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風(fēng)和日麗,長安城如往常一樣繁華。
長安的各個坊內(nèi),都悄悄的被立起了一根大木柱子。
這木柱子大概有十米這麼高,一個成年人環(huán)抱不過來。
“哎呦,好大的杉樹啊,怕不是得有五六十年了。”
周圍的百姓也被這些柱子吸引,不停的指指點點討論著。
而這些柱子正是杉木,是李青特意找人從附近的秦嶺山脈運過來的。
杉木不僅結(jié)實,而且長得比較直,高度也夠。
附近的山脈裏,最符合李青要求的樹木。
隻見大部分杉木上麵,都已經(jīng)被安裝上了一個黑色方形的物體。
隻有少部分杉木,此刻正有人在上麵操作。
一根黑線連著一根根杉木,百姓們隨著黑線的方向望去,發(fā)現(xiàn)這黑線正是連向皇宮方向。
“這又是什麼新奇玩意。”
圍觀的群眾中有人好奇的問道。
“不知道,早幾天就看到有人在搗鼓這些了。”
身邊的人同樣很是好奇。
“嘿嘿,這東西可厲害了。”
看到眾人都不知道是什麼,其中一人立刻開始炫耀起來了。
“哦?難道你知道這是什麼?”
聽到此人說的話,眾人都被吸引了過來。
“嘿嘿,我當然知道了。”
看到眾人的目光匯聚到自己身上,此人開始炫耀了起來:
“前幾天陪我家主人去李家村取車,我在李家村見過此物。聽李家村的村民說,這神物叫音響,可以千裏傳音。”
“噝~”
聽到千裏傳音四個字,眾人都很震驚。
雖然大家最近在長安大街上,也見過不少稀奇古怪的車。
隻要是高深的機關(guān)術(shù),也就能造出那樣的車子。
所以眾人雖然稀奇,也不過於震驚。
但是這個千裏傳音,已經(jīng)超出了眾人的認知。
“真的,假的啊?能有這麼神奇的東西嗎?”
有人開始質(zhì)疑道。
“絕對是真的,那天是我親耳聽到的,這音響發(fā)出的聲音,能傳好幾裏呢。”
看到有人不相信自己的話,此人就著急了,拍著胸脯保證。
“敢問你家主人是?”
眾人詢問道。
聽到眾人問起了自家主人,此人立刻昂首挺胸,自豪的說道:
“我家主人乃是平陽公主和譙國公之子,柴令武。”
“原來是平陽公主的家仆,幸會幸會。”
眾人一聽此人身份,趕緊拱手道。
在初唐的皇室子弟中,平陽公主的名望可以排得上前三。
百姓們都很尊重這個早逝的公主。
所以看到此人搬出公主的名字,眾人對他說的話,已經(jīng)深信不疑了。
因為這個時候的家仆,對於主人的名聲看得比自己的命都重要。
“按照你說的這樣,這絕對是個神器。”
眾人聽了之後。
對這個叫音響神器,充滿了期待。
為了這次騎行大賽,李青也是下足了功夫。
為了讓長安百姓,能夠知道實時賽況。
上次迴去的時候,李青特意準備了一大批音響。
為的就是能在長安城各個坊市,都能安裝上音響。
讓所有百姓都能接收到音響的聲音。
當然也不隻是為了比賽,音響的安裝,也是有很大的政治意義的。
這次的傳達室,李青放在了皇宮裏麵。
就在太極殿的一個小房間裏。
古往今來,政令下達不到底層,一直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而李青當時考慮比賽的時候,就已經(jīng)考慮讓音響覆蓋全長安城了。
這樣以後有什麼惠民的政策,可以直接由李世民傳達到百姓那裏。
不僅能夠讓老百姓得到第一手的消息,還能增加李世民在百姓心中的聲望。
果然,李世民聽了李青這個想法的時候,也是拍手叫絕。
這種方式如果運用得當,那麼皇帝的權(quán)力將大大的增加。
曆史上在宋朝之後,皇帝的權(quán)力才慢慢的大了起來。
宋朝之前如果沒有能力的話,皇帝的命運其實很慘的。
到了唐朝後期,更是出現(xiàn)了太監(jiān)殺皇帝的事情。
所以對於加強中央集權(quán)的措施,李世民還是比較喜歡的。
如果皇帝經(jīng)常用傳達室傳達政策,光是民望方麵就能增加很多。
在音響工程完成的第二天,李世民通過音響傳達了他的第一項政策。
“喂~喂~,長安的百姓們,朕乃李世民。
今天通過這最新的方式,向全長安乃至全國的百姓傳達一項政策。”
聽到頭上的黑色箱子傳出來了聲音,很多百姓都很是驚奇。
都覺得這黑色箱子真是太厲害了,陛下人在皇宮,聲音就能傳遍長安城。
經(jīng)過了短暫轟動之後,很多人都安靜了下來,仔細的聽著陛下下麵說的話。
“朕自登基以來,深感百姓生活不易,皆為生計辛勤奔波。
固朕決意,自即日起,免除全國百姓未來三年之半數(shù)賦稅,
以解民困,望百姓能安居樂業(yè),倉廩漸盈。
各級官府務(wù)必謹遵此令,不得有誤,欽此!”
李世民說完,就關(guān)閉了麥克風(fēng)。
整個長安城好似瞬間安靜了起來。
緊接著又像是水滴進了油鍋一樣,瞬間沸騰了起來。
“陛下萬歲。”
“陛下真是千古明君。”
“以後誰要是敢說陛下的壞話,我第一個不答應(yīng)。”
隨著說話聲此起彼伏。
大部分長安百姓,都朝著皇宮的方向,參拜了起來。
都是本本分分的老百姓,想要的不過是活下去而已。
誰要是對他們好,他們就支持誰。
而留在長安的五姓七望的負責(zé)人,聽到這些話之後,則是又驚又怕。
驚的是,李世民竟然有如此手段,讓聲音傳出去這麼遠。
怕的是,手握如此神器,早晚有一天百姓們會隻知皇家,而不知有他們五姓七望了。
當天中午,長安城百姓的反應(yīng),就已經(jīng)被擺到李世民的案上了。
看著百姓們大部分都讚揚和崇拜自己,李世民也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高興。
對於一個皇帝來說,還有什麼比百姓的讚揚,更值得讓人高興的呢?
而這個政策,也不是李世民一時興起,而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
為了恢複民生,他和朝臣們的商議了許久。
最後才商議出這樣一個惠民政策。
同時他也是從心裏感謝李青。
要不是李青跟皇家做了這麼多生意,李世民還真沒有底氣敢全國賦稅減半。
李世民跟心腹們也計算過了,如果精鹽推廣到全國,即使定價很低,國庫的收入也將在幾年內(nèi)翻倍。
所以即使賦稅減半,李世民絲毫也不心疼。
畢竟對於皇帝來說,民心才是最珍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