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浪率領李元霸以及嶽飛麾下的飛虎軍攻入刺史府,盡管遭遇了敵軍的頑強抵抗,但在李元霸的神勇和飛虎軍的猛烈衝鋒下,所有的抵抗都顯得徒勞無功。
刺史府大殿內,刺史孫焉手持長劍,已無路可退。長長的階梯下,紅巾大軍正一步步逼近。孫焉身邊僅剩幾十名殘兵敗將,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驚恐與絕望。
“大人,擋不住了!”一名小將焦急地對孫焉說道,“不如我們投降吧!”
“是啊,大人!投降吧!”其他士兵也紛紛附和,他們深知憑借這幾個人根本無法抵擋紅巾軍的攻勢,尤其是對方陣營中那個手持雙錘的怪物,力大無窮,一錘便能將人擊飛。
“投降?”孫焉苦笑搖頭,“我寧死不降!”
士兵們看著越來越近的紅巾軍,心中明白繼續抵抗隻有死路一條。突然,一名士兵揮刀刺向孫焉,刀鋒直透其胸。
“你……你幹什麼?”孫焉瞪大雙眼,難以置信地看著眼前的小將。
“你這老東西想死就自己去死吧!我們還年輕,不想陪你下地獄!”小將冷冷說完,拔出長刀,一腳將孫焉踹倒在地。
周圍的士兵見狀,無不驚恐萬分,誰也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變故。
“兄弟們,與其白白送死,不如拿這狗官的人頭去投降,換我們一條生路!”小將高聲喊道,隨即揮刀砍下了孫焉尚未斷氣的頭顱。
就在飛虎軍準備發起最後總攻時,大殿內的海州士兵紛紛丟下武器,走出殿外投降。其中一人手中捧著孫焉血淋淋的頭顱。
曹浪目睹這一幕,立刻明白了殿內發生的一切。對於這些普通士兵來說,他們並不願意為那些權貴陪葬。曹浪沒有為難他們,吩咐嶽飛將這些人收編後,便帶人開始查抄刺史府。
整個海州城的查抄和安撫百姓的工作持續了半個多月,才勉強告一段落。
至此,曹浪率領的紅巾軍已完全掌控了海州與碣州全境,加之營州的黃都郡城,共計十三郡之地,整個南方幾乎盡歸其麾下。
然而,海州初定,百廢待興,局勢尚未穩固,亟待處理的事務堆積如山。
盡管百姓對紅巾軍頗為擁護,但世家門閥的暗中抵觸卻不可忽視,這一點必須嚴加防範。
此外,官員的重新任命、士兵的駐防部署、降兵降將的整編安置,以及查抄的大量錢糧登記入庫和軍糧的重新調配,無一不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麵對如此繁重的任務,曹浪不禁感到頭疼。
眼看寒冬將至,年關亦不遠矣,這些事務顯然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
於是,曹浪決定修書一封,急召碣州的蕭何前來海州助陣。在蕭何多年的治理下,碣州已趨於穩定,正需他前來海州主持內政,以加速此地的恢複與建設。
同時,曹浪也想讓李師師帶著自己的兒子及雅蘭月一同遷至海州。
作為海州的州府,海州城比樊陽更為繁華,不僅人口稠密、環境優美,且遠離前線,安全無虞。
隨著地盤的擴大,選定一處地理位置優越的都城勢在必行,而海州城無疑是最佳之選。
除了上麵那些,還有一點曹浪有些不夠放心,那就是投靠海州的九皇子羅陽不見了蹤跡。
這家夥雖然並不是非常重要,可是消息不見了總歸是一個隱患,一定藏在了城中什麼位置。
為此曹浪安排了一隊人馬調查這個羅陽的蹤跡。
秋意漸褪,寒風卷著枯黃的落葉掠過海州城的街巷。
城牆上,曹浪披著厚重的裘衣,目光遠眺,望向通往樊陽的官道。
曹浪在等待那個能為他分憂解難的蕭何,也在等待自己的妻兒盡快抵達。
多日之後,蕭何的車馬終於抵達海州城。
曹浪親自出城迎接,蕭何此行不僅自己來了,還帶來了幾個一直跟著他的幾個學生,都是處理內政的好手。
馬車在城門口停下,蕭何從馬車裏出來,並對著曹浪行禮。
曹浪見到蕭何風塵仆仆卻依舊精神矍鑠的模樣,心中大為欣慰。
走上前去,曹浪對蕭何笑道:“蕭大人一路辛苦,著急把你叫來,主要是這裏太需要蕭大人來幫我處理政務,舟車勞頓,可不要怪我啊!”
蕭何拱手行禮,神色恭敬卻不失從容:“主公厚愛,蕭何怎麼會怪主公呢,必定為主公分憂解難!”
次日,曹浪在府中設宴,正式任命蕭何為紅巾軍的大司農,掌管整個紅巾軍的內政事務,尤其是財政與糧草的管理。
蕭何接過任命文書,鄭重道:“主公放心,蕭何必不負所托,竭盡所能為大軍穩固後方,助主公成就大業。”
又過了幾日,李師師與雅蘭月的車駕也抵達了海州城,一路上由李白護送而來。
經過這段時間的養傷,李白也算是從李元霸的那一錘子當中康複了過來。
得知妻兒快要抵達,曹浪早早帶著親隨在城門口等候,遠遠望見車隊緩緩駛來,心中湧起一陣暖意,已經頗不接待想要看到自己的兩位妻子,以及自己的孩子。
車簾掀開,李師師抱著小曹安走下馬車,雅蘭月緊隨其後,幾個月不見,雅蘭月的肚子變大了不少,算算時間年後應該就快要生產,就是不知道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
小曹安穿著一身紅色的小襖,臉蛋圓潤,眼睛明亮,見到曹浪便伸出小手,咿咿呀呀地喊著:“爹爹,爹爹!”
曹浪哈哈大笑,一把將兒子抱在懷裏,親了親他的小臉,又轉頭看向李師師和雅蘭月,柔聲道:“一路辛苦了。”
夜晚,曹浪讓跟隨一起來的趙高準備了一桌子豐盛晚宴,一家人坐在一起其樂融融。
如今海州已定,自己便可以放心好好休息些日子了。
蕭何迴來後,曹浪也重新安排了各地的兵力布置。
嶽飛率領大軍去了樊陽,統管樊陽城,黃都城,碣州城三郡,來麵對營州和嶺州方向可能的威脅。
辛棄疾則還是迴到了碣州的南邊四郡,麵對西邊雲州可能的威脅,以及發展大力發展農商業。
呂布則帶領大軍去到壽陽城,統管壽陽城,武安城兩郡。
雖然隻有兩郡,但是這兩郡要麵對營州和虔州的敵軍,最為重要。
海州的南邊四郡遠離戰場,則由蕭何來管理發展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