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座,使者上前詳談。”
司馬曜恢複了天子的嚴肅神情,讓北親貞再靠近一點。
“下來呀,還不謝恩?”
在王溫的提醒下,北親貞趕忙鬆開他的胳膊。
“微臣,謝陛下厚賞。”
王溫搬來小榻,上麵還鋪著柔軟的暖席。
“朕統禦四方,遠人賓服,自有恩賞。隻是海外諸國,並無往來,不知東夷地方幾許,人口幾何?”
麵對司馬曜的問題,北親貞清楚,這是在評估邪馬臺國的價值,是否值得出兵相助。
“邪馬臺雖屬海外小國,仍有地方三千裏,人民以十萬計。”
聽著他的迴答,司馬曜認真的考慮起來。
此國之體相當於本朝一州之地,若是物產豐盈,尚可一援。
身為客曹尚書,主管外交事務的謝瑍,知道這位使者所言不真。
在朝貢體係中,最大的兩國,林邑和扶南,也不過地方千裏,五六萬人。
邪馬臺國也不是沒來朝貢過。根據尚書省的記載,他們自稱地五百裏,人約七八千口。
隻是礙於外交場合,也不好當麵拆穿他的謊言。
“不知貴國,物產如何?”
麵對司馬曜的提問,北親貞繼續誇大其詞。
“小國多山少田,物產不豐,隻是山中多有金銀礦藏。故為出雲,大和兩國覬覦。”
金銀!
司馬曜突然對萬裏之外的蠻夷有了興趣。
因為東晉一塌糊塗的財政狀況,中央財政緊張。
如果能有穩定的金銀貴金屬來源,就能大大緩解財政上的壓力。
司馬曜還想追問邪馬臺國能上貢多少金銀。
就看見一旁的王溫輕輕地擺了擺頭。
不行?
司馬曜正在疑惑間,又瞥見階下的謝瑍也麵色凝重。
其中有假?
王溫不曾過問外廷的事務,對於海外諸國隻是有所耳聞。
但是作為執掌內廷數十年,閱人無數的大長秋。
北親貞的把戲,自然是瞞不過他。
“說些空話來哄陛下,出產金銀,卻不上貢,大老遠來一趟,拿些班布,大竹,還送來女奴,欺我泱泱中華無人乎?”
司馬曜來不及細想,準備結束這次見麵。
“不知貴國,需要多少兵馬?”
如果北親貞的需求很少,那就可以借口路途遙遠,兵少難以改變局勢,不如改為其他賞賜。
如果北親貞的需求很多,那就可以借口路途遙遠,兵多耗費過於巨大,不如改為其他賞賜。
這就是個陷阱,無論北親貞做出什麼迴答,司馬曜都能找出合理的理由去拒絕他。
然後隨便找點絲綢,茶葉,青瓷,當做禮品讓他帶迴去。
既不失天朝氣度,又不傷和氣。
至於邪馬臺國能不能頂住出雲、大和兩國,還會不會再來朝貢。
那就不是天子該考慮的問題了。
“不論多少,哪怕隻有一位天兵入陣,也足以威懾兩國。”
北親貞沒有正麵迴答這個問題。
“如果陛下認為路途遙遠,不願發兵相助,微臣隻帶迴去些甲胄、刀槍亦可。”
聽見他居然開口要武器,謝瑍立刻起身駁斥。
“大膽,自秦漢以來,四方諸夷敢言兵者斬!天子龍禦之前,竟敢索取甲杖器械!”
司馬曜倒是沒有在意,安撫道。
“朕縱然發兵相助,討取叛逆,亦未嚐不可。隻是求一些甲胄,兵器,豈有不予之理?”
他隻想著天朝上國的體麵。
“陛下,萬萬不可!諸夷所以畏懼天威者,鐵器也。一旦外泄,後患無窮啊!陛下!”
謝瑍認為,原本被攔在關外的遊牧部族,為何能占據中原。
因為他們通過鹽鐵貿易,有了穩定的鐵器來源。
這些遊牧部族直接就將這一技術利用起來,製作了箭矢和甲胄。
現在橫行天下的鐵騎就是這樣一步步占據了半壁江山。
王溫隻求皇帝不要許諾發兵就夠了,自然同意這一點。
“尚書大人,實屬多慮,自古遠夷內附,如人子唿告於父母也,豈有子唿而父母不應之理?”
王溫又看了看北親貞和跪拜的使團。
再說就算發給這些侏儒兵器,又能有什麼後患呢?
司馬曜想的則是。
隻要他們帶著武器迴去,吸引更多的蠻夷來歸附就好。
至於他們拿起武器對付誰,又為什麼?
那也不是這位天子該考慮的事情。
隻要他們不會遠渡重洋,拿著這些武器對付自己就好。
“從宿衛武庫裏,撥出些許,交予使者,另修書一封,以彰華夏親善之意!”
謝瑍無可奈何,隻好同意。
“臣,領旨!”
見事情辦成了,北親貞連磕了幾個響頭。
“謝陛下天恩,謝陛下天恩!”
包括作為使者的北親貞和戶義直在內,在場所有人都低估了這些禮物的影響。
就連東晉尚書省記錄文案的文書,和後世編修史書的人都把這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一筆帶過。
“是歲冬至,有東夷國使者入朝納貢。”
也不會有人把這件事和日本聯係起來。
那個廣為人知的野蠻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