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掌握邊軍
夜幕降臨,宮燈初上。
餘謹帶著狄仁傑和李元芳來到皇宮。通報之後,三人很快被引入了禦書房。
趙汝安正在批閱奏折,見三人進來,放下了手中的朱筆。
";臣餘謹,參見陛下。";
";臣狄仁傑,參見陛下。";
";臣李元芳,參見陛下。";
";都平身吧。";趙汝安目光在狄仁傑和李元芳身上掃過,";這就是你要舉薦的人?";
";正是,陛下。";餘謹上前一步,";狄仁傑,並州太原人,二十五歲高中進士。曾任並州法曹參軍、大理寺評事、京兆府法曹參軍。在任期間,斷案如神,平反冤案數十起,深得百姓愛戴。";
趙汝安微微點頭:";朕聽說過他的名字。那個鄭世賢貪汙案,就是他查的吧?";
";正是,陛下。";餘謹道,";鄭世賢身為四品官員,又有權貴撐腰,一般人不敢得罪。但狄仁傑秉公執法,最終將其繩之以法。";
趙汝安看向狄仁傑:";你可知道總監察使的職責?";
狄仁傑抱拳道:";迴陛下,總監察使主要負責查處邊軍貪腐,肅清軍紀。臣若有幸擔此重任,定當秉公執法,不負聖恩。";
";好大的口氣。";趙汝安似笑非笑,";邊軍十二軍,號稱二十萬大軍,將領們個個都是驍勇善戰之輩。你一個文官,如何能讓他們服你?";
狄仁傑不卑不亢:";陛下,臣雖為文官,但斷案無數,從不畏懼權貴。邊軍將領再強,也不過是臣子。若有違法亂紀之事,臣必當查個水落石出。";
趙汝安看了看李元芳:";這位是?";
";迴陛下,";餘謹道,";此人名叫李元芳,武舉出身,曾任千牛衛小旗官。箭術超群,武藝高強。是狄仁傑的得力助手,曾多次在危急關頭救下狄仁傑。";
李元芳上前一步,抱拳道:";臣願追隨狄大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趙汝安沉吟片刻:";邊軍將領不好對付,你們可有把握?";
狄仁傑正色道:";陛下,臣在並州任職時,就曾見識過邊軍的種種弊端。那些將領仗著遠在邊境,無人監管,貪汙軍餉,中飽私囊。有些甚至暗中與北蠻勾結,出賣朝廷機密。";
";臣此去,定當徹查到底,絕不姑息。若有通敵叛國之人,臣必將其繩之以法,以正朝綱!";
趙汝安眼中閃過一絲讚許:";好!朕就喜歡你這股勁頭。";
他轉向餘謹:";愛卿舉薦的人,果然不凡。這個總監察使的職位,就交給狄仁傑了。";
";謝陛下!";三人齊聲道。
餘謹三人離去後,禦書房內一時沉寂。
";梁宇。";趙汝安輕聲喚道。
";奴才在。";梁宇從屏風後走出。
";去把狄仁傑和李元芳的資料都調來,朕要看看。";
";是。";
梁宇很快就帶著兩份卷宗迴來,恭敬地呈上。趙汝安翻開卷宗,仔細閱讀起來。
卷宗上記載了狄仁傑的履曆:並州太原人,寒門出身,自幼聰慧過人。十五歲中秀才,二十歲中舉人,二十五歲高中進士。初任並州法曹參軍,因斷案如神,被大理寺征召為評事。後升任京兆府法曹參軍,三年間平反冤案數十起。
在任期間曾揭發高官鄭世賢貪汙案,又破獲了";並州商團";走私案,震動朝野。
李元芳的卷宗則記載:並州離石人,武舉出身。自幼習武,箭術超群。十八歲中武舉,被選入京營。因箭術出眾,被選入千牛衛。因破獲刺殺案有功,升任千牛衛小旗官。後被狄仁傑舉薦,任並州法曹參軍副手。
曾在";並州商團";案中,隻身潛入商團據點,獲取關鍵證據。又在鄭世賢貪汙案中,三箭射殺欲行刺狄仁傑的死士。
";這兩人的履曆倒是不錯。";趙汝安合上卷宗,若有所思,";隻是,餘謹怎麼會與他們有交集?";
梁宇躬身道:";陛下,奴才鬥膽猜測,或許是因為餘大人曾任邊軍監察使,與並州有些淵源。";
";邊軍監察使?";趙汝安搖頭,";餘謹任的是玄州邊軍監察使,與並州相隔甚遠。";
";那......";梁宇思索片刻,";會不會是餘大人在京中時,曾與狄仁傑有過交集?畢竟狄仁傑在京兆府任職,而餘大人又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兩人或有公務往來。";
趙汝安輕輕敲擊桌麵:";有這個可能。不過,餘謹為何對這兩人如此看重?尤其是狄仁傑,一個京兆府法曹參軍,竟被他舉薦為從三品的總監察使,這可是越級提拔了好幾級。";
";陛下,";梁宇小心翼翼道,";會不會是餘大人想在邊軍安插自己的人?";
趙汝安看了梁宇一眼,笑了笑:";你也開始疑神疑鬼了?";
";奴才不敢。";梁宇連忙跪下。
";起來吧。";趙汝安站起身,走到窗前,";朕方才仔細看了這兩人的卷宗。狄仁傑確實是個人才,斷案如神,剛正不阿。那個鄭世賢貪汙案,朕還記得。當時鄭世賢有多少權貴撐腰,幾乎無人敢碰,卻被狄仁傑一舉拿下。";
";這樣的人,正適合擔任總監察使。至於李元芳,武藝高強,忠心耿耿,也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梁宇道:";陛下英明。隻是......";
";隻是什麼?";
";隻是奴才還是不明白,餘大人為何對這兩人如此看重。";
趙汝安轉過身,眼中閃過一絲深意:";或許,正是因為他們的才能吧。餘謹此人,朕越來越看不透了。";
";陛下是擔心......";
";不必多言。";趙汝安擺擺手,";無論如何,邊軍確實需要整頓。狄仁傑此去,若能肅清邊軍積弊,對朝廷也是一件好事。至於餘謹......";
他的目光投向窗外的夜色:";朕自有分寸。";
迴到府邸,餘謹將狄仁傑單獨留下,李元芳則在外守候。
";狄大人,今日之事,陛下已經應允。但有幾點,我必須再次叮囑。";餘謹神色凝重。
狄仁傑正色道:";大人請講。";
";此去玄州,表麵上是查案肅清,但更重要的是一步步騰出位置,讓我們自己的人取而代之。";餘謹壓低聲音,";邊軍十二軍,我們需要逐步掌控。";
";大人放心,下官明白。";
";但不可操之過急。";餘謹提醒道,";陛下一定會有眼線盯著你,甚至可能就在你的幕僚之中。千萬不要表現出與我過於親密的模樣。";
狄仁傑微微一笑:";大人是擔心陛下猜忌?";
";正是。";餘謹點頭,";你我之間的關係,在外人看來,不過是舉薦與被舉薦。若是表現得太過親近,難免引人生疑。";
";下官明白。";狄仁傑拱手道,";在外人麵前,下官隻會表現出對大人的敬重,絕不會有半分逾矩之處。";
";好。";餘謹滿意地點頭,";那就這樣定了。三日後,你便啟程前往玄州。荀彧和李存孝那邊,我已經打過招唿,他們會全力配合你的行動。";
狄仁傑抱拳告辭。
望著狄仁傑離去的背影,餘謹眼中閃過一絲深意。邊軍,終將是他的一步重要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