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好看的網路小說排行榜推薦,免費小說在線閱讀網

    約書亞記第十三章思考題與答案


    一、思考題一


    題目


    約書亞記13:1 - 7指出“還有許多未得之地”,但13:6 - 12卻強調“我必親自趕出他們”。這一敘事如何平衡神的應許與以色列人的責任?結合民數記33:50 - 56(驅逐迦南人的命令)與士師記2:1 - 3(未逐外邦人的後果),分析神為何在此強調“未得之地”的歸屬?


    答案


    經文張力的神學解析


    神的應許:神明確宣告“我必親自趕出”(13:6),這彰顯了神至高無上的主權以及對其應許堅定不移的信實。此宣告唿應了亞伯拉罕之約(創15:18 - 21),在亞伯拉罕之約中,神應許將迦南地賜給亞伯拉罕的後裔,這是神對以色列民族永恆的承諾,表明神是主動施恩的主宰,必定會成就他所應許的一切。


    人的責任:盡管神承諾親自趕出迦南人,但以色列人也有其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需要主動參與爭戰(民33:52)。這是神賦予他們的使命,要求他們積極行動起來,去占領那應許之地。如果以色列人未能履行這一責任,就會遭受神的審判(士2:3)。這清楚地表明,人的順服和行動在神的救贖計劃中至關重要,神的作為並不排除人的參與。


    核心原則:神的工作與人的參與並非相互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的。正如腓立比書2:12 - 13所說,“這樣看來,我親愛的弟兄,你們既是常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裏,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裏,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作成你們得救的工夫。因為你們立誌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裏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這表明神在人的生命中動工,激勵人去行動,而人的積極迴應則是對神工作的配合。就如同保羅傳福音時,他“栽種”,神“生長”(林前3:6),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推動神的國度在世間的擴展。


    聖經依據與關聯


    經文 :重點啟示


    民數記33:55 - 56 | 明確指出若以色列人未驅逐外邦人,這些外邦人將成為他們“肋下的荊棘”,並導致信仰混雜。這生動地描繪了不遵行神命令的嚴重後果,信仰的純淨被破壞,以色列人可能會陷入與異教的妥協和墮落之中。


    士師記1:27 - 36 | 詳細記載了以色列人未完成征服的實際後果,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拜偶像現象的泛濫。這進一步證明了未能徹底執行神的命令會使以色列人偏離正道,陷入靈性的黑暗和道德的敗壞。


    使徒行傳13:19 | 新約引用舊約征服敘事,指向基督的終極勝利。這表明舊約中以色列人對迦南地的征服是一個預表,最終指向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勝利,他戰勝了罪惡和死亡,為人類開辟了通往永恆國度的道路。


    結論:神對“未得之地”的宣告,一方麵是對應許的保證,讓以色列人堅信神必定會成就他的承諾,將那地賜給他們;另一方麵,也是對以色列人順服的考驗(申8:2)。神通過這樣的方式,檢驗以色列人是否真正信靠他,是否願意按照他的命令去行動,以此來塑造他們的信仰和品格,使他們成為神所喜悅的子民。


    二、思考題二


    題目


    約書亞記13:8 - 33詳細記載河東支派的土地分配,而新約強調“地上的帳棚並非永存”(林後5:1)。在當代基督徒的“屬地”與“屬天”身份張力中,如何理解土地分配的永恆意義?教會當如何在物質資源管理(如房產、資金)中實踐“神國管家”的職分?


    答案


    神學平衡原則


    土地的永恆意義


    舊約中的土地不僅是一種物質的賜予,更象征著神的賜福以及與以色列人建立的立約關係(創17:8)。神將迦南地賜給以色列人,是他對以色列民族的特殊眷顧和揀選,是立約的具體體現。同時,這片土地也預表了新約中的“屬天基業”(彼前1:4),它指向了一個更永恆、更美好的歸宿,即信徒在天上的永恆居所。


    耶穌在登山寶訓中以“承受地土”為八福之一(太5:5),這並非僅僅指在地上獲得實際的土地,而是更深層次地指向末世的新天新地(啟21:1)。在新天新地中,神的子民將永遠與神同在,享受他的豐盛祝福,這是神對所有信靠他之人的終極應許。


    管家的職分


    從聖經的教導來看,所有的物質資源都是神的托付(代上29:14),我們隻是神資源的管理者,而非所有者。因此,我們需要按照公義的原則來分配這些資源(林後8:13 - 15),確保資源能夠被合理地運用,以榮耀神的名並造福他人。


    初期教會“凡物公用”(徒4:32)的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美好的榜樣。在初期教會中,信徒們出於愛心自願分享自己的財物,彼此扶持,共同生活。但這並非是一種強製的均貧製度,而是基於對神的愛和對弟兄姐妹的關懷,體現了真正的基督徒精神。


    當代實踐指引


    層麵 | 具體策略 | 聖經依據 |


    教會資源管理 | 建立透明的財務製度,定期進行審計並向信徒報告。這不僅可以保證資源的合理使用,還能增強信徒對教會的信任。 | 林後8:20 - 21提到“這就免得有人因我們收的捐銀很多,就挑我們的不是。因為我們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麵前,就在人麵前,也是這樣。”強調行事要光明磊落,對資源管理負責。


    信徒個人倫理 | 倡導節製消費,避免過度追求物質享受。同時,積極奉獻十分之一,將收入的一部分歸還給神,以此表達對神的感恩和信靠。 | 瑪拉基書3:10說“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鼓勵信徒通過奉獻來經曆神的信實供應。


    社會公義行動 | 積極支持弱勢群體,如難民、孤兒等。這體現了基督徒對他人的關愛和社會責任,也是踐行神的教導。 | 雅各書1:27指出“在神我們的父麵前,那清潔沒有玷汙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明確了真正的虔誠包含對弱勢群體的關懷。


    生態責任承擔 | 推動環保理念,積極參與減少資源浪費的行動。認識到我們對地球的管理責任,是對神創造的尊重和愛護。 | 創世紀2:15記載“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表明人類從一開始就肩負著對自然環境的管理使命,要保護和珍惜神所創造的一切。 |


    挑戰與迴應


    物質主義的誘惑:在當今社會,物質主義的思潮盛行,許多人容易將“屬地祝福”當作偶像來崇拜(西3:5)。就像亞幹貪財,因私自奪取當滅之物而導致以色列人在艾城之戰中失敗(書7:21),我們必須時刻警惕這種物質主義的侵蝕,保持對神的純正信仰和敬畏之心。


    虛無主義的誤區:另一種極端是虛無主義,否定物質的一切價值。然而,基督徒應當明白,雖然我們的身份是“屬天”的,但我們仍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需要在“在世不屬世”(約17:15 - 16)的真理中找到平衡。我們要正確看待物質的價值,既不盲目追求,也不徹底否定,而是以一種敬畏神、服務他人的態度來對待物質資源。


    三、總結


    經文焦點:約書亞記第十三章通過“未得之地”與“已分之地”的鮮明對比,深刻揭示了神的主權與人的責任相互交織的救贖曆史觀。神的應許是堅定的,但人的順服和行動同樣不可或缺,這兩者共同構成了神救贖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實踐意義:對於當代基督徒而言,我們的“屬天基業”需要通過“屬地管家”的忠心來見證。我們要在物質與靈性、個人與群體的生活中,踐行整全的信仰,以實際行動彰顯神的榮耀。


    正如河東支派的土地成為以色列的“前線基地”(書13:8),在屬靈的爭戰中發揮重要作用,今日教會的資源也應當成為拓展神國的“屬靈營地”。我們要善用這些資源,積極傳播福音,關愛他人,為神的國度在世間的擴展貢獻力量,直到“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基督的國”(啟11:15),神的榮耀充滿全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經千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舊愛書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舊愛書寫並收藏聖經千問最新章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甸县| 手游| 石狮市| 邵武市| 肃宁县| 临城县| 宁明县| 梁山县| 建平县| 高碑店市| 巴马| 云龙县| 阳新县| 阿巴嘎旗| 广西| 高陵县| 富宁县| 江都市| 长子县| 南通市| 布尔津县| 大英县| 鹿泉市| 松阳县| 凌云县| 柞水县| 合作市| 灯塔市| 松溪县| 桐柏县| 思茅市| 什邡市| 大竹县| 巨鹿县| 武鸣县| 攀枝花市| 新疆| 湘潭市| 永善县| 琼结县| 临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