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醒來,薛玖發現自己睡在床上。
不怪薛玖睡得死,每天晚上鍛煉半個時辰以上,不好睡才怪,不過也體現了便宜老子的父愛。
看著一邊睡著的兩個弟弟,正橫在床上,隻能說父愛有點,但是不多。
本來薛玖是有單獨一間房子的,不過薛收住了,所以他們三兄弟擠在一起。
想想寒冷的冬天,還有擁擠的木床,薛玖決定建議便宜老子修一個火炕。
如今的床也叫榻,也就是小矮子偷學的榻榻米,隻不過床頭床尾有桿,可以掛帷幔,條件好的在床前還會有屏風,用來掛衣服,也是遮擋視線,因為條件好的會有丫鬟在房間睡覺,隨時準備伺候人。
“阿耶,盤幾個火炕吧!”薛玖一邊洗臉一邊說道。
薛道真放下手裏的石鎖,不解的問道:“火炕是啥?”
火炕具體做法,薛玖也不知道,不過大致上能夠想象出來。
“就是用磚頭碼的床,隻不過中間是空的,床下可以生火,後麵排煙,等天氣冷的時候,就可以把炕燒熱,冬天睡在上麵就再也不冷了。”薛玖比劃著講解道。
薛道真想了一下道:“就是把床換成灶臺一樣是吧?”
“對!對!隻不過這灶臺不用燒那麼久,炕熱就可以了,裏麵的炭火就能保證大半夜都是暖和的。”薛玖連連點頭道。
坐在屋簷下的薛收,一拍大腿,高興的說道:“小玖這個辦法不錯,比火牆要好。”
宮裏就有火牆,厚厚的牆壁是中空的,牆外生火,把牆壁燒得滾燙,屋裏自然也就熱了。
這種火牆,外厚內薄,所以屋裏很快就熱起來,而且沒有煙味,說起來比西方的壁爐要好,隻不過需要人在屋外生火,注定隻有有錢人才能享受。
“先弄一個火炕吧,初一十五擠著睡不冷。”薛道真遲疑了一下道。
明白他這是想節約成本,薛玖想了想也沒有勉強,等自己賺到錢,買磚頭都弄上就是,反正現在距離冬天還有好幾個月。
早上還是紮馬步,薛道真在玩石鎖,本來薛玖也得用石鎖來打熬力氣,不過他現在改成了俯臥撐,蛙跳,仰臥起坐,引體向上這些運動。
如果問長安什麼樹最多,那肯定是棗樹,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因為大棗是為數不多的幾種甜食,不但能熬粥,做糕點,還能曬成幹果。
大棗和石榴,這是中原最喜歡的兩種果實,不止是因為它們味道好,還因為它們寓意非常好,石榴多籽,寓意多籽多福,大棗自然是早生貴子。
薛家院子裏也有兩棵二十年份的大棗樹,橫著那根枝幹都已經被薛玖摸出了包漿。
薛道真一開始還反對薛玖的鍛煉方式,親自試過之後,立即讓薛玖不要在外人麵前展露,列為薛家秘傳。
對於這些東西的來源,薛玖推給了家中藏書,至於書哪裏去了,我也在想這個問題。
打熬身體,薛玖沒有絲毫偷懶,他很清楚,這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別的不說,強健的身體,至少沒那麼容易生病。
薛家父子累得大汗淋漓,鄭家卻非常熱鬧,找了小半天都沒有找到臭味來源,天黑之後,隻能暫時作罷。今天鄭仁禮一家,幾乎都是被臭醒的,而且臭味比昨天濃鬱了許多。
“找!馬上給我找出來,到底是哪裏臭!”鄭仁禮大怒道,那怒聲在街道上都能聽到。
沒人願意在如此臭的地方生活,這下尋找臭源就更加認真。
終於,有一個趴在地上尋找的家丁,看到地上有兩個螞蚱不對勁,湊近之後,發現臭味更重。
找到原因,鄭家就開始掘地三尺的尋找螞蚱,然而即便抓走螞蚱,臭味也不可能一時半會消失。
螞蚱體積小,任何一個犄角旮旯都能藏起來,抓不完,根本抓不完。
鄭仁禮臉色鐵青,家裏出現如此多螞蚱,還是帶臭味的,不用想都知道這是有人故意幹的,而做這事的人很肯定就是薛家。
被惡心得不輕,但這事沒有證據,鄭仁禮隻能狠狠的蹬腳,咬牙切齒的說道:“搬家!去告訴後院,馬上搬到通大坊,家裏的東西都別動,過去重新置辦。”
鄭仁禮居住永興坊,就在皇城左側,而通大坊已經在長安城最南麵,靠近城牆了。
居住通大坊,雖然出城方便,但是要參加朝會就不方便了,而且那邊居住的人,很少有官員,想與同僚喝酒都找不到人。
“薛家用這種手段來惡心我,看來玉財確實是失手打死的,而並非有意。”鄭仁禮心裏暗自想道。
不知不覺中,鄭仁禮已經幫薛家減少了仇恨度。
鄭仁禮氣衝衝的搬家,鄭繼伯卻不知道自己家,正在被圍觀。
作為太子妃的父親,他居住在皇城邊上的務本坊,務本坊很大,東西700米,南北長500米。開東西兩坊門,無南北坊門,中央有東西橫街。坊以西最高學府園子監所在地,裏麵還有國子學、太學、四門三個學校,整個長安勳貴家裏的孩子,基本都在這裏讀書。
鄭家不但位置也很好,而且很大,前後都有門,右側也有門,隻有左側是客房,並沒有開門。
左側雖然是一個巷子,但是往來的人很多,而且識字的人也很多,看到鄭繼伯圍牆上貼的楹聯,都不由瞪大了眼睛。
楹聯起於西晉,,雖然小眾,但是不少讀書人還是挺喜歡的,畢竟這比詩詞要好玩,寫詩不容易,但是楹聯可以很短,很常見,而且可以多人一起參與,你出上聯,我們對下聯。
鄭家這副楹聯,居然還有橫聯,這還是第一次出現,因此圍觀的人很多,都在議論這種形式的楹聯,感覺挺有意思的。
“這個橫批,真是畫龍點睛之筆啊!”有人感歎道。
“盧兄高見,剛才我隻覺得新奇,你這麼一說,就讓我茅塞頓開啊!”
“諸位仁兄,鄭家為何貼如此一副楹聯於此呢?”有人壓低聲音問道。
“無功受祿一步登天!鄭繼伯這是很得意啊!”
“別人有個太子妃女兒,活該如此,這事羨慕不來。”
“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