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琸然主動向皇帝進言,闡述了自己對解決邊境和災荒問題的想法。皇帝對她的見解十分賞識,遂任命她協(xié)助朝廷官員共同應對危機。
林琸然首先將目光投向災荒地區(qū)。她仔細研究了各地上報的災情,發(fā)現傳統(tǒng)的救災方式效率低下,且存在物資分配不均的問題。於是,她借鑒現代的賑災管理模式,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方案。她建議設立專門的賑災物資調配中心,對糧食、衣物等物資進行統(tǒng)一管理和調配。同時,利用地圖詳細標注受災嚴重程度,合理規(guī)劃物資運輸路線,確保最急需的地區(qū)能優(yōu)先得到援助。
為了監(jiān)督物資的發(fā)放,林琸然還組織了一批由當地鄉(xiāng)紳和百姓代表組成的監(jiān)督小組,防止官員貪汙挪用。在她的努力下,救災物資迅速而有序地發(fā)放到災民手中,許多人因此得以度過難關。百姓們對這位足智多謀的女子感恩戴德,她的名聲也在民間傳揚開來。
處理完災荒問題,林琸然又把精力投入到邊境防禦上。她與邊境將領們深入交流,了解到敵軍擅長騎兵突襲,而我方的防禦工事和戰(zhàn)術存在不少漏洞。林琸然憑借現代軍事知識,提出了改進防禦工事的建議。她建議在邊境險要之處增設烽火臺,構建了望預警係統(tǒng),以便及時發(fā)現敵軍動向。同時,她還指導工匠製作了一些簡易的防禦器械,如絆馬索、拒馬等,用以阻擋敵軍騎兵的衝擊。
在戰(zhàn)術方麵,林琸然提出了“分兵合擊”的策略。當敵軍來襲時,我方軍隊不再一味地正麵抵抗,而是分成多路,從不同方向對敵軍進行包抄和襲擊,使其首尾不能相顧。為了讓士兵們更好地理解和執(zhí)行這一戰(zhàn)術,她親自繪製了詳細的作戰(zhàn)示意圖,並組織士兵進行模擬演練。
然而,這些改革並非一帆風順。朝中一些保守的官員對林琸然的做法表示質疑和反對,他們認為祖宗之法不可變,林琸然的這些新舉措是離經叛道。在朝堂上,他們紛紛進諫,要求皇帝停止這些改革。
麵對這些阻力,林琸然並沒有退縮。她在朝堂上據理力爭,向官員們詳細解釋每一項改革的目的和意義,用實際案例和數據說明傳統(tǒng)方法的弊端。蕭逸塵也站出來支持她,他向皇帝和大臣們闡述了林琸然的改革對國家的重要性。在他們的努力下,皇帝最終決定繼續(xù)支持林琸然的改革。
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邊境的防禦力量逐漸增強,敵軍的幾次小規(guī)模試探性進攻都被成功擊退。國內的災荒也得到了有效的控製,百姓們的生活逐漸恢複正常。林琸然在這一係列事件中的出色表現,讓她在朝廷中的威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她知道,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挑戰(zhàn)等待著她,而她與蕭逸塵的感情,也將在這波譎雲詭的朝堂風雲中,接受更多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