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在帝心”出自《論語·堯曰》。
原文是:帝臣不蔽,簡在帝心。
這意思,皇帝的臣子,其才能和品行是不會被埋沒的,皇帝心中自有明察。
原本這句話是讚頌當皇帝的智慧和公正,臣子即使是最微小的才能也能被當皇帝所知悉和重視。
後麵,這句話的意思就慢慢變了,變成了特指一種人,也就是被皇帝所熟知且賞識的人。
萬曆出這題的意思很明顯,你們想要輝煌騰達那就好好在朕跟前表現表現。
至於表現什麼,那自然是忠君。
殿試題出,文武百官告退,隻留下監試官、巡綽官等考場官員。
皇極殿前廣場上那擺得整整齊齊的條桌也顯露出來。
諸考生跪受考題,行叩首禮,然後按貢士排名跪坐條桌前開始答題。
原本,萬曆隻要坐這裏意思意思就行了,殿試正式開始之後他就可以去幹別的事情了,殿試結束他再來露個臉就行了。
不過,這次他卻是坐在臺階上饒有興致的看著參加殿試的貢士,一點起身走人的意思都沒有。
這會兒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不冷也不熱,太陽出來之後,曬在人身上暖洋洋的,那是說不出的舒服。
萬曆坐在那裏竟然開始打瞌睡了。
他頭剛如同鵪鶉般點了一下,李玄成便輕咳一聲,小心道:“萬歲爺,是不是該去批閱奏折了?”
哦,差點忘了要幹什麼了。
萬曆聞言,愜意的伸了個懶腰,隨即便起身往臺階下走去。
考場上的巡視官員見狀,那都不由得一愣。
小皇帝這是要幹嘛呢?
萬曆竟然輕手輕腳的走到第一排左首第一個考生的身後悄摸摸的探頭細看起來。
他這純粹就是掩耳盜鈴,人家又不是瞎子,肯定看到他走過來了。
不過,此人卻是異常的沉穩。
這家夥明明知道萬曆在後麵偷看呢,還是不停在草紙上揮筆疾書,一絲停頓都沒有。
他就是貢士榜第一,會元李廷機。
這家夥也算是個曆史名人,野史戲稱明末四大名相之一。
大明自洪武年以後那就沒有宰相了,這野史中所說的“相”其實就是內閣首輔又或者內閣大學士。
野史中明末四大名相分別是嚴嵩、徐階、張居正、李廷機。
嚴嵩那是出了名的奸詐。
徐階那是出了名的能忍。
張居正出名在於變法圖強。
李廷機出名卻是因為上疏請辭!
這家夥在曆史上好像是當到了首輔還是次輔來著。
但是,那時候正是朝堂之上黨爭最為激烈之時。
他沒加入東林,也沒加入齊楚浙黨。
所以,在黨爭之中他是兩頭受氣,兩邊的言官那都逮著他不停攻擊。
這個奇葩,幹脆將家人遣送迴老家,將京城府邸送給窮苦百姓,然後跑到京郊的破廟之中開始上疏請辭。
原本他以為寫個十來份,當時的萬曆不耐煩了,就會叫他滾蛋。
誰知道,那時候的萬曆是真的不朝、不見、不批、不講。
他連續上疏將近半年,寫了一百多份請辭的奏折,萬曆竟然看都沒看一眼!
這一下,他扛不住了。
他幹脆卷起鋪蓋,私自返鄉了。
這就屬於擅離職守了,當時的萬曆若是要追究起來,那可不得了。
誰知道,萬曆不但不朝、不見、不批、不講,連追究都懶得追究。
他在家住了四年,最終窮困潦倒而死。
至於他出名,那都是崇禎朝的事了。
那時候好事的官員把他請辭的奏折翻出來一看,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
好家夥,一百四十多份請辭奏折就沒一份是重複的,就連找的理由都不一樣,那八股文章更是做得精彩絕倫。
這簡直就是上疏請辭的典範啊,無論是誰想以任何理由請辭,那都能從他的請辭奏折中找到一份直接抄。
後人也明白了,他大抵是實在想不出請辭的理由來了,所以才卷起鋪蓋私自跑迴去的。
他就這麼出名了,成了野史中有名的明末四大名相之一。
人家之所以這麼戲稱,其實就是欽佩他請辭奏折寫得好。
萬曆之所以悄摸摸來到這家夥身後偷看,那也是想看看這家夥的文章到底做得怎麼樣。
這會兒才過去個把時辰,這家夥的文章還沒做完呢。
而且,殿試的時候有草稿紙十張,那就是讓考生在草稿紙上先把文章做好,再抄錄在答卷上,以免寫得太亂,又或出現塗抹,汙了當朝皇帝的眼睛。
所以,這家夥還在草稿紙上構思錦繡文章呢。
不過,字裏行間那都已經精彩絕倫了,而且,這家夥構思的內容那都是怎麼忠君,不是故意曲解。
這麼個才華出眾的實在人著實不錯。
萬曆微微點了點頭,隨即便負手往右邊走去。
他經過張甲征、申用懋和楊元祥身邊的時候那都故意停下來看了看。
這三個家夥果然都被他這一招整得有點不會玩了,那草紙上寫得是亂七八糟,不知所雲。
他不由的嘴角微微一翹,暗自邪邪一笑,隨即便去禦書房批閱奏折去了。
下午未時剛過,離交卷還有將近一個時辰呢,他又來了。
此時暖陽高掛,正是一天中最為溫暖舒適之時,大多考生那都閉目冥坐,貌似睡著了一般。
當然,他們並非睡著了。
他們是調息一番,準備把寫好的文章抄答卷上了。
果然,沒過多久,大部分考生便紛紛睜開眼睛,提筆認真的抄錄起來。
萬曆掃視了好一陣,直到李廷機都抄完放下筆了,他這才起身輕手輕腳的走過去,探頭細看起來。
好一篇狀元文章,不但文章內容精彩絕倫,那字也跟打印出來的一般整整齊齊,大小都是一樣的。
他又忍不住微微點了點頭,這才往右走去,經過張甲征、申用懋和楊元祥身邊的時候他又故意停下來看了看。
這三個家夥做的文章那真是一堆狗屎,水平連他都不如!
他之所以在考場上走來走去,還故意看看張甲征、申用懋和楊元祥做的文章,那就是警告張四維和申時行一黨,不要妄圖通過各種手段暗地裏作弊。
殿試結果一出,張甲征、申用懋和楊元祥果然都排在三甲末流。
李廷機、朱國祚、劉應秋則分別排在一甲前三。
曆史上,因為朱國祚的家鄉和申時行的家鄉緊鄰,申時行還故意讓萬曆點了朱國祚來當狀元,想借機拉攏朱國祚。
這會兒申時行卻是不敢吭氣了。
李廷機直接就被萬曆點為狀元。
不過,朱國祚和劉應秋也不錯,文章做的精彩不說,主要內容還是忠君。
萬曆讓餘有才好好把所有殿試文章都細細看了一遍,凡是文章主要內容是忠君的,那都去收為弟子,以為皇黨之根基。
當然,做文章的時候假意忠君,實則不忠君的肯定有。
這個倒是不用擔心,以後他們還有的是機會慢慢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