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像瘟疫一樣蔓延,迅速侵蝕著李世民在百姓心中剛剛建立起來的形象。
原本那些因為精鹽降價和無毒煤炭而對李世民感恩戴德的百姓,也開始動搖了。
皇宮,禦書房內。
李世民臉色鐵青,手中的茶杯被捏得咯咯作響。
“砰!”
他猛地將茶杯摔在地上,碎片四濺。
“這群混蛋!真是該死!”
李世民怒吼著,聲音中充滿了憤怒和無奈。
他怎麼也沒想到,這些無恥的流言,竟然會對自己的聲譽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
他努力推行新政,為百姓謀福利,卻落得個如此下場。
李世民心中充滿了憋屈和憤怒,他想盡了各種辦法。
他下令嚴查流言的源頭,想要找出幕後黑手。
他派人到街頭巷尾辟謠,試圖澄清事實。
然而,這一切都無濟於事。
流言就像長了翅膀一樣,越傳越廣,越傳越離譜。
李世民的努力,在洶湧的輿論麵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長孫無忌站在一旁,看著李世民焦躁不安的樣子,心中也是憂心忡忡。
“陛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啊!”
長孫無忌躬身說道。
“這些流言已經嚴重影響了您的聲譽,必須盡快想辦法解決才行。”
“朕也知道,可是現在根本查不到源頭,怎麼解決?”
李世民煩躁地揉著太陽穴,一臉的疲憊。
他感覺自己就像陷入了一個泥潭,越掙紮陷得越深。
“陛下,不如我們去找李青商量一下吧。”
長孫無忌猶豫了一下,提出了一個建議。
“他一向點子多,說不定有什麼好辦法。”
“李青?”
李世民一愣,眼中閃過一絲亮光。
“朕也是氣昏頭了,怎麼把他給忘了。”
他猛地一拍腦門,懊惱地說道。
李青新奇的想法多,他是親眼見識過的。
或許,李青真的能有什麼辦法,幫助自己渡過這個難關。
李世民快步走到桌案旁,從一堆奏折中抽出一塊對講機。
他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心情,這才按下了通話鍵。
“賢侄,速來宮裏一趟,有事找商議。”
李世民的聲音通過對講機,清晰地傳到了李青的耳中。
此時的李青,正埋首於一堆資料之中。
他仔細地整理著關於土豆和紅薯的種植方法,力求每一個細節都準確無誤。
“這個時候叫我進宮,難道是出了什麼事?”
李青心中疑惑,眉頭微微皺起。
他放下手中的筆,站起身來。
不敢有絲毫耽擱,李青立刻喚來了正在院中練武的李大虎。
“大虎,開車,進宮!”
李青沉聲吩咐道。
兩人快速上車,一路疾馳,直奔皇宮而去。
很快,他們便來到了太極殿前。
李青快步走進大殿,隻見李世民正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臉色陰沉。
“二叔這麼著急叫我過來,是出了什麼事嗎?”
李青開門見山的問道。
“賢侄,快坐。”
李世民指了指一旁的椅子,示意李青坐下。
李青依言坐下,目光注視著李世民。
“賢侄啊,你可知道最近長安城裏的流言?”
李世民問道。
“流言?”
李青一愣,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
“什麼流言?”
最近天氣驟然變冷,寒風刺骨。
李青也因此減少了外出,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比較暖和的家中。
李家村的村民們,最近也都一門心思撲在產業發展上,忙得熱火朝天。
所以,關於長安城內的那些流言,李青還真沒怎麼聽說。
就算有少數村民從外麵聽到了些風言風語,迴到村裏說起時,大家也都嗤之以鼻。
根本不相信當今陛下會是流言中說的那種人。
畢竟,在李青的潛移默化影響下,李家村村民們的思想覺悟和政治站位,都還是挺高的。
“就是關於朕的一些流言。”
李世民沉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和憤怒。
“說朕殺兄弒弟,霸占兄嫂弟媳,謀朝篡位,得位不正!”
李世民將流言的內容,一字一句地說了出來。
“什麼?”
李青聽到這些話,頓時大吃一驚,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
“竟然有這種事?”
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些流言說得不假,但也太膽大了吧。
句句戳中李世民的軟肋,怪不得他這麼生氣。
“是啊!”
李世民長歎了一口氣,眉宇間盡是愁容。
“這些流言已經傳遍了整個長安城,對朕的聲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他無奈地說道,聲音中充滿了憂慮。
“二叔,您是打算怎麼辦?”
李青沒有立刻給出建議,而是先詢問李世民的想法。
他想知道,李世民對這件事的態度。
李世民揉了揉眉心,臉上露出疲憊的神色。
“朕已經派人去查了,可是到現在還沒有查到源頭。”
李世民說道,隨即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寒光。
“不過不用查,朕也知道,這背後一定是那些世家大族在搞鬼。”
李世民的聲音裏充滿了憤怒。
“世家大族?”
李青眉頭微皺。
“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李青追問道。
“還不是因為無毒煤炭。”
李世民他緩緩地解釋道:
“朕之前收購他們的煤炭地,之後又出售無毒煤炭,這些地價一下子翻了幾十倍不止。”
“這無疑是在打他們的臉,以他們的性格,肯定會報複朕的。”
李世民對世家大族的行事風格了如指掌。
“原來如此。”
李青恍然大悟,他終於明白了事情的根源。
世家大族因為利益受損,所以才散布謠言,想要破壞李世民的聲譽。
“二叔,您叫我來,是想讓我幫您解決這個問題?”
李青直接問道。
“正是。”
李世民點了點頭,眼中充滿了期待。
“賢侄一向聰明,一定有辦法幫朕解決這個問題的。”
對於李世民的困境,李青其實覺得很容易解決,畢竟他可是見識過二十一世紀各種輿論大戰的人。
眼下這點小風波,在他看來,簡直不值一提。
想要平息這些流言,方法其實很簡單,後世屢試不爽。
某個明星出了醜聞,塌房了,緊接著就會爆出另一對明星離婚的消息。
這都是慣用的伎倆,目的就是用更爆炸性的新聞,迅速吸引大眾的眼球。
人們的注意力被新的熱點吸引,自然而然就會逐漸淡忘之前的事情。
等過上一段時間,風頭過去,這件事情也就悄無聲息地平息了。
李青心中有了定計,便開口說道:
“二叔,我倒是有個法子,或許可以一試。”
李世民一聽,頓時精神大振,急忙問道:
“哦?賢侄快說說,是什麼辦法?”
“這些流言雖然荒誕不經,但架不住三人成虎,說的人多了,信的人自然也就多了。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李青不緊不慢地解釋道。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李世民重複了一遍李青的話,眼中閃過思索的光芒。
“是的。”
李青胸有成竹地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我們可以編造一些關於那些世家大族的醜聞,最好是那種聳人聽聞、真假難辨的,然後在長安城內悄無聲息地散播出去。”
他頓了頓,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
“然後我們在後麵再推波助瀾,這樣一來,這些醜聞就會迅速蔓延,牢牢吸引住百姓的注意力,讓他們慢慢淡忘關於陛下的那些流言。”
李青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潤了潤嗓子。
“嗯……”
李世民沉吟片刻,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麵,發出有節奏的“嗒嗒”聲。
他眼中閃過一道精光,隨即猛地一拍桌案,興奮地說道:
“妙啊!這個方法確實不錯,以毒攻毒,轉移視線,高明!”
李世民越想越覺得可行,心中的陰霾一掃而空,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說著,他便立刻起身,在太極殿內來迴踱步,開始思索具體的實施方案。
他時而眉頭緊鎖,時而麵露喜色,顯然是在權衡利弊,斟酌細節。
最終,李世民停下腳步,目光落在了站在一旁的長孫無忌身上。
目前整個朝廷,也就長孫無忌最為可靠,也最有能力去辦這件事情了。
“輔機,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了。”
李世民沉聲吩咐道。
“務必要辦得隱秘、迅速,不留痕跡。”
長孫無忌躬身領命,沉聲應道:
“臣遵旨!”
長孫無忌不敢怠慢,立刻開始行動起來。
他先是秘密召見了幾個心腹,這些人都是他多年培養的親信,忠誠可靠,辦事能力極強。
長孫無忌將李青的計策詳細地向他們講述了一遍,並要求他們嚴格保密。
幾人聽後,皆是麵露驚色,但隨即又露出了興奮的神情。
他們知道,這是一次立功的好機會,若是辦好了,必定會得到長孫無忌的重賞。
長孫無忌將任務分配下去,讓他們分頭行動,去搜集五姓七望的黑料。
同時,他還特意叮囑他們,要編造一些足夠勁爆、足夠吸引眼球的醜聞。
這些人領命而去,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來。
長孫無忌從五姓七望平日裏的作為以及陳年舊事入手,仔細篩選,挑出了一些確有其事的黑料。
他又添油加醋,編造了許多聳人聽聞的醜聞,將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混雜在一起,讓人真假難辨。
為了增加可信度,長孫無忌還特意安排人編造了許多細節,將時間、地點、人物都說得有鼻子有眼,仿佛親眼所見一般。
一切準備就緒,長孫無忌便讓手下秘密召集了一批混跡於市井之中的潑皮閑漢。
這些人平日裏遊手好閑,最擅長的就是傳播小道消息,而且嘴巴極不嚴實,是散布謠言的最佳人選。
手下將那些編造好的醜聞,添油加醋地告訴了這些人,並許以重金。
這些潑皮閑漢得了好處,自然是滿口答應,拍著胸脯保證完成任務。
他們三五成群,混跡於長安城的茶館、酒肆、街頭巷尾等各個角落,開始大肆傳播五姓七望的醜聞。
“哎,你們聽說了嗎?清河崔氏的家主,竟然在外頭養了個外室!”
一個潑皮故作神秘地對同伴說道。
“真的假的?這可是個大秘聞啊!”
他的同伴立刻來了精神,湊過來追問道。
“當然是真的,我有個遠房親戚就在崔家當差,這事兒可是他親口告訴我的!”
那潑皮信誓旦旦地說道,語氣中充滿了得意。
“嘖嘖,真是知人知麵不知心啊!”
“這算什麼,還有更勁爆的呢!”
另一個潑皮插嘴道,
“聽說太原王家的老太爺,年輕時曾經強搶民女,還逼死了人家的丈夫!”
“我的天吶,這也太喪盡天良了吧!”
“可不是嘛,這些世家大族,表麵上光鮮亮麗,背地裏不知道幹了多少齷齪事!”
……
類似的對話,在長安城的各個角落不斷上演。
關於五姓七望的醜聞,如同瘟疫一般迅速蔓延開來,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聽說了嗎?王家家主竟然有一個私生子,據說還是他和自家丫鬟生的!”
“真的假的?這也太勁爆了吧?那王家主母豈不是要氣瘋了?”
“當然是真的,我有一個朋友在王家當差,是他親口告訴我的,絕對錯不了!”
“範陽盧氏族長的小妾,竟然跟他的嫡長子有一腿,聽說連孩子都有了。”
“這……這……,竟然會有這麼離譜的事情,這簡直是亂了綱常啊!”
一時間,這些精心編織的醜聞,像長了翅膀一樣,飛遍了長安城的大街小巷。
無論是繁華的東市西市,還是偏僻的裏坊小巷,都充斥著關於五姓七望的各種八卦。
茶館裏,說書人繪聲繪色地講述著這些醜聞,時不時還加上一些自己的演繹,引得聽眾們驚唿連連。
酒肆中,酒客們借著酒勁,高談闊論,將這些醜聞添油加醋地傳播給更多的人。
就連平日裏深居簡出的婦人們,也在家中竊竊私語,交流著彼此聽來的“秘聞”。
百姓們興奮地議論著,猜測著,仿佛親眼目睹了這些醜聞的發生。
這些醜聞,真假參半,虛實難辨,卻成功地轉移了人們的注意力,成為了他們茶餘飯後最重要的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