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聚會的事,吉爾伽美什驅動維摩那,準備跑路了。其實在剛才的戰(zhàn)鬥中,他除了最後的底牌以外,基本上已經盡全力了,就連全知全能之星都沒有一刻停歇。
但是【亞瑟王】明顯沒有發(fā)揮出全部的威能,這就是最讓吉爾伽美什不爽的事。
剛剛摩根準備出手時,吉爾伽美什急忙叫停了戰(zhàn)鬥,因為單單打一個【亞瑟王】還能僵持,要是摩根再擔當“機載炮臺”,他就隻能用最後的底牌【乖離劍】了。
是他自己找來幹架的,反而率先被逼出底牌,未免太過難看。臨走之際,吉爾伽美什突然想到了什麼,說道:
“l(fā).l.,征服王那邊就由你去邀請吧,能找到他的位置吧?”
“哼,你在命令我嗎?”
吉爾伽美什和魯魯修都屬於那種“老子就是天下第一、老天爺見到我都得彎腰低頭”的人。
隻不過魯魯修平時比較矜持,外表看上去沒有吉爾伽美什那麼張狂,但他心裏的傲氣比誰都高。
今天初次見麵,兩人互相都有點看不順眼的感覺。
“怎麼?你怕了?不敢去邀請征服王嗎?”
“拙劣的激將法……但是我會去的!
“那就好,另外,言峰綺禮的賬我將來會給你算的!那是我看好的玩具,結果你卻把他毀了!
說完,吉爾伽美什就駕駛著維摩那飛走了。
魯魯修和c.c.操控【亞瑟王】平穩(wěn)落地。三人爬出駕駛艙後,摩根不解地問道:
“吾子,為何阻止我釋放寶具,而將他放走?”
剛剛摩根已經在聚集魔力,準備給吉爾伽美什來個狠的了,但被魯魯修阻攔了下來。
魯魯修說道:
“吉爾伽美什擁有類似於c.c.的能力,是預知未來還是讀心之類的東西。
剛剛在空中,吉爾伽美什的座駕靈活性和速度都很高,大概率是打不中他的!
摩根臉上的不解消失了,讚歎地說道:
“不愧是吾子,有勇有謀,比亞瑟強多了!
c.c.故作嘔吐狀,以表自己被惡心到了,一說到阿爾托莉雅,摩根都會表現出很不滿的樣子;一說魯魯修,不管他做了啥,摩根都能硬誇。
但摩根現在是狂戰(zhàn)士職階,腦子比較虎,沒看懂c.c.的暗諷,隻是疑惑地問道:
“暈機甲了嗎?需不需要我調製一些緩解頭暈的魔藥?”
這些天,摩根已經漸漸放下了對c.c.的成見,因為她發(fā)現c.c.是真的愛著魯魯修,而不是想要蠱惑魯魯修的壞女人。
“咳咳,不用了不用了,我緩一會就好了,謝謝。”
魯魯修對著兩女說道:
“天色已晚,你們迴去休息吧,既然已經把【亞瑟王】拿出來了,我直接去通知征服王,很快就迴來!
這些天c.c.沒少出力,打了好幾場戰(zhàn)鬥了,需要好好休息。c.c.和摩根都點點頭,魯魯修一個人重新進入駕駛艙,然後飛向了冬木市近郊的某個小別墅。
韋伯的想法確實是很好,以普通人家作為自己的掩護,如果沒有斯托蕾雅,魯魯修也根本找不到韋伯的藏身地。
最近斯托蕾雅好像在“進化”,在黑客方麵的能力越來越強了。
伊斯坎達爾之前在網上發(fā)表過這種言論,“我是征服王,給我50讓我買戰(zhàn)鬥機,等我征服世界就封你做大臣”。
當時他的和韋伯的位置就被斯托蕾雅鎖定了,而他們還毫不自知。魯魯修也可以讓斯托蕾雅給伊斯坎達爾發(fā)個消息,讓他明天參加聚會,但那樣伊斯坎達爾可能會覺得沒有誠意,就不會去,所以魯魯修還是決定親自跑一趟。
其實如果不是吉爾伽美什突然到訪,魯魯修是準備在今晚,就把伊斯坎達爾和他的禦主送出局。
【亞瑟王】以超越音速的速度,飛向伊斯坎達爾的藏身地,在距離兩百多米的位置,他就降落在一片樹林,然後將機甲收迴了係統(tǒng)背包。
伊斯坎達爾和韋伯藏身在普通人的家裏,就連遠阪時臣都看不起將普通人牽扯進魔道紛爭的魔術師,魯魯修自然也不會直接開著機甲去通知伊斯坎達爾。
他步行了幾分鍾後,來到了那個小別墅。
伊斯坎達爾早已在門口等候,旁邊還站著迪盧木多。
對於迪盧木多的出現,魯魯修稍微有點意外,他不知道韋伯跟肯尼斯之間的複雜關係,但很快,他就猜到了肯尼斯大概率是韋伯的老師。
一個是時鍾塔的君主兼學科主任,一個是時鍾塔的學生,是師生關係很正常。
伊斯坎達爾和迪盧木多看到來的人隻是一個看起來很帥氣的青年,感覺很困惑。
肯尼斯布置的偵查結界反應有不明物體快速從空中降落在附近,他們還以為是從者,所以在門口嚴陣以待,但這個青年怎麼看都不像是從者,身上沒有絲毫鬥氣。
迪盧木多如同一條看門狗,厲聲問道:
“來者何人?”
魯魯修在距離伊斯坎達爾和迪盧木多五米處停下,沒有絲毫廢話,說到:
“我乃摩根的禦主,特來通知一件事。明晚,在愛因茲貝倫家的領地,就是冬木的那個廢棄古堡,有一場聚會,騎士王、英雄王都會到場,別缺席哦!
聽完,迪盧木多和伊斯坎達爾收起敵意。伊斯坎達爾笑著說道:
“哈哈哈,原來如此,如此盛情相邀,我征服王伊斯坎達爾肯定會去的!
吉爾伽美什是英雄王,伊斯坎達爾是征服王,阿爾托莉雅是騎士王或者亞瑟王。魯魯修在係統(tǒng)裏的認證是“黑魔王”,因為他的天賦技能叫這個。就連魯魯修自己都感覺有點過於中二。
吉爾伽美什他們幾個自我介紹時能大大方方說自己是什麼什麼王,但魯魯修有點難以啟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