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王珂的難題
那年來京城的時候,吳維就已經打聽過南王府到底是個怎麼迴事,知道現在的南王妃是老王爺續娶的繼室。
俗話說的好,有後娘就有後爹,南王爺以前對蘇琪這個獨子還挺好的,可是自從續娶了這位南王妃之後,對蘇琪的態度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但蘇琪是南王府的獨子,地位無人可以撼動,有時候吳維就不明白了,以蘇琪這麼好的條件,在那個家裏怎會過得如此。
現在聽張少保說完,吳維更是一臉不可置信的看著蘇琪。
“你這腦子到底是咋長的,這麼好的機會擺在你麵前,你竟然打算就這麼錯過了。”
聽到吳維的話,三人都一臉不解的看著他,怎麼他們聽吳維說,好像蘇琪錯過了什麼大好事,他們沒聽錯吧。
“首先你要知道你是南王府唯一的繼承人,你無論再怎麼折騰,你爹跟你繼母再怎麼不喜你,以後這王府還是得你繼承。
除非你那後娘再給你生一個弟弟,不過她嫁進來這麼些年都沒有生,想來是生不出來了。”
王珂跟張少保點頭,確實,倒是蘇琪目光微閃,吳維看到了,想來現在這位南王妃不能生,這當中應該有什麼事發生,不過這不是他關心的。
“如果我是你被人這麼冤枉,反正這鍋背都背了,一定要把這事給落到實處,不然那多冤啊。”
聽到吳維的話,三人都震驚了。
從小到大他們學的就是百善孝為先,在別的事上有時雖說渾了些,但現在的南王妃好歹是蘇琪的繼母,蘇琪不承認都不行,世人認,若是蘇琪真的把人打了,外人會怎麼看他。
“這不好吧?”
張少保猶豫著說道。
吳維手一攤。
“反正打不打這鍋都背了,不打白不打。
繼母那算什麼玩意兒,你承認她就是,你不承認她什麼都不是。”
吳維有時候都挺不理解蘇琪跟王珂的,兩人怎麼就把日子給過成了這樣。
蘇琪雖然平時在府裏折騰,可是打那毒婦的事他還真沒做過,可是吳維說的也沒錯,這鍋他背都背了,不把這事落實那他多冤。
想著迴去他就把人給揍一頓,不打白不打。
這麼一想,蘇琪頓覺心情舒暢。
看到蘇琪的改變,吳維又繼續道:“我記得京城的大夫好像都是男的吧,俗話說男女授受不親,你那繼母身上有傷,被那麼多男大夫看了,她的名聲還要不要了。”
三人都一臉震驚的看著吳維,這點他們怎麼就沒想到。
從吳維話中三人想到了很多,這要是蘇琪迴去真把人打了,再放出消息說他那繼母被那麼多男大夫看了,就算南王妃再怎麼不甘願,也會讓人澄清大夫說的有誤,她身上並無傷。
她要是不解釋的話,那就等於承認她被那麼多男大夫給看了,這名聲真的要掉一地。
反正不管怎麼說,這啞巴虧南王妃是吃定了。
張少保朝吳維豎起了大拇指。
“要說損,還得是你小子損。”
蘇琪都能想象得到他這麼做之後,他那繼母跟他爹會氣成什麼樣,想想他就開心。
幾人正聊著就有夥計上菜,這菜是早就點好的了,在等吳維的空檔後廚那邊已經做著了,這會剛做好,四人十多個菜點的還不少,吳維拿起筷子開始吃。
這兩天在家裏吳維都沒吃好,今兒可以好好的吃一頓。
蘇琪這會看吳維是看哪哪順眼,一點也沒有他剛進包間時的模樣。
“吳維,你多吃些。”
“嗯,這家的菜不錯,你們也趕緊吃。”
“你也跟吳維說說我的事。”
王珂這話是看著張少保說的,張少保無奈了,他現在都成嘴替了,就好像他們沒嘴似的。
不過心裏腹誹歸腹誹,那嘴巴巴就跟吳維說起王珂的事,眼睛比王珂這當事人還亮。
“王珂的身份你知道吧?”
吳維一邊吃菜一邊點頭。
“知道啊。”
王珂倒是一點不意外吳維知道他的身份,他這麼聰明,怎麼可能會不知道。
盡管王珂並不想承認我吳維比他聰明,但這是事實,是他否認不了的。
“王珂的叔父輩,還有他兩個哥哥都去打蠻子戰死了,現在將軍府就剩下王珂跟他母親,還有兩個嫂嫂跟底下的兩個侄女。
這些事情你應該也知道,那我就不多說王珂家的事了。
現在難就難在,前兩天宮裏傳了旨意,讓王珂五日後去鎮守邊關,還是以小兵的身份,到今兒已經過了三日,若無意外的話,他後日就要出發去往邊關。”
這事吳維還真就一點都不知道,可吳維最奇怪的是,這朝中當真就沒有人了嘛,王家可就隻剩了王珂這麼一個獨苗苗,怎麼還要派他去鎮守邊關,還是以小兵的身份,王珂現在走的可是文官的路子。
吳維這麼想,也就把自己的疑惑說了出來。
這其中的內情張少保還真是不知道,王珂隻得迴答吳維的問題。
“早些年我祖父跟我爹在朝中得罪了不少的人,那些死對頭自然是巴不得我們王家斷子絕孫。
這事是他們向皇上提的,本來皇上也沒同意,不過楊太傅同意了,皇上就下了旨讓我五日後出發。”
這下吳維算是明白了,先有王家的死敵提出提議,然後楊太傅同意皇上便下了旨,讓王珂去鎮守邊關。
王家的死敵很好猜,巴不得王家斷子絕孫,而楊太傅的心思嘛吳維也猜的出來。
朝堂外的百姓又怎麼會清楚裏麵的內情,聖旨一下,百姓們隻會罵皇帝不做人,王家就這麼一根獨苗苗了,還讓他去鎮守邊關。
罵名全部由皇上擔著,楊太傅連根毛都傷不到。
但這局不好破呀,聖旨豈是那麼容易更改的,但若是聖旨不改的話,王珂後天就要以小兵的身份去鎮守邊關。
“這事你容我想想。”
吳維一邊吃著飯一邊思考,其實王珂這事他也不是沒法子解決,可難就難在聖旨下了,要是一個不好,那可是把皇帝都得罪了,所以他得想一個兩全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