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0章 造船備戰
“……主帥!山田因反抗,當場被殺!佐藤被俘,帶上來了……”
“周海,你問他,剩下的1600人呢?”
周海與佐藤交談,佐藤聽後,一陣大笑……
……哈哈哈……
周海向主帥翻譯道:
“他說,那些人都是熟悉本地語言的漁民和商販,已經派往揚州各地,他們將在這裏生根,為今後占領揚州,貢獻自己的價值……”
“先生,命人將五百名武士的屍體,沿海邊架木懸吊,隔十米架一人!周海,十米立一石,石上用他們文字寫上‘雖遠必誅’四個字;這個……拖出去和山田一起懸掛到村中石臺上,供所有百姓觀賞,以泄民憤!”
陳通和周海領命出去,找人落實,南瀟婷帶著倆侍衛,輕盈漫步,觀賞這個倭夷逼迫百姓修建的宮廷大院。
隻這三座住宅的小小宮廷裏,半大的少女就有三百多名,其他年輕女子也有兩百多人,而精美的建築,每一塊磚瓦,都是百姓的血汗啊!
“總教主!……在下史晉,特來拜見總教主……”
交代完的陳通,領著史晉和兩名手下,前來見主帥,卻不料,他們一見主帥,就下跪了?什麼……總教主?
“史大人?嗬……你怎麼會來這裏?”
陳通這一下,真給看愣了!史大人?
“總教主為天下百姓,不辭辛苦,在下也是寢食難安,特來看望我主,或許能給您搭個手,出個主意啥的……嗬嗬嗬……”
“……嗯,史大人有心了,多謝!你來的正好,倭夷的主事,往揚州各地派出了1600人,以便於他們今後吞並之用!你要記著此事,等我們收複了整個揚州,再懸賞抓捕吧!”
“是!此事……在下必銘記於心!總教主,朝廷先後派了六名刺客到九江郡,已被咱們的人全部抓獲!他們……他們已經得知了總教主的名諱,主要是針對您的;但他們似乎隻是懷疑,並沒掌握總教主的任何身份……”
“嗯,你們做的好!這事兒我知道了,狗皇帝是盯上我了……”
“總教主,您說的不錯,我們確需早日組建自己的軍隊了!可因災荒不斷,想在揚州組建二十萬大軍,尚需兩到三年時間籌備,所以,在下以為……總教主,至少需要從荊州之地,調離二十萬軍隊來揚州,方可實現全麵收複!如此,才可早日施行總教主‘惠民政策’,緩解百姓苦難!讓百姓得以安生立命!”
“嗯,說的好!史大人的建議,我非常讚同!一周前,我已書信蜀郡城,估計十日內,益州和荊州應該都會有消息了,走……咱們先離開此地!
南瀟婷待著待著就感覺空氣不太好,陳通尾隨在後,幾人一同來到了村東河邊。
“先生,這是什麼河?”
“呃主帥,這叫申江,也叫春申江;相傳於春申君黃歇治理水患而命名的!
南瀟婷聽後微微點頭,這就是黃浦江啊!
“嗯,先生,接下來你有何打算?”
陳通現在還沒緩過勁兒來,他哪裏會想到,他送一千變兩千,原本以為隻有五十人的主帥,轉眼就有人送五千兵馬?以為彈盡糧絕,以為很難攻破和剿滅倭夷,卻跟放屁一樣輕鬆解決了。
而這個年輕的神醫姑娘,還是什麼總教主?這被自己推舉為主帥,才幾天?
可聽到與史晉的對話後,好像才明白了,她就是吳王和夫人一直沒鬧明白的那位神秘人物,那位神秘的幕後女主!
收複了益州,又收複了荊州?現在這情形,怕是要不了多久,又要收複揚州了!這可是比皇帝老兒,比朝廷裏的尤丞相更可怕,更厲害的大主子啊!
想到這兒,陳通兩腿一軟,直接跪下了,反正之前沒跪過,但願不知者無罪!希望現在還不晚……
南瀟婷和史晉等六人,全都看著他這樣,都沒反應過來啥意思?
“主帥!啊不……總教主!小人自視清高,不知天高地厚,還請總教主責罰!……小人甘願以死謝罪!”
“先生言重了!快快請起……”
陳通一看,也不敢再賴在地上了,趕緊起來,抬眼一瞧,兩個侍衛不屑的淡笑著,史晉也是一副開心笑臉,都怪自己剛才給別人擺譜端架子了。
“謝總教主!”
陳通拍拍衣裳,又怯怯的看了一眼史晉,總教主都稱他為大人?那是有官職的人,自己說破天,也就草民一個,趕緊又朝史晉彎腰作揖道:
“史大人!小民多有得罪,還望多多見諒!”
“……嗬嗬嗬,能被總教主稱為先生的,天下唯你第二!先生,就不必客氣了!都是自己人……”
陳通一看,這臺階給的高高的,頓覺羞愧不已,見史晉迴了一禮,更有些無地自容,總教主的問話還沒應?
“一切,全憑總教主給小人做主了!”
“嗯,先生就隨我迴荊州吧!史大人,揚州之地和百姓,今後,就托付給你了!”
“是!總教主!
“多謝總教主!史晉定當肝腦塗地,全力以赴……”
接下來,按照總教主之令,拆除了三進的宮廷大院,重建適合百姓居住的房屋;將繳獲的全部錢糧,一律發放給了所有百姓;命王騰的兩千兵負責看管500造船匠,讓他們繼續修造船隻。
南瀟婷離開前,給史晉告知了初步的造船備戰計劃,並在他們造船技藝的原有基礎上,做了多方麵的改進,五日後,確定了圖紙;他們才開始大量的籌備造船材料,同時開始升級地方的冶煉技術,征兵練武,壯大抵抗倭夷的隊伍。
史晉留下來善後,是最佳人選!他的思路更全麵,五星教的組織和擴展,他必須牽頭;尤其是百姓的各項生活,急需全麵恢複和穩定;還有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等待荊州或益州方麵的消息,為收複揚州,做好一切準備工作。
而南瀟婷,帶著兩個侍衛又出發了,陳通和周海,以及五十名義士,緊隨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