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臺大人說話算話,真賞了趙安。
不是趙安夢寐以求的學曆和府裏的正式工作,而是紋銀三百兩。
大手筆了。
頂得上趙安明麵上十年工資。
用三百兩換一個“十全武功”和“十全老人”的偉大稱號,對知府大人而言不是穩賺不賠,而是賺大發了。
兩位大席師爺一致認定隻要折子遞上去,府尊不必等到明年就能高升。
總督級別的製臺大人不敢想,那太高了,不現實。
主管一省軍民的撫臺大人也不奢望,但布政衙門的藩臺大人、按察衙門的臬臺大人是有可能的,起碼也得升個道臺。
不過知府大人對於高升道臺、臬臺甚至主管一省的布政藩臺沒多大興趣,他想要的是兩淮鹽政的位子。
那位置看著品級不高,可了不得的很,你就是做一任巡撫都不及人家幹一年的。
就是現任兩淮鹽政阿克當阿是內務府下來的,內務府又是和珅和中堂的盤子,所以即便之前靠查抄鹽商混了個辦事得力的評價,又有做江寧將軍的女婿撐腰,知府大人還是覺得自己未必頂得了阿克當阿。
如果說皇上是大清的太陽,那和中堂就是大清的月亮。
月亮在上,任你有多大的夢想也是不能自由飛翔的。
然而現在不同了,有了這道令人擊節稱奇可謂千古第一的祝壽折,問鼎兩淮鹽政就是五五開。
縱使還是不能如願,到省裏坐把交椅這輩子也算值了。
一高興,三百兩說賞就賞,區區三百兩在知府大人眼中也就是兩三文。
兩三文就能把一個優秀人才留住,這買賣到哪做?
要不是顧著甘泉知縣的顏麵,知府大人說不定直接就把人“扣了”,而不是同之前說的那般讓人在經曆司協調府縣之間的關係,主要工作仍以縣裏為重心。
領了賞銀的趙安其實也是很肉疼的,“十全老人”和“十全武功”是乾隆自己給自己的評價,也是對他這輩子的蓋棺定論。
為了完成這個心願,快死的乾隆可謂費了不少腦筋,偏是連和珅這個肚中蛔蟲都猜不透他的心思,最後實在沒辦法隻能不要臉的自號了。
現在有人提前精準把住了乾隆的脈,捏準了他那顆騷動的心,就如同癢癢的很,有人及時送來止癢癢撓,你說乾隆他開不開心。
一開心會怎麼看這個幫他止癢的人?
這麼一樁足以飛黃騰達的好事卻被自己拱手送人,趙安能不遺憾麼。
沒辦法,誰讓他現在隻是個無品無頂戴的小小書辦,就算他混成了七品知縣也沒法直接拍乾隆的馬屁。
世間馬屁千萬種,但不是人人都有資格拍的。
說難聽點,這會就算是賣國也輪不到趙安頭上。
轉念一想,相比七品縣令,從四品的知府大人前途無疑要燦爛的多,要是知府大人憑借這樁天降好事升到省裏去,自個不也能跟著到省城混?
知府大人再忘恩負義,起碼也得給他這個“恩人”弄個省城街道辦主任幹幹吧。
再次迴到經曆司的趙安不是空手來的,而是大包小包的抱了一大堆禮物進來。
是他特意跟崔知事告假去外麵買的,經曆司當值不當值人員共59人,每人一份,均價值二兩六錢。
很會來事。
搞的經曆司相當轟動,人人都對新來的趙書辦誇讚有加,趙安嘴裏也始終掛著一句話:“學生初來乍到,還請諸位大人、同僚多多關照!學生若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有什麼做錯的地方,也請各位能夠多多指正,多多提點。”
大人說的是正九品知事,同僚則是跟他一樣無品無頂連未入流都算不上的科員書辦。
伸手不打笑臉人,伸手更不打送禮人。
如此懂事的趙安自是贏得經曆司眾人的認可,加之聽說知府大人賞了這小子三百兩銀子,弄的不少人以為趙安的靠山就是知府大人,對他別提多客氣了。
跟縣衙那幫人的態度截然不同。
真應了老話坐的位置越高,對人越是和氣。
官如此,吏如此,辦事的也如此。
知府大人那邊眼下的重心工作是忙著給皇上祝大壽,除了快馬加鞭讓折差將趙安擬就的千古一折送往京師呈通政使司外,聽說還花重金請了揚州有名的三慶徽班入京給皇上他老人家唱個三天三夜。
趙安聽說後想了想,估計這個徽班入京可能就要誕生前世有名的京劇了。
沒興趣打聽相關事情,因為他的事太多。
由揚州知府交辦,府經曆司牽頭協調,江都縣、甘泉縣具體承辦的授予優秀商家名優產品活動已經正式開啟。
活動基本是以趙安提交的報告為主,府裏適當做了一些完善。
主要是針對名優產品的入選標準和價格進行的完善,另外在府臺大人提議下將活動範圍從甘泉縣提交的製布業擴展到除鹽業以外的所有行業。
府縣一致認定揚州名優產品價格為一萬兩,揚州馳名商標價格為三萬兩。
前者暫授三十家,後者暫授十家。
所得認證款項府裏抽六成,縣裏抽四成。
也就是說總共六十萬兩的認證費用府裏要拿三十六萬兩,縣裏隻能拿二十四萬兩,攤到兩縣頭上一家十二萬兩。
黑是黑了點,可官大一級壓死人,縣裏隻能捏著鼻子承認。
本著自願原則,由江都、甘泉縣組織人員到各大行會通知,再通過商家報名、縣衙核準資質,最後由府衙評出最終入選商家的方式進行。
趙安這邊具體負責甘泉縣的事,每天除花一個時辰到府經曆司匯報情況,了解相關動態外,就是在縣認證司組織人員挨家挨戶通知,耐心將府縣相關精神和此事對商家的好處做詳細解釋。
世間之事熙熙攘攘皆是為了一個利字,誠如趙安所料,各大行會在聽說府裏要組織本府特色名優產品評選後,頭腦靈活的商家立時從中看出商機,因此參與的積極性很高。
但是對府裏製定的認證費用感到無法接受,因為太貴。
結果造成一個大家都不想看到的局麵,參與報名的商家很多,交錢的卻是一個沒有。
你看我,我看你,都在等著官府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