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何雨水拿著作業本跑了過來。陳新接過作業本,掃了幾眼,心裏便有了數。
作為一個剛畢業的新世紀大學生,輔導一個五六十年代的高中生,手拿把掐的事。
站在外麵太冷了,陳新把何雨水領到有火爐的正堂屋,給她倒了一碗熱水,然後開始講題。
“這道題你看啊......”陳新認真地給何雨水講解著題目,他豐富的知識儲備讓何雨水驚訝不已。
隨著時間的推移,題目講完了,何雨水也對陳新佩服得五體投地。
“謝謝易大哥!你真的好厲害啊!”何雨水開心地說道。
“小意思啦,以後有什麼問題隨時來問我。”陳新笑著迴答。
就在這時,外麵傳來一陣驚唿聲,陳新和何雨水對視一眼,隨即一同朝門外跑去。
出門一看,竟然是提水的秦淮茹摔倒了,兩人連忙衝了過去,陳新讓雨水去找賈張氏,自己要把秦淮茹扶起來。
“疼!”秦淮茹摸著下腹哀嚎著,身體蜷縮在地上。
“張大媽沒在家,帶著棒梗串門遛彎去了。”
去叫人的何雨水跑了迴來,沒帶來賈張氏,反而帶來了一個小蘿卜頭,那小蘿卜頭一看媽媽躺在地上,立馬哭著要撲上來。
被眼疾手快的陳新給攔了下來,這要是撲上去,不得傷上加傷。
“別,你媽媽受傷了,你奶奶去哪兒了?”哭的滿臉鼻涕的小當,搖頭說她不知道。
陳新看了一下四周,這會勞力都上班去了,找人幫忙也來不及了,看了一眼何雨水,彎腰準備把秦淮茹抱起來。
“雨水前麵帶路,我不知道醫院在哪兒?”
陳新一下就把疼的蜷縮著的秦淮茹橫抱起來,調整了一下姿勢,快步跟在何雨水的後麵往醫院跑。
路上遇到了幾個婦人,雨水趕緊讓她們幫忙找找賈張氏,讓她去醫院。
一路難免顛簸,一開始陳新還非常注意男女大防,可出了四合院後,一輛車也沒看到,隻能繼續抱著快走。
走了兩條胡同,沒一會就開始汗流浹背了,那本來無處安放的紳士手,哪裏還顧得上手放哪裏,一手護胸,一手緊緊攬住腿彎處。
說來也奇怪,本來還疼的不行的秦淮茹,被那一雙發燙的大手一抓,本來疼的不要不要的肚子,瞬間不怎麼疼了。
等到了南鑼鼓巷衛生院,秦淮茹已經滿臉透紅渾身發熱了,把懷中的秦六甲交給醫生後,陳新累的直接倚著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不一會護士拿著單子出來了,對著坐在地上的陳新就懟道:
“你這丈夫怎麼當的,怎麼能讓挺著大肚子的人提裝滿水的水桶呢?
幸虧這次隻是硬傷,大人孩子都沒事,打一針安胎藥,迴去吃點藥就好了。”
滿頭大汗的陳新,氣喘籲籲的抬頭仰望著對著自己來的小護士,看不下去的何雨水,拉了一下護士的衣服說道:
“護士,我們是鄰居,易大哥不是裏麵那孕婦的丈夫。”
“啊?”鬧了個烏龍的護士趕緊道歉,看向四周問道:“那孕婦的家裏人呢?”
“這個就是!”
陳新抬著頭,用下巴指了指已經成大花臉的小當。
“她?”小護士低頭看向明顯剛剛哭完的小蘿卜頭,“小朋友,你們家有沒有其他大人跟你一起來啊?”
小當被問的一臉懵,看向雨水姑姑和坐在牆角的陳新。
站著的何雨水眼神好,看到了從大門外趕過來的賈張氏,指著門口對護士說道:“來了,她婆婆來了。”
護士往門口一看,頭頓時大了,這老太太她認識,夏天的時候他兒子出工傷事故後,她經常來這兒拿藥,每次都是仗著廠子付賬,讓醫生多給開藥,醫生要是不願意,她還還撒潑耍賴。
果然人還沒進來,罵罵咧咧聲音就傳了進來,進來後看見小當站在那裏,一把推開小當,拉著護士就問:
“我孫子怎麼樣了?”
這話問的護士有些無語了,沒好氣的說道:“你兒媳婦沒事,孩子也沒事!喃,這是賬單和取藥單。”
一聽沒事,賈張氏眼睛一瞪,往後退了一步,躲開遞過來的賬單,大聲質問道:“沒事你們給開什麼藥啊?這錢我可不出啊,也沒有。”
“哎,你這人怎麼這樣!”小護士急了,“人沒事,也是打了保胎針才沒事,迴去以後還要吃藥。”
賈張氏可不管這些,繞開護士就要問診室闖,進入以後對著秦淮茹就是一陣埋怨。
最後秦淮茹扶著肚子跟在賈張氏後麵,從診室出來了,她默默的接過了護士手中的賬單,卻沒拿取藥單,顯然是不準備買點藥迴去了。
賈張氏路過陳新旁邊的時候,嘴裏口吐芬芳嘟囔著:“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聽到這個,陳新沒想到這老妖婆這麼不識好歹,他差點沒忍住,朝著這矮冬瓜踹她兩腳,他倒想試試打賈張氏有沒有氣運到賬。
看易大哥神情不對,站在一邊的何雨水連忙拉了他一把。
秦淮茹牽著女兒的手,走到陳新旁邊小聲表示道歉,謝謝他把自己送來醫院。
付完一塊兩毛錢的醫藥費,秦淮茹就被罵罵咧咧,心疼錢的賈張氏帶了迴去。
陳新被這老太婆惡心到了,眼不見心不煩,就沒跟他們一起迴去。
在醫院轉悠了一圈,偷偷撿了一個放在鍋裏煮著的玻璃注射器和兩個針頭放進了空間腰帶中。
沿著黑芝麻糊胡同迴到了四合院,在路上他還在一條臭水溝裏,抽了點裏麵的天然臭水。
迴到中院後,還能聽到賈張氏還在不依不饒的說著秦淮茹,陳新搖了搖頭躲進了廚房,燉了一鍋水煮白菜。
等飯煮好了,易中海和易大媽正好開開心心的迴來了,一進門就看到了已經端上桌子,還熱氣騰騰的白菜湯,還有溜過的窩窩頭,夫妻倆老懷欣慰的笑了起來。
“幹爹,幹媽,您們迴來了,洗手吃飯吧!”
一頓簡單的白菜粉條湯,卻讓老夫妻決定一上午沒白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