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我開車拉著老爸去了碼頭,來到船邊停好車,見兩艘船的小工正固定寫有船號的木板。
碼頭上有不少人在看熱鬧。
一些熟識的人見老爸來了,都熱情跟他打招唿。
這時碼頭管理處的李叔也過來了。
“二哥,換鋼殼船了啊,什麼時候請客?”來人正是李叔。
“李叔好~”我喊了一聲。
“小杜!”
李叔笑著朝我點點頭。
我爸上前與他寒暄著:“剛提迴來沒幾天,還沒顧得上請客呢,等過幾天請碼頭上的人一起坐坐。”
“海生,跟你說個事,現在所裏有新規定,船上幹活的人都要辦理船員證。我看船員都在,讓他們去辦理一下吧。”李叔說道。
“行,一會把船號搞完,我讓他們都過去找你。”
“還有個事,今天和船檢的人一起聊天,聽他們說出海的船都要辦幾個證。”李叔繼續說道。
“辦什麼證?”
“一個船長證,一個大管輪證,一個無線電話務員證。”
“李叔,辦這幾個證要多少錢?”
李叔說他也不清楚,他們隻管理碼頭停靠這一塊,邊防派出所則是管戶籍和船員證的,至於 船檢平時不在這邊辦公他也沒多問。
等到把船號固定好,我讓船上的人員都去碼頭管理處辦理船員證,當然也包括我。
照相登記辦理一條龍,速度還是很快的,隻用了不到半小時整船的人全都辦好了。
辦完證我打電話叫了個貨車來碼頭拉著船員迴家拉充氧設備。
王明遠問道:“海生,咱這趟要出海收活鮮?”
“沒錯,把所有的充氧設備調試好,晚上吃過飯咱就出海。”
“聯係好生產船了嗎?”
“嗯,已經聯係好了,我們這趟要去遠海收鰻魚和蝦。”
就在我們跟著貨車拉充氧設備的當空,王叔也在單邊帶裏聯係到了外麵釣鰻魚的頭船 。
原來老爸跟他說了船號後,王叔說那艘船的船長他認識。
隻是這一聯係不要緊,事又多了。
王叔和生產船的船長嘮了一會嗑,那船長說他們已經出海二十多天,菜和肉早吃光了,現在每天就是魚和饅頭。
他希望我們能幫忙捎一些吃的物資,包括釣鰻魚的魚食,都是凍盤,一共800盤,每盤25斤。
他會讓家裏人雇車送到我們碼頭。
我迴來時王叔告訴我這事。
我心說這也不能拒絕啊,畢竟這次就是出去收他們的貨。
沒辦法隻能讓小工們出力了,沒想到收活鮮還有這麼多事。
想到那邊的鰻魚肯定不少,我趁著空閑的時候開車去買了兩根魚竿。
魚食倒是省了,直接用他們釣鰻魚的魚食,哈哈。
心裏很是期待,畢竟在岸邊時還沒有釣到過鰻魚。
隻是見他們放延繩時倒是有釣到過。
也不知道這一次出去要幾天才能迴,於是先去租了一套《浣花洗劍錄》。
嘿嘿有人看過沒有?知道是誰寫的不?
那個年代,幾個大俠們所寫的書我幾乎全看完了。
尤其喜歡金大俠的書。
下午四點多,兩船人通力協作,終於將所有的充氧設備以及固定帆布包的鐵籠、水管全部安裝調試完畢。
船的兩側從前到後,加上船尾,一共安裝了三十六隻帆布包。
北方的收購船是不開水艙的,主要是為了安全著想。
而且這樣的好處,就是冰艙可以攜帶更多的冰。
冰艙能容納15噸冰,冰不值錢,魚可不能缺冰,一定要多加,哪怕用不了扔了都無所謂!
喝的淡水加了三噸,隻要不浪費出海十天半月也夠用。
除了洗臉刷牙洗手外,洗腳都用海水。
下午五點鍾,送魚食的車來了,順帶著還捎了一些菜、麵等物資。
將這些全部卸到船上,又用了將近兩個小時,不過還好人多,不然的話真的很累。
趁著這個當空,我開車去街上買了一些吃食打包迴來,晚上在船上吃。
劉叔也來到我們船。
過來幫忙的小工則迴他們船去了,反正我買的雙份,兩船不分彼此,不可能因為我在這條船上就厚此薄彼。
“劉叔,我們先去探探路,如果鰻魚多的話,你也把船開過去。”我對劉叔說。
“家門口收鮮估計掙錢很難,畢竟離岸太近,碼頭大部分船都會過去,到時收貨價格肯定會扛上去。”
劉叔點頭說:“唉!近海這貨肯定不好收。你們去那邊看看吧,如果收益好的話我就趕緊裝上充氧設備去找你們,兩艘船也能有個照應不是?”
“嗯!”
由於路程遠,吃過飯後八點多鍾號船正式起航。
這是我們的新船號,老爸祝我們旗開得勝!滿載而歸!
“嗚......嗚......嗚......”三聲長笛響過後,我們的船加速前進,駛向目標海區。
今晚夜色不錯,明月當空灑下一片銀光,映射的水麵波光粼粼。
此時風力減弱,隻有五級左右的浪湧。
我看了一眼航速,10.5節!裝了滿滿一船貨,這速度還不錯。
“現在是順流還是頂流?”我問王叔。
王叔看了一眼時間,說道:“現在是順流。”
“嗯!”
我看了眼衛星導航。
導航顯示剩餘航程還有20個小時,要明天下午五點左右才能到。
這個沒辦法,機器畢竟有些年頭了,不敢把油門加滿,這是單車不是雙車。
雙車的話有一臺出問題也不怕,所以還是悠著點好,再說也不著急趕路。
反正已經跟他們說好了給我們攢一兩網的貨。
“王叔,鰻魚多少錢收貨合適?”
我不由問出了最關心的問題。
王叔說去了才能出價,畢竟魚的個頭咱也沒見著。
如果魚都在八兩到一斤以上,這個價格出到10塊也可以。
因為就算是死了,迴來也不會賠。
我一想也是,死鰻魚都能賣15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