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縣衙離開之後過了沒多久,林蕭便收到了來自朝廷的任命。
來的還是之前的那個內侍。
麵對這種情況,林蕭自然是熱情的招待著。
那小內侍收好了好處之後,便高高興興的宣讀了聖旨。
“朕惟治國之道,重在選賢任能,以成庶績。茲有林蕭,才識明敏,器宇端方,勤勉盡職,夙夜匪懈。其於工務之事,精研有素,技藝超群,實為難得之才。今將作監主簿一職,責任重大,非才德兼備者不能勝任。朕深察林蕭之能,特授其為將作監主簿,掌監造之事,督工務之成。爾其恪盡職守,勤勉奉公,務使工役有序,器物精良,以副朕之厚望!
林蕭恭恭敬敬地對著前來傳旨之人行了一禮,雙手接過聖旨以及任命文書。與此同時,他注意到一同送來的還有一套嶄新的綠袍官服。待送旨之人離開後,林蕭迴到自己的房間,輕輕地展開那件官服,眼中閃爍著興奮和期待的光芒。
他小心翼翼地穿上這件官服,站在銅鏡前仔細端詳著鏡中的自己。然而,很快他就發現了問題:這官服似乎尺寸略大了些,顯得有些鬆垮。林蕭皺起眉頭,喃喃自語道。
“這個官服有些大了!看來還得找個手藝精湛的裁縫師傅改小一些才行,否則穿著實在不太合身!
試穿完畢,林蕭脫下官服,整齊地疊放在一旁。正當他準備差遣下人去找個合適的裁縫來修改衣服時,忽然聽到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一名下人急匆匆地跑進來稟報。
“三公子!家主正在祠堂外等候您!”
林蕭聽聞此言,心中一凜,趕忙將手中的官服收拾妥當,放入衣櫃之中。隨後,他迅速整理了一下衣冠,迴應道。
“我知道了!”
說完,便邁開大步,緊跟著這名下人朝祠堂走去。
此刻,莊重肅穆的祠堂外,除了身為一家之主的林孝天外,還有林蕭的大伯林山靜立其中。此外,林家的眾多族人也齊聚於此。
當眾人看到林蕭緩緩走來時,林孝天立刻迎上前去,他那原本緊繃的麵龐瞬間綻放出一抹和藹的微笑,對著林蕭輕聲說道。
“孩子,隨我一同進去吧!”
聽到這話,林蕭微微點頭,隨即緊跟在林孝天身後,邁入了這座充滿神秘氣息的祠堂。
一踏入祠堂,林孝天臉上的笑容如同被一陣寒風吹過般驟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無比的嚴肅與莊重。而一旁的林蕭,則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般,對整個祠堂的內部構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隻見他那雙明亮的眼睛好奇地四處張望,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
就這樣,兩人一路前行,直到最終停在了一堆整齊排列的牌位麵前。望著眼前這一排排莊嚴肅穆的牌位,林蕭心中已然明了,這些便是林家曆代先祖。此時,林孝天邁步走向那些牌位,動作輕柔且謹慎。他彎下腰,從放置牌位的櫃子下方小心翼翼地取出了幾炷香,接著又從懷中掏出一隻小巧精致的火折子。隻聽“噗”的一聲輕響,火折子被迅速點燃,橘黃色的火苗歡快地跳躍著。
林孝天將燃著的香拿在手中,麵向牌位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與此同時,他的嘴唇微微蠕動,似乎正在低聲念叨著什麼。
見到林孝天神情肅穆地祭拜完林家先祖後,他緩緩起身,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到了林蕭跟前。隻見他麵帶微笑,但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莊重與感慨,開口說道。
“林家,自從興起之時,便是以經商起家。起初,先輩們隻是小本買賣的商人,靠著誠信經營和勤勞努力,逐漸積攢起了一些家業。隨著財富的慢慢累積,我們林家便有了足夠的資金在這藍田縣裏大肆購置田地。經過數代人的不懈奮鬥,最終成為了這藍田縣首屈一指的大糧商。然而,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裏,盡管家族始終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可無奈的是,想要踏入那官場之路卻是異常艱難。但令人欣喜的是,如今你竟然成為了林家有史以來首位當官之人!”
聽到這番話,林蕭不禁瞪大了眼睛,滿臉驚訝之色。他萬萬沒想到,自己所在的這個林家竟有著如此曲折的發家曆程;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偌大的一個林家,曆經這麼多代人,居然未曾出現過一名官員。就在這時,林孝天再次發話了。
“來,孩子,你也過來給咱們的先祖們上一炷香吧!”
說罷,他伸手將幾炷香遞到了林蕭麵前。
林蕭望著眼前的香燭,又看了看林孝天那殷切期盼的目光,心中頓時湧起一股敬意。他小心翼翼地接過香枝,模仿著剛才林孝天的動作,恭恭敬敬地朝著先祖牌位拜了下去。
他祭拜好後,在身後的林孝天突然嚴厲的說道。
“跪下!”
林蕭聞言一愣,不過很快便按照林孝天的意思來直接跪在了麵前的蒲團上。
“你向先祖保證,日後需要精忠報國!不可做禍國殃民之事!”
林孝天的話緊隨而來。
林蕭更是懵逼,現在嶽飛他的爺爺估計都沒有出生呢,怎麼突然就要精忠報國了。
“孫兒明白!”
不過他還是應道,然後對著先祖們保證道。
“各位先祖在上!林家後輩林蕭在此承諾日後必定憂國憂民不再危害朝廷危害之事!”
林蕭說完後,林孝天的神情才緩和下來。
然後對著林蕭說道。
“我的好孫兒!你可以起來了!今天我已經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全部叫了過來,也是為了告訴眾人這個好事!雖然族人們並沒有在朝為官,但是在其他方麵卻是可以在日後助你一臂之力!”
說完後林孝天便帶著林蕭見了在祠堂外等待著的林家族人。
來到祠堂外,林孝天對著眾多族人說道。
“如今乃是大喜的日子!老夫宣布,從今天開始在城內大擺流水席三日!同時族中之人,每戶接賞銀五兩。”
眾人聞言皆行禮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