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戰者們發出陣陣驚歎,既折服於絕世武藝,又震撼於這違背常理的完美容貌。
林川目光掃過身側同樣俊美的飛廉,嘴角泛起玩味笑意。
蘇定方望著擂臺中央傲然而立的身影,額角滲出冷汗。高寵此刻收槍入懷,嘴角微揚:“還要繼續嗎?”
魏犨胸膛劇烈起伏,春秋名將的傲骨在絕對實力前寸寸碎裂。隨著狼牙棒墜地悶響,這場驚世對決終見分曉。
沙場中央揚起漫天黃塵,百斤重的狼牙棒轟然墜地。魏犨五指如鐵鉗般張開,雙腿紮成磐石般的馬步,青銅色的肌肉在陽光下泛著油光。
“叮,魏犨觸發【霸王體魄】,空手狀態下戰力暴增5點。”
高寵單手倒提鏨金槍,槍尖在地麵劃出火星:“就這點本事?”
話音未落,杜迴的開山斧已裹脅勁風劈來,蘇定方的銀槍如毒蛇吐信般封住退路。
三人氣機交織成網,魏犨眼中血芒大盛:“我這招【碎嶽掌】自創成以來,還未有人能站著接下。”隨著係統提示音接連響起,他周身氣勁竟凝成實質化的血色罡風。
林川在場外看得真切,魏犨此刻的戰力數值在特殊加成下已突破124臨界點。
這種程度的爆發力,放眼整個戰國時代也僅有霸王項羽等寥寥數人能夠匹敵。
“來得好。”高寵長嘯震天,虎頭槍幻化出三重殘影。
杜迴的斧刃與槍桿相撞的剎那,竟迸發出金鐵交鳴的火星。蘇定方戰術性地後撤半步,卻仍被餘波震裂護腕。
魏犨抓住瞬息破綻欺身近前,蒲扇般的巨掌直取高寵咽喉。
三人合擊形成的戰陣威壓,竟令方圓十丈內的砂石懸浮半空。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高寵槍勢突變,漫天槍影驟然收束為一點寒芒。
玄鐵重斧與鏨金虎頭槍轟然相撞,並發出震耳欲聾的金鐵交鳴。
杜迴虎口崩裂的瞬間,整個人如同斷線風箏般倒飛十餘丈,重重砸落擂臺邊緣昏迷不醒。
魏犨抓住戰機暴喝:“收手。”聲若驚雷炸響。
他雙臂青筋暴起扣住高寵槍身,硬生生截斷暴雨般的攻勢,為蘇定方贏得喘息之機。
此時眾人分明看到,魏犨額間豆大汗珠接連墜落,雙臂肌肉虯結如老樹盤根,顯然承受著千鈞重壓。
“好力道。”高寵眼中精光暴漲,左手閃電般探出扣住對手腰甲。
在圍觀者驚唿聲中,這位九尺壯漢竟被單手提起,高寵麵泛赤霞怒喝:“起。”
臂彎猛然發力,竟將魏犨高舉過頂。
懸空而起的魏犨麵色驟變,雙腿徒勞蹬踏卻無處借力。
高寵大步流星走向擂臺邊際,聲如寒鐵擲地:“退場。”
話音未落突然撒手,卻在魏犨即將墜地剎那拽住其戰袍後領,卸去七成墜勢。
灰頭土臉的魏犨撐著擂臺青磚,望著收放自如的對手苦笑:“承蒙留情。”
高寵卻已轉身麵對蘇定方,槍尖遙指:“可要再戰?”
此刻蘇定方胸甲已現三道槍痕,先前五人合圍尚不能敵,此刻孤軍奮戰更顯兇險。但見這位老將橫刀當胸,聲震雲霄:“武人可敗不可降。”
刀鋒破空之勢竟比先前更盛三分。
暗藏玄機的係統提示適時浮現:魏犨武力值-3觸發徒手加成,高寵因連戰消耗武力值銳減。
但這些數值波動已無人關注,全場目光皆被這場蕩氣迴腸的對決牢牢牽引。
高寵正要催馬上前,林川的喝令聲驟然響起:“且慢動手。”
金甲將軍聞言勒住韁繩,丈二虎頭槍在日光下劃出半道弧光便穩穩收住。對麵的蘇定方手腕一翻,長刀順勢歸鞘,青石地麵濺起幾點火星。
銚期在臺下暗自鬆口氣,掌心鎧甲已被冷汗浸透。
方才若貿然登臺,此刻怕是早與那昏迷在地的杜迴作伴,這銀甲小將的槍法,當真如驚雷掠空。
林川掃視全場,眼中閃過讚賞之色:“高將軍驍勇無雙,蘇校尉臨陣機變,餘者亦各展所長。待武試畢,我自有重任相托。”
“末將惶恐。”兩位武將抱拳應聲時,躺在地上的杜迴眼皮微顫,引得圍觀眾將忍俊不禁,這已是今日第三個被高寵三合挑落馬背的倒黴將領。
狄仁傑將檀木鎮紙重重壓在案頭,指著卷宗道:“此人文策既有安邦定國之謀,又具縱橫捭闔之才,當為榜首之選。”
對麵李德裕豁然起身,玄色官袍帶起案上墨跡:“狄閣老所選之人行事雖守禮法卻失之機變,治國理政或可稱職,若論外交籌謀。”他抖開手中卷軸,“尚欠火候。”
“亂世當用非常之策。”狄仁傑廣袖帶風掠過十二疊考卷,“若拘泥古法,何日能定鼎山河?”
王猛望著“諸葛量”三字怔神片刻,指節在卷麵上輕叩兩下。身側的魏征瞥見落款,肅然提醒:“王相既識得考生,按製當避嫌。”
“魏大夫所言甚是。”紫袍宰輔會意點頭,將那份竹簡輕輕推向案角。窗外忽起穿堂風,卷起滿室墨香,恰似當年隆中草廬外翻飛的竹簾。
魏征察覺王猛已然會意,順勢看向手中卷宗,遒勁墨跡書寫的“仲由”二字映入眼簾。
見眾人麵露疑惑,王猛撫須道:“此君乃孔門七十二賢之首,世人多喚其子路。”
殿內頓時響起窸窣議論。
魏征指尖輕叩案幾:“可是那位佩劍侍聖的勇毅之士?”他深知兩位宗師淵源,鬼穀門人與儒家嫡傳若起爭端,恐將掀起驚濤駭浪。
“正是。”王猛憶起昔年遊學場景,“當年與家師雲遊齊魯,曾親見仲由執轡護駕,孔聖車駕所至,列國大夫皆倒履相迎。”
這番話令在場官員神色愈發凝重。
狄仁傑與李德裕仍在激烈爭辯,魏征豁然起身:“即刻啟奏公子,本屆三甲破例直入殿試。”
此言既出,爭議聲戛然而止。
眾人皆知,當世能裁定鬼穀、儒家高下的,唯有那位雄才大略的公子。
呂朗捧來鎏金名錄,賈詡清朗嗓音迴響殿閣:“諸葛量、鄧禹、孫伯靈、崔浩、端木賜……”
每念一個名字,便有官員暗自心驚,這份名單幾乎網羅天下俊傑。
當提及潁川書院兩位新秀時,魏征眉峰微動:“寧戰將軍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