揚長而去。
董卓雖對袁紹這番忤逆之舉惱怒萬分,但考慮到袁紹在朝野之中頗高的聲望和地位,一時間也是無可奈何。無奈之下,董卓隻得暫且按捺住心頭怒火,轉而將這廢立之事呈報給了太傅袁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袁隗竟然對此表示認同。
得知袁隗態度後的袁紹深知局勢已無法挽迴,權衡利弊之後,毅然決然地舍棄官職,逃離京城,直奔冀州勃海郡而去。一場圍繞著皇位廢立的風波就此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