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皇帝特意授意支持自己的朝臣於朝堂之上鄭重提出由其親自執政之議,此舉實非偶然。其目的主要在於借機觀察皇太後對此將作何反應,並欲從其言辭之中揣摩出皇太後是否已成功掌控帝都之外的新軍勢力。
隻見皇帝微微側身轉頭,滿臉恭敬之色地輕聲詢問道:“皇額娘,不知您對此可有何高見?”
盡管內心極不情願,但礙於黃龍國皇室的傳統禮法,即便身後坐著的那位老婦人並非自己的生母,身為一國之君的他也不得不尊稱其為“皇額娘”。每每念及此處,皇帝便覺如鯁在喉,心中鬱悶難平。
隻見皇太後端坐在鳳椅之上,麵色冷峻,眼神如寒星般掃過大殿內正在爭執不休的眾臣子.
然後她將目光轉向皇帝,語氣冷淡地開口道:“皇上,您瞧瞧這朝堂之上,這些個臣子竟然當著您的麵如此激烈地爭論吵罵,簡直是成何體統!”
“這般行徑,理應受到嚴懲才是。不過,考慮到他們皆是心係國家大事,一心為公,姑且就饒恕他們此次的無禮之舉吧!
“隻是……”說到此處,皇太後微微一頓,話鋒一轉,繼續說道:“皇上啊,方才您未能在第一時間出言喝止諸位大臣的爭吵,致使這整個事態愈發失控,愈演愈烈,竟就這樣任由這混亂不堪的局麵持續了長達一個多時辰之久!
“由此可見,皇上還需多加學習!若連這區區朝會大堂都無法掌控得當,又怎能指望您能治理好這偌大的天下呢?”
皇帝聞聽此言,心中不禁暗罵不已。
他自然明白皇太後此番話語背後所蘊含的深意——這不分明就是在指責自己連朝會中的局勢都把控不住,明顯欠缺治國理政的經驗嘛!
果不其然,那些平日裏與皇太後走得近的老臣們,定是得了她的授意,趁機借題發揮,揪著自己治國經驗不足這點大做文章。
想到此處,皇帝隻覺得一股無名之火直往上竄,但礙於皇太後的威嚴,卻也不好當場發作,隻得強壓下心頭的惱怒,暗暗攥緊了拳頭。
然而,皇帝卻從皇太後的言辭之中捕捉到了一則令人欣喜若狂的消息——皇太後似乎尚未成功將新軍第一鎮第二協那支強大的部隊納入自己的掌控之下!
若非如此,以皇太後那一貫的行事風格,她決然不會喋喋不休地強調自身經驗的匱乏以及諸多不足之處,這純粹是老調重彈,對自己沒有一點的傷害。
要知道,皇帝對於皇太後的心狠手辣與深沉城府可謂知之甚深。
遙想當年,為了能夠獨自執掌朝綱、大權在握,皇太後不惜使出渾身解數,運用種種陰險狡詐的伎倆,將後宮中那些可能會對其地位構成威脅之人盡數鏟除。
不僅如此,自皇太後開始垂簾聽政之後,她更是借助各類權謀手段,將朝堂之上的各方勢力逐一收服,使其皆俯首帖耳、唯命是從。
正由於皇帝長久以來始終生活在皇太後施加的巨大壓力和陰影之下,故而對於皇太後所慣用的手段及其超凡能力一直心懷恐懼,每每念及於此,總是心驚膽戰、惴惴不安。
就在此前,當第一鎮第一協的協統謝文能明確表示支持皇帝之時,底下一眾臣子紛紛進言獻策,力勸皇帝應當搶占先機、主動出擊。
他們覺得,應該趁著皇太後及其黨羽尚未察覺到第一協的協統謝文能已然暗中倒向皇帝這邊之際,自己一方果斷出擊,迅速奪取帝都的掌控權。
如此一來,便可以毫不留情地將皇太後軟禁起來,並將那幫倚老賣老、頑固不化的大臣們統統控製住。
這般雷厲風行之舉,無疑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斬斷帝都錯綜複雜的權力糾葛之網,終結這場曠日持久的爭鬥。
彼時,皇帝對其心腹朝臣所獻此計著實心動不已。
然而,每當迴想起皇太後往昔的狠辣手段時,他的心便不由自主地忐忑起來。
畢竟,皇太後向來工於心計,她又豈會僅僅依靠那些表麵上的老臣以及他們所籌備的常規手段呢?
在皇帝看來,皇太後必定暗地裏還藏著諸多不為人知的陰謀詭計以待時機成熟之時出手反擊。
若真是如此,自己貿然行動恐怕非但不能如願以償地平息紛爭,反而有可能陷入更為兇險的境地,一旦失敗,那皇太後可是會找理由把自己給弄死的。
因此,盡管這個計劃極具吸引力,但皇帝終究還是不敢輕易下定決心付諸實踐。
因為他深知,麵對這位深不可測的皇太後,任何一絲疏忽都可能導致滿盤皆輸的結局。
最終,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皇帝也是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要讓那些與自己關係親密、深得信任的心腹朝臣們在接下來連續數天的朝會上上演一出驚心動魄的逼宮大戲。
他需要通過觀察皇太後對此事的反應,來準確地判斷出皇太後這邊的態度,從而決定後續計劃應該何時正式啟動。
不僅如此,為了穩住這些堅定站在自己一方的心腹大臣,皇帝還特意囑咐他們提前做好安排,確保一旦局勢有變,可以隨時調遣第一協的協統謝文率領軍隊迅速進入帝都,以防萬一。
這樣一來,無論是采取強硬手段還是繼續等待時機,皇帝都能留有足夠的應對餘地。
此時此刻,盡管剛剛又被皇太後狠狠地訓斥了一頓,但皇帝的內心深處卻湧起了一絲難以抑製的驚喜之情。
因為隻要皇太後尚未獲得城外第二協的全力支持,那麼自己這邊便擁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去精心籌備後續事宜,也就無需急於命令第一協的協統謝文匆忙帶兵進入帝都了。
要知道,皇太後長久以來在皇帝心中所投下的陰影以及引發的深深恐懼,絕非一朝一夕可以消除的。
如果不能將每一個環節都考慮周全、準備妥當,皇帝對於後續的行動計劃著實感到心中無底。
這種恐懼如同沉重的枷鎖一般束縛著皇帝的心靈,使得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謀劃每一步棋,生怕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既然皇額娘已然表明願意寬恕這些臣子,那麼便饒恕他們此番有失體統之舉吧!”
“剛才皇額娘所言甚是,兒臣在處理政務一事上的確經驗尚淺、略有不足。”
“故而,適才那些朝臣們才會懇請兒臣更多地親力親為、執掌朝政。他們如此提議,實則也是期望兒臣能夠多多處理政務,唯有這般,方能更為迅速地增進兒臣於政務處置方麵的經驗呀!”
“不知皇額娘意下如何?”皇帝趁著此等良機,再度將欲親政之念拋出。
與此同時,他巧妙地借助了方才皇太後以及那幫持反對意見的朝臣所給出的緣由,成功地為自己尋得了一個無懈可擊的說辭。
畢竟,你們這些不都是說我政務經驗匱乏麼,既如此,那我多爭取一些權力以處理更多的政務,進而大幅加快自身政務經驗的累積速度,這又何錯之有呢?想來任誰也難以對此挑出半分毛病吧。
“皇上竟然有如此積極上進、想要增添政務經驗之念,這實乃一樁美事啊,也是令哀家倍感寬慰吶!”
“不過,依哀家之見,皇上當下理應集中精力將手頭諸事妥善料理妥當才是重中之重!
“有道是‘一通百通’,若皇上能夠把現今所掌之事皆處置得宜,那無疑亦是積累政務經驗的絕妙法門!
“畢竟,常言道:‘一事不成則事事難成’。”皇太後也是緩緩的開口道。
在皇太後心中也是冷笑道:想當年,哀家曆經無數場驚心動魄的政治紛爭,像這般唇槍舌戰之類事宜,於哀家而言,不過如同孩童嬉戲般輕鬆易解罷了。
而此刻,皇帝聽聞太後所言後,不禁在心底暗自慨歎。
雖說皇太後年事已高,可其頭腦依舊敏捷異常,這不,僅寥寥數語便輕而易舉地將自己方才提出的建議給駁斥了迴去。
更為甚者,太後此番話語之中分明暗含譏諷之意,暗指自己此前竟是一無所成。
如此一來,皇帝頓覺心中怒火熊熊燃燒起來!
皇帝此刻在心中憤怒地咆哮著:“朕何嚐不想成就一番大事!”
“然而,你這個可惡的老妖婆,每次都是你指使那些迂腐頑固的老臣從中作梗、百般阻撓甚至蓄意破壞,致使許多利國利民的良策根本無法順利推行!”
“這難道能夠怪罪於朕嗎?”
盡管皇帝內心極度不滿,但他表麵上依舊恭順地迴應道:“皇額娘所言極是,兒臣必定加倍努力學習,爭取早日將手頭之事處理妥當並取得顯著成效!
然而,皇帝心中暗暗發誓:“老妖婆,你且給朕等著瞧!朕乃是堂堂一國之君,絕非你隨意擺布的棋子!”
“既然你非要朕做出點驚天動地之事來證明自己,那好!用不了多長時間,待朕萬事俱備之後,定要幹出一樁令你永生難忘之事!”
“但願屆時,你仍能如今日這般泰然自若!”
想到此處,皇帝眼中閃過一絲決然與狠厲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