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蕭記百貨
接下來,狗蛋開始組織人手對店鋪進行全麵裝修。他深知這一次的裝修可不能馬虎,一切都得按照林蕭的意思來辦。
首先是地麵的處理,他們需要將整個店鋪的地麵全都鋪成水泥地麵。不過,林蕭可不打算讓這地麵就這麼平平無奇地單調下去。他提出了一個別出心裁的想法——將碎瓷片鑲嵌進到地麵當中。
為了把這些碎瓷片更好地鑲嵌到水泥地麵裏,工人們可沒少下功夫。他們先用水泥在地麵上薄薄地鋪了一層,然後小心翼翼地把碎瓷片一片一片地擺放上去,每一片都要調整到合適的角度和位置,確保它們既緊密相連,又錯落有致。這樣一來,原本單調的灰色水泥地麵瞬間變得生動起來,仿佛被賦予了新的生命。而且,因為用的是碎瓷片,價錢上那是相當便宜,甚至都不需要任何額外的成本,簡直就是一舉兩得。
店麵的裝修前前後後花費了半個月的時間,其中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地麵上。
地麵鋪好後,接下來就是添加一些櫃子用來盛放需要售賣的商品。這些櫃子都是直接請木工在店鋪內搭好。
而最後,關於店鋪的名字,林蕭直接采用了“蕭記百貨”一名。
蕭記百貨的運作模式,林蕭是參考了後世的商超,讓顧客自己挑選商品,最後一起付錢的方式。
當然商品上,林蕭也有著自己的考量,像是藍田縣生產的玻璃商品也會是自己在蕭記百貨當中出售。
除此之外,林蕭也有其他的一些新奇玩意可以賣,玉米呀!紅薯呀!這些都是長安城之人並沒有見過的東西。
盡管將它們鄭重地獻給了朝廷,期待著能為這片廣袤土地上的百姓帶來更多的生機與富足,然而,事情的發展卻遠沒有想象中那般順遂,這兩樣看似潛力無限的作物,想要在民間廣泛推行下去,簡直比登天還難。
從朝廷的角度來看,雖然收到了這新奇的紅薯與玉米,也知曉它們或許有著極大的價值,可朝堂之上對於這兩種陌生作物的態度也是截然不同。一些保守派大臣,他們秉持著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農耕經驗,對這外來的“新鮮玩意兒”充滿了懷疑。他們覺得老祖宗留下來的種植方式和作物種類才是最穩妥的,貿然引入紅薯和玉米,萬一出了什麼差錯,那可是關乎天下民生的大事,所以在朝堂上極力反對推廣。而一些開明之士,雖然看到了紅薯和玉米的潛力,但在保守派的重重阻撓下,推廣的計劃也隻能在艱難中推進。
再把目光投向民間,這才是推廣紅薯和玉米真正的難題所在。許多百姓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那片熟悉的土地上,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種植的作物也都是代代相傳下來的小麥、水稻等。對於紅薯和玉米,他們根本就沒有見過。在他們的認知裏,土地裏生長出來的東西就應該是他們熟悉的模樣,突然出現的紅薯,那奇形怪狀的塊狀根莖,還有玉米那包裹在層層苞葉裏的樣子,都讓他們感到無比陌生。
人們在麵對陌生事物的時候,往往都會心生害怕。這些百姓們擔心這兩種作物會不會有毒,吃了會不會對身體有害。而且他們也不確定這紅薯和玉米該怎麼種植,是像傳統作物一樣播種、灌溉、施肥就行,還是有什麼特殊的要求。他們害怕自己辛苦勞作一番,最後卻顆粒無收,那一家人的生計可就成了大問題。所以,哪怕朝廷偶爾下達一些推廣的指令,到了民間,百姓們也是猶豫再三,不敢輕易嚐試。
有的村子裏,即使有膽大的人嚐試種了一些紅薯和玉米,可周圍的村民也都是抱著觀望的態度。一旦種植過程中出現了一點小問題,比如紅薯的藤蔓長得不夠旺盛,或者玉米的棒子長得不夠大,周圍的村民就會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覺得這就是不適合本地種植的作物,從而更加抵觸紅薯和玉米的推廣。
當然,林蕭還有著製作肥皂的想法,隻是因為如今剛上任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因此並沒有空閑的時間來嚐試製作肥皂。
店鋪裝修期間,兵器坊的工匠們也是製作了一百口鐵鍋,林蕭也是將這些鐵鍋都運到了蕭記百貨的後院當中存放著。
當然除此之外,林蕭也讓林虎幫忙將紅薯之類的東西順便運送了過來。
東西都陸陸續續地到了之後,林蕭帶著芳兒等安民學堂的人開始了一番忙碌的分類整理工作。他們在林蕭的指揮下,小心翼翼地將這些東西按照類別,整整齊齊地擺放在了櫃子上。
林蕭在一旁仔細地檢查著每一處擺放,時而微微皺眉,時而輕輕點頭。當最後一件商品擺放妥當,他雙手抱臂,環顧著這擺放好商品的店鋪內,眼神中滿是欣慰與期待。
“如今看起來的確不錯!”
他忍不住輕聲感歎道。此時的店鋪,貨品排列有序,從門口望進去,那整齊的貨架、豐富的商品,竟隱隱有了幾分後世商超的味道。
“明日便可以正式營業了!芳兒!這蕭記百貨便交給你來負責了!”
林蕭緊接著對著身邊跟隨著的芳兒說道。
芳兒聽到這話,先是微微一怔,隨即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與堅定。她雙手握拳,信誓旦旦地說道。
“公子放心!芳兒一定能夠將這蕭記百貨經營好的!”
其實,對於蕭記百貨的負責人選,林蕭在心中已經權衡許久。他並沒有將其交給狗蛋負責,畢竟狗蛋算是伺候了他許久,平日裏幫他處理各種瑣事,照顧他的飲食起居,很多事情已經離不開狗蛋。而且狗蛋為人憨厚老實,更適合在身邊做一些貼心的雜事,而不是去經營一家百貨店鋪。
更何況芳兒也是學有所成,自從跟隨林蕭學習以來,她就展現出了極高的悟性和學習能力。林蕭將自己所知道的經濟知識,諸如如何定價、如何促銷、如何管理庫存等等,都毫無保留地說給了她聽。芳兒每次都聽得十分認真,還會不時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這讓林蕭對她愈發欣賞。因此,林蕭才能放心地將這蕭記百貨交給芳兒來打理。
當然除了芳兒之外,從藍田縣帶過來的安民學堂的優秀學生也是一同被林蕭安排去了蕭記百貨。這些學生們個個朝氣蓬勃,充滿了幹勁。他們在學堂裏接受了不同於如今的知識教育,有著新的思維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