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宦海沉浮
經(jīng)過乾隆連續(xù)幾日的考慮,乾隆決定對和珅、劉墉各打五十大板。於是在乾隆五十四年,四月的一天,春寒尚未完全褪去,空氣中還夾雜著絲絲涼意。
這日,天色微明,紫禁城的上書房內(nèi),劉墉身著朝服,神色凝重地踏入其中。屋內(nèi)空無一人,往日裏朗朗的讀書聲已然消失,隻剩下桌椅整齊擺放著,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這裏的異常。劉墉眉頭緊皺,踱步到窗前,望著窗外漸漸明亮的天空,心中暗自思忖。
就在這時,一陣匆匆的腳步聲傳來,劉墉迴頭,隻見一位小太監(jiān)快步走進來,朝著劉墉躬身深施一禮,說道:“劉大人,不好了,聽聞皇上因上書房皇子和師傅們的學業(yè)荒廢及亂象,龍顏不悅,正在養(yǎng)心殿生氣呢!”
劉墉心中一陣慌亂,他深知此事因和珅作梗而仍未過去。作為上書房總師傅,自己難辭其咎。他扶起小太監(jiān),問道:“可知皇上具體說了什麼?”
小太監(jiān)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迴答:“皇上斥責上書房如今這般散漫模樣,說您身為總師傅卻不予糾正,恐怕是有失職責。”
劉墉微微點頭,心中明白,此事背後定有和珅的原因。他安慰小太監(jiān)幾句,便匆匆往養(yǎng)心殿走去,準備向乾隆請罪。
養(yǎng)心殿內(nèi),乾隆端坐在龍椅上,麵色陰沉。劉墉進入殿內(nèi),跪地叩首:“微臣劉墉,叩見皇上,微臣罪該萬死,上書房如今之態(tài),實是微臣監(jiān)管不力。”
乾隆看著劉墉,眼中閃過一絲欣慰之色,深讚劉墉能夠理解自己的苦衷 ,然後說道:“劉墉,你身為上書房總師傅,本應督促皇子和師傅們勤勉向學,如今這般成何體統(tǒng)?朕將皇子們的學業(yè)交予你,是對你劉墉的信任,你就是這般迴報朕的?如今這朝堂之上烽煙又起,讓朕如何是好?”
劉墉低頭,誠懇地說道:“皇上息怒,是微臣近來確有疏忽,未曾及時察覺上書房的異常,此乃皆是微臣之罪過,請皇上治臣之失察之罪,臣甘願領罪。但微臣以為,朝堂烽煙或許並非表麵這般簡單,背後恐有其它隱情。”
乾隆冷哼一聲:“哦?有何隱情?你且說來。若說不出個所以然,朕定不輕饒。”
劉墉抬起頭,目光堅定:“皇上,近日京城中官員們?yōu)榛I備您來年大壽,心思多放在搜羅奇珍異寶之上,奢靡之風漸起。微臣猜測,這上書房之事,或許與此有關。一些官員為討好皇上,讓自家子弟在準備壽禮上花費過多精力,從而影響了上書房的課業(yè)。”
乾隆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說道:“巧言令色!為自己開脫是吧?不過你所言雖有幾分道理,但這也不是你疏於監(jiān)管的理由!這樣吧!朕念你平日還算勤勉,暫將你降為吏部侍郎,你要好自為之!”
劉墉心中一陣失落,但仍叩首謝恩:“謝皇上隆恩,微臣定當盡心盡力,不負皇上所托。”
從養(yǎng)心殿出來後,劉墉並未因降職而氣餒,反而更加堅定了要查明真相的決心。他深知,朝堂之上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若不及時揪出背後的黑手,恐怕會引發(fā)更大的危機。
這日傍晚,劉墉身著便服,悄悄來到京城的一家茶樓。他約了一位在宮中當差的老友,此人消息靈通,或許能為他提供一些線索。
劉墉剛在雅間坐下不久,老友便匆匆趕來。兩人寒暄幾句後,劉墉便直奔主題:“老哥哥,今日請你來,是想向你打聽些事。你在宮中當差多年,可知近日上書房之事背後是否有人暗中操縱?”
老友眉頭緊鎖,端起茶杯輕抿一口:“要說這事兒,還真有些蹊蹺。我聽聞,和大人最近與一些官員來往密切,那些官員家中不少人都在上書房供職。”
劉墉心中一動:“和大人?你是說和珅?”
老友點頭:“正是。聽說為了給皇上籌備大壽,和大人牽頭,與一眾官員商議著準備各種奇珍異寶,這些官員為了在和大人麵前表現(xiàn),自然是傾盡心思。他們家中子弟在上書房,也難免受到影響。”
劉墉心中暗自思忖,和珅此人向來善於逢迎,此次借籌備大壽之機大肆斂財,不單是因為我和朱珪的原因,而這些人也影響了上書房的正常秩序,實在可惡。但目前還沒有確鑿證據(jù),不能輕易打草驚蛇。
他看著老友,說道:“老哥哥,此事還需你多留意。若有其他消息,還望及時告知小弟。”
老友拍了拍劉墉的肩膀:“放心吧,咱們相交多年,這點忙還是能幫的。你自己也要小心,和大人如今權勢滔天,行事可要謹慎。”
劉墉謝過老友,離開茶樓。走在京城的街道上,看著街邊店鋪中擺放的各種奢華物件,他深知奢靡之風若不加以遏製,朝堂將陷入更大的危機。
迴到府中,劉墉仍在思索著和珅與上書房之事。這時,甄平匆匆走進來,神色慌張:“大人,剛剛收到消息,西藏那邊似乎出了大事。”
劉墉心中咯噔一下,忙問:“什麼事?快說。”
甄平壓低聲音:“聽說西藏與廓爾喀私自議和了,而且這個消息一直被隱瞞著,不知為何。”
劉墉臉色大變,西藏與廓爾喀私自議和,這可是關乎國家邊疆穩(wěn)定的大事。倘若消息屬實,為何要隱瞞?其中又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他在屋內(nèi)來迴踱步,思索片刻後,對甄平說:“此事關係重大,你即刻去請幾位相熟的朝中大臣來府中,就說我有要事相商。”
不多時,阿桂、王傑等幾位大臣來到劉墉府中。眾人落座後,劉墉將西藏與廓爾喀私自議和的消息告知眾人,眾人皆是一臉震驚。
阿桂皺眉道:“劉大人,這等大事為何要隱瞞?難道有人故意為之?”
劉墉點頭:“我也正有此疑惑。如今朝堂之上奢靡之風漸起,上書房又出了那等事,再加上這西藏議和之事,背後恐怕是有人在蓄意破壞朝綱。”
王傑擔憂地說:“若此事泄露出去,恐怕會引起朝堂動蕩,邊疆也可能因此不穩(wěn)啊。”
劉墉神色凝重:“所以我們必須盡快查明真相,看看是誰在背後搞鬼。二位大人,此事還需大家齊心協(xié)力,暗中調查,切不可打草驚蛇。”
阿桂和王傑紛紛點頭,表示願意配合。劉墉深知,前方的路困難重重,但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他必須勇往直前。
就在劉墉等人暗中調查之時,和珅在自己的府邸中正與幾位官員商議著大壽籌備之事。
和珅端坐在主位上,臉上帶著得意的笑容:“各位大人,皇上大壽乃是重中之重,咱們可得好好籌備,讓皇上滿意。”
一位官員諂媚地說:“和大人放心,我們都已竭盡全力搜羅奇珍異寶,定能讓皇上龍顏大悅。”
和珅微微點頭,目光掠過眾人:“不過,上書房那些皇子們最近似乎有些懈怠啊,可別因為這事兒耽誤了給皇上準備壽禮。”
另一位官員趕忙說道:“和大人所言極是,我們已讓家中子弟把心思多放在壽禮籌備上,上書房的事兒暫且放一放。”
和珅冷笑一聲:“哼,劉墉還想查清楚上書房之事,簡直是癡心妄想。他以為能輕易撼動我?”
這時,一位官員擔憂地說:“和大人,可那西藏與廓爾喀私自議和之事,萬一泄露出去,恐怕會有麻煩啊。”
和珅臉色一沉:“此事一定要嚴守秘密,絕不能讓他人知曉。若是走漏了風聲,你們都知道後果。”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和珅心中暗自得意,他以為自己的計劃天衣無縫,卻不知劉墉等人已經(jīng)察覺到了一些蛛絲馬跡,一場激烈的較量即將拉開帷幕。
幾日後,劉墉經(jīng)過一番調查,終於掌握了一些和珅與官員們勾結、影響上書房秩序的證據(jù)。他決定先找和珅攤牌,試探一下他的反應。
劉墉來到和珅府邸,管家將他引入客廳。不多時,和珅邁著悠閑的步伐走進來,看到劉墉,臉上露出一絲假笑:“喲,這不是劉大人嘛,今日怎麼有空來我這寒舍?”
劉墉冷哼一聲,站起身來:“和大人,劉某今日來,是有要事相商。上書房之事,和大人恐怕脫不了幹係吧?”
和珅心中一怔,但臉上仍保持鎮(zhèn)定:“劉大人這話從何說起?上書房之事,我可從未插手。”
劉墉從袖中拿出一份證據(jù),扔在桌上:“和大人,這是你與一些官員商議籌備皇上大壽、影響上書房課業(yè)的證據(jù),你還有何話說?”
和珅看著桌上的證據(jù),心中暗暗吃驚,但很快恢複鎮(zhèn)定:“劉大人,這不過是一些捕風捉影之事,怎能以此定我罪名?再說了,籌備皇上大壽,乃是為了表臣子忠心,何錯之有?”
劉墉指著和珅,義正言辭地說:“和大人,籌備大壽本無可厚非,但你卻借此之機,與官員勾結,擾亂上書房秩序,影響皇子學業(yè),這難道也是忠心之舉?”
和珅冷笑一聲:“劉墉,你少在這裏血口噴人。你如今已被降職,還是管好自己的事吧。”
劉墉深知和珅不會輕易承認,此次交鋒也隻是初步試探。他收起證據(jù),看著和珅說:“和大人,今日之事,劉某不會就此罷休。你所作所為,遲早會大白於天下。”說罷,劉墉拂袖而去。
和珅望著劉墉離去的背影,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哼,劉墉,竟敢與我作對,我定讓你知道厲害。”他心中明白,劉墉不會輕易放棄調查,必須盡快想辦法應對,同時也要加緊隱瞞西藏議和之事,絕不能讓自己的計劃敗露。
迴到府中,劉墉一夜未眠,反複思索著如何才能將和珅的罪行公之於眾,扳倒這個朝堂的大患。他深知,和珅黨羽眾多,勢力龐大,稍有不慎便會打草驚蛇,甚至給自己和家人帶來殺身之禍。但劉墉毫不畏懼,他心中隻有一個信念: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為了天下百姓,一定要揭露和珅的真麵目。
第二日清晨,劉墉早早起身,簡單用過早膳後,便吩咐張成備轎,準備前往皇宮。他要在早朝之上,向乾隆參奏和珅。
早朝的鍾聲敲響,文武百官齊聚太和殿。乾隆端坐在龍椅上,目光掃視著下方的臣子。劉墉出列,跪地奏道:“啟奏皇上,微臣有本要奏。”
乾隆看著劉墉,微微點頭:“劉愛卿,有何事但說無妨。”
劉墉深吸一口氣,朗聲道:“皇上,近日微臣經(jīng)過多方調查,發(fā)現(xiàn)和珅與一些上書房官員相互勾結,假借籌備皇上大壽之名,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搜羅奇珍異寶。這些官員為討好和珅,將家中皇子們的學業(yè)拋之腦後,導致上書房秩序混亂,皇子們學業(yè)荒廢。和珅身為朝廷重臣,不思為皇上分憂,反而借機營私舞弊,擾亂朝綱,其罪當誅!”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嘩然。和珅臉色驟變,他沒想到劉墉竟敢在朝堂之上公然參奏自己,而且還掌握了如此確鑿的證據(jù)。他連忙出列,跪地說道:“皇上,劉墉這是血口噴人,汙蔑微臣。籌備皇上大壽,乃是臣等一片忠心,為了讓皇上開心。至於上書房之事,與臣毫無幹係,還望皇上明察。”
乾隆皺起眉頭,看向劉墉和和珅,心中暗自思忖。他對和珅的為人並非毫無察覺,但和珅辦事得力,深得他的歡心,一時之間也難以決斷。
劉墉見狀,從懷中掏出一疊證據(jù),呈遞給禦前太監(jiān),說道:“皇上,這是微臣搜集到的證據(jù),上麵詳細記錄了和珅與官員們的往來書信、收受的賄賂清單,以及他們商議如何影響上書房課業(yè)的內(nèi)容。請皇上過目。”
乾隆接過證據(jù),仔細翻閱起來。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臉色越來越陰沉。和珅跪在地上,心中忐忑不安,額頭上冒出細密的汗珠。
片刻之後,乾隆將證據(jù)扔在地上,怒聲說道:“和珅,你還有何話說?”
和珅嚇得渾身發(fā)抖,連連磕頭:“皇上恕罪,微臣知罪了。微臣一時糊塗,被利益蒙蔽了雙眼,還望皇上念在微臣往日的功勞上,從輕發(fā)落。”
劉墉趁熱打鐵,說道:“皇上,和珅罪行累累,若不嚴懲,難以服眾。為了朝廷的清明,為了天下百姓,還請皇上依法處置。”
其他大臣們也紛紛出列,有的義憤填膺地指責和珅的罪行,要求嚴懲;有的則默不作聲,心中暗自觀望。朝堂之上,分成了兩派,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乾隆沉思良久,最終說道:“和珅,你身為朝廷重臣,卻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實在令朕失望。念在你往日有些功勞,革去你軍機領班之職,再罰俸三年,你可領罪?”
和珅癱跪在地高唿道:“奴才謝主隆恩——!”
處理完和珅之事後,乾隆又將目光轉向劉墉,說道:“劉墉,鑒於上書房之事,錯不完全在你。朕恢複你的官職,仍任上書房總師傅。希望你能吸取教訓,好好教導皇子們,莫要再讓朕失望。”
劉墉叩首謝恩:“謝皇上隆恩,微臣定當盡心盡力,教導皇子,不負皇上所托。”
退朝後,劉墉走出太和殿,陽光灑在他的身上,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