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的離世,仿若一道晴天霹靂,剎那間讓整個劉家陷入了巨大的悲痛深淵之中。府內上下,一片素縞,那潔白的顏色仿佛是親人們內心哀傷的外顯,在風中輕輕搖曳的白色燈籠,發出微弱而悲戚的光,宛如在低聲訴說著老夫人離去的不舍與眷戀。
靈堂精心布置於正廳之中,巨大的黑色帷幕如同一道沉重的哀傷屏障,從高高的房梁上垂落四周,將整個空間籠罩在一片莊嚴肅穆的氛圍裏。靈堂中間,擺放著老夫人的靈柩,那精美的棺木之上,覆蓋著繡有吉祥圖案的白色綢緞,每一針每一線都似乎編織著親人們對老夫人的敬愛與思念。靈柩前的香案上,香煙嫋嫋升起,那縷縷青煙在空中緩緩盤旋,仿佛是老夫人不舍離去的靈魂,在這塵世的最後一絲牽掛。燭光在黑暗中跳動閃爍,映照著親人們憔悴而悲痛的麵容,每一次燭火的搖曳,都像是老夫人在天之靈的輕聲歎息。
上文書說到,劉統勳在朝堂之上接到母親病危的書信,那一刻,他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心急如焚地向乾隆皇帝辭呈,懇請恩準迴家治喪。乾隆皇帝念其一片孝心,當即準奏。劉統勳得準後,快馬加鞭,日夜兼程,一路上風餐露宿,心中唯有一個念頭,便是盡快趕迴母親身邊。然而,命運卻如此殘酷,盡管他緊趕慢趕,最終還是未能見到老婦人的最後一麵。當他踏入家門,聽聞母親已經離去的噩耗,那一刻,他隻覺天旋地轉,悲痛欲絕,大聲哭喊道:“母親……!母親慢走,孩兒迴來晚矣,讓孩兒趕上前去送母親一程!”說罷,“邦邦邦”響頭不斷,額頭重重地磕在地上,看上去意欲撞頭而死,那悲慟的模樣讓在場的人無不落淚。
我見狀,心中焦急萬分,趕緊招唿劉墉一起上前攙扶起老爺,帶著哭腔說道:“老爺!老爺老爺!你得鎮靜,這樣的大事兒全得有您做主呢,你可千萬不能這樣。”說著,我便朝外大聲喊到:“來人啊,給老爺換孝服、戴麻衣……” 於是,那些傭人急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將劉統勳攙扶到內宅更衣去了。不到半刻,劉統勳披麻戴孝走了出來,仍然是痛哭不止,淚水如決堤的洪水,肆意流淌在他那飽經滄桑的臉上。
此時的劉墉和家人早已身著孝服,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看到老爺如此悲痛欲絕,他們的哀傷更是如洶湧的波濤,一層又一層地襲來。尤其是夫人,幾乎兩日未曾吃上一口東西,麵容憔悴,眼神空洞無神,仿佛失去了生活的全部意義。劉墉也熬得雙眼紅腫,宛如兩顆熟透的桃子,呆呆地望著靈柩,思緒仿佛穿越時空,迴到了與祖母相處的點點滴滴。那些溫馨的畫麵,此刻卻如同一把把鋒利的匕首,深深地刺痛著他的心。
“老爺!老爺!咱可不能一直這樣!你可知道,夫人因老夫人升仙已經兩日未曾進食了。您若再有個好歹,咱這一大家子如何是好?”我強忍著內心的悲痛,哽咽著規勸著劉統勳。
“是啊!”一位本家老長輩緩緩開口說道:“天水呀(劉統勳乳名)!你可不能出一點問題呀,必須節哀。趕緊命人讓你媳婦兒先吃點東西,千萬不能再出事兒啦!!”那位老爺子,用手中的拐杖重重地杵了杵劉統勳,眼神中滿是關切與焦急。
嘿,你別說,這老爺子的話還真管用。劉統勳聽後,像是從悲痛的深淵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漸漸止住了悲痛,他用衣袖擦了擦滿臉的淚水,趕緊吩咐人去給夫人送點吃的,隨後也進了內宅。不多時,劉統勳攙扶著夫人顫顫巍巍地來到了靈堂。夫人麵色也稍有好轉,但那眼中的哀傷卻依然濃烈,仿佛一層化不開的濃霧。
前來吊唁的親友們絡繹不絕,他們的腳步聲在寂靜的府宅中顯得格外沉重,每一步都像是踩在親人們破碎的心上。“劉兄,請節哀啊。”劉統勳的一位老友走進靈堂,聲音哽咽,眼中閃爍著淚光,他快步走到劉統勳麵前,緊緊地握住他的雙手,似乎想用這樣的方式傳遞自己的安慰與支持。
劉墉強忍著悲痛,替劉統勳下跪還禮:“多謝前輩!多謝前輩!多謝!”他的身體微微顫抖,每一個動作都顯得那麼沉重而艱難。
這時,劉統勳站在靈柩旁,向前來吊唁的人們一一答謝。“多謝各位親朋好友在這悲痛時刻前來相助。”劉統勳的聲音沙啞而無力,仿佛是從喉嚨深處擠出來的一般,每一個字都飽含著他對眾人的感激之情。
府中的下人們也都忙碌著,各司其職,有的在精心準備祭品,每一道菜肴都擺放得整整齊齊,仿佛在進行一場莊重的儀式;有的在仔細打掃庭院,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哪怕是一片落葉,也要清掃幹淨,生怕玷汙了這莊嚴肅穆的氛圍。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悲傷和肅穆,眼中閃爍著對老夫人的敬重與懷念。劉墉的母親坐在一旁,淚水已經流幹,眼神空洞無神,宛如一尊失去了靈魂的雕像,靜靜地坐在那裏,沉浸在自己的哀傷世界裏。
“夫人,您要保重身體啊。”一旁的侍女輕聲勸慰,聲音輕柔而小心翼翼,生怕驚擾了夫人那脆弱的心靈。母親微微搖頭:“我怎能不傷心,母親她……”話未說完,又泣不成聲,那壓抑的哭聲仿佛是從心底深處傳來的,揪著每一個人的心。
我在靈堂內外指揮著仆人們的工作,聲音中也帶著哭腔:“小心點,這是給老夫人的祭品,千萬別弄灑了。這個放這兒!那個放哪兒!哎,慢點兒!慢點兒!”我的眼神中滿是焦慮與疲憊,不斷地在各個角落穿梭,確保每一個環節都不出差錯。
靈堂內,哭聲、歎息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悲傷的交響曲。“祖母,您怎麼就走了,孫兒還有好多話沒來得及跟您說。”劉墉喃喃自語,聲音低沉而微弱,仿佛隻有他自己能聽到。那是他對祖母深深的思念與無盡的遺憾,在這寂靜的靈堂裏,輕輕地飄蕩。
就在這時,突然聽到一聲高喊:“聖旨到!劉統勳接旨!”這一聲高喊,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了一顆巨石,瞬間打破了靈堂內的哀傷氛圍。
劉統勳帶領全家趕緊跪地接旨,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一絲驚訝與期待。“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聞劉統勳母親仙逝,深表哀悼。賜祭葬,以彰其德。望劉家節哀順變。”使者宣讀完畢。劉統勳叩頭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謝皇上隆恩。”他的額頭再次重重地磕在地上,這一次,除了悲痛,還有對皇帝恩賜的感激。
劉統勳接旨後抬頭一看,此乃乾隆跟前總管太監胡公公。胡公公走上前,扶起劉統勳,臉上帶著一絲同情與關切:“劉大人,節哀啊。皇上對老夫人的離世也很悲痛,特意讓我轉達他的慰問。”
劉統勳再次謝乾隆恩旨,並招唿下人招待胡公公。胡公公看了看劉墉說:“劉墉隨我來!”並附到劉墉耳朵旁輕聲說道:“皇上也有旨意給你!”
劉墉心中一驚,帶著疑惑與忐忑的心情跟著胡公公來到耳房。胡公公掏出乾隆手諭,劉墉趕忙下跪接旨,卻被胡公公一把拉住說:“皇上說了,不必下跪接旨!”便將手諭交給了劉墉。至於這手諭是何內容,咱們以後再說,這神秘的手諭仿佛是一個懸念,勾起了人們的好奇心。
乾隆“賜祭葬”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傳遍了諸城,人們對劉家更是敬重有加。以後這幾日,諸城附近各大小官員及富紳前來吊唁者絡繹不絕。外麵更是口口相傳,街頭巷尾,人們議論紛紛。
“劉家真是榮耀啊,皇上都賜祭葬了。”一位路人感慨地說道,眼中滿是羨慕與欽佩。
“老夫人一生行善積德,這也是劉家應得的。”另一個人附和著,臉上帶著一絲敬重的神情。
當然,這消息也傳到了諸城單大員外的府中,單大小姐聽聞此事,二話不說,直接披麻戴孝,帶著丫鬟婆子,匆匆趕往劉家府宅。這倒不是說單大小姐攀龍附鳳,隻是此前她並不知曉劉墉奶奶亡故之事,此刻聽聞,心中唯有一個念頭,便是前來盡一份自己的心意。
這時的單大員外雖說心中有點不好意思,但也顧不上許多了。畢竟,在這樣的場合,禮儀與道義更為重要。於是,他也帶著一家老小,懷著複雜的心情,趕往劉家府宅前去吊唁。
劉家開始按照皇上的旨意籌備更加隆重的葬禮。府宅內外,布置得更加莊嚴肅穆,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劉家的地位與榮耀,同時也寄托著親人們對老夫人深深的懷念。
胡公公看著一切準備停當,吃完飯,便以皇上身邊公事繁忙為由,起身告辭返京。他的身影在劉家眾人的目光中漸漸遠去,留下的是一份來自皇帝的關懷與榮耀。
各地的官員聽到皇上身邊紅人胡公公都來給劉老夫人吊唁,不敢怠慢,也紛紛前來送上挽聯和祭品。一時間,劉家府宅前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挽聯和精美的祭品,那場麵好不熱鬧,但在這熱鬧的背後,卻是親人們深深的哀傷。
正當劉家府宅忙碌時,卻聽到“諸城鄉紳單大員外攜同家眷前來給老婦人吊唁了!”這一聲通報,讓大夥都感覺十分驚訝!我和劉墉相視一眼,心領神會,便快速走出大門迎了出去。隻見那單大小姐一身素縞,在侍女的陪同下,邁著那三寸金蓮,飄飄然走下轎子,宛如一朵盛開在寒冬的潔白梅花。她看到我和劉墉,施了一個萬福算是見過了我倆。倒是那單大員外上前深施一禮道:“老朽,老朽。都怪老朽不明事理,在此向公子賠罪了!”他的臉上帶著一絲愧疚與不安,說話的聲音也微微顫抖。
我趕忙上前說道:“來了就好!來了就好!”然後接著說:“單老爺裏麵請!裏麵請!”
我和劉墉共同陪同單大員外一家迎進劉宅,施了禮、上了祭。把單大員外介紹給老爺劉統勳和夫人。夫人一臉不屑,還在為了之前的悔婚之事惱怒。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滿與怨恨,冷冷地看著單大員外,仿佛要用眼神將他穿透。
這時的單大小姐向老夫人的靈柩行了孫媳大禮之後,又上前向劉統勳及夫人行了參拜大禮。劉統勳不知緣由,很是驚訝,他細細地打量著此女,隻見她真若天女下凡一般,麵容姣好,氣質優雅,而行事也彬彬有禮,一舉一動都透著大家閨秀的風範。經過大家說明了事情真相,劉統勳輕撚胡須微微點頭,很是欣慰。不過此時確實不是談婚論嫁之時,於是便暫時按下不表,將這份情感深埋在心底。
單大小姐名喚單瑩,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並且知書達理。今日身穿重孝,誓要給老夫人守孝三年。劉統勳考慮再三,深覺不妥,經商議後,讓單瑩守孝三日為好。今後嘛,可常來常往,也算是給這段緣分留下了一絲希望的曙光。
三日後,下葬當天,劉家府宅外人山人海,擁擠的人群將道路圍得水泄不通。樂隊奏響悲傷的樂曲,那悠揚而哀怨的曲調在空氣中迴蕩,仿佛是在為老夫人的離去而哀鳴。
劉墉捧著祖母的靈位,緩緩前行,淚水不斷地流淌,滴落在他前行的道路上。劉家老少皆跟在其後,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悲痛與不舍。“祖母,孫兒送您最後一程。”劉墉聲音顫抖,那聲音仿佛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唿喚,充滿了無盡的眷戀與思念。母親跟在後麵,聽到此話幾乎要昏厥過去,侍女們急忙小心地攙扶著,眼中滿是擔憂與焦急。
整個葬禮過程莊重而肅穆,送葬隊伍延綿二裏地長,哭聲不絕,此起彼伏。人們在悲痛中緬懷老夫人的一生,她的善良、慈愛與寬容,都成為了人們心中永恆的記憶。
葬禮結束後,劉家的名聲在當地愈發響亮,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傳奇。
“看看人家這葬禮辦的,那叫一個風光!其他人恐怕無法與之相比了!”一位路人驚歎地說道,眼中滿是羨慕與欽佩。
“誰叫人家劉統勳是當朝宰相呢!你沒看到皇上都派人前來治喪了!”另一個人附和著,語氣中帶著一絲敬畏。
“劉家有此榮耀,都是祖上積德啊。”一位鄉紳感慨道,臉上帶著一絲敬重的神情。
“以後咱們諸城,劉家更是首屈一指的大戶了。”另一個人說道,眼神中充滿了對劉家的敬畏與向往。
喪事一切完畢,劉統勳把家人召集到一起,神情莊重地說道:“皇上的恩賜,是對我們劉家莫大的恩寵,大家當銘記在心。日後定要更加小心翼翼,忠心為國,為百姓謀福祉。不得借助皇上的恩賜,借助我的名聲在鄉裏作威作福,欺壓百姓,爾等謹記!”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威嚴,每一個字都像是一道命令,深深地刻在家人的心中。
我和劉墉趕緊點頭說:“父親,孩兒明白。”我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與決心,仿佛在這一刻,我們已經肩負起了劉家的榮耀與責任。
劉統勳這時才注意到,我也稱孩兒明白,有些納悶,於是眾人又把我的來曆給劉統勳講了一遍。劉統勳撚著胡須點了頭,並告誡我絕不能借劉家威望橫行鄉裏、欺壓百姓,若有違背定當嚴懲不貸。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嚴厲,讓我不禁打了個寒顫。
我跪著向劉統勳明誓:“絕不會辜負老爺、夫人教誨!更不會辜負太夫人的養育之恩!”我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在房間裏迴蕩,仿佛是在向整個劉家宣告我的決心。
自打今兒起,劉家在諸城聲名遠揚,地位更加穩固,成為當地人有口皆碑的風雲之家。但在這榮耀的背後,劉家的每一個人都深知,他們肩負著更大的責任與使命,那便是傳承劉家的家風與品德,為國家和百姓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