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心意已決,上表辭官!
大約一炷香時間,胡惟庸?jié)M懷憧憬地走出國公府。
抬頭遠眺,隻見空中流雲(yún)嫋嫋,陽光裹挾著溫暖,正孜孜不倦的播撒人間,一派風和日麗的景象。
此刻的天氣,與他的心情同樣的美好。
剛剛,經(jīng)過反複確認,以及無休止的試探,胡惟庸終於相信——
那老家夥是真心實意,想要退位讓賢。
並親口指定,讓他做下一任丞相。
這一切,似乎來得太快,快得讓他以為是在做夢。
趁著沒人發(fā)現(xiàn),偷偷掐了自己一下。
嘶——!
居然還挺疼!
平心而論,他胡惟庸等這一天,不知等了多少久。
雖然已有預感,那個位置早晚是自己的。
但隻要李善長不死,或者出現(xiàn)別的什麼原因,他便永遠無法得償所願。
而今天,最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
這讓他既驚又喜!
驚的是,那老家夥居然肯主動放棄手中的權力,告老還鄉(xiāng)。
喜的是,對他而言,丞相的位置觸手可及。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當朝宰輔,隻手遮天!
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
有生以來,除了洞房花燭夜,這絕對是胡惟庸唯二高興的一天!
不!
應該說,比洞房花燭夜那天還要高興!
隻要能順利上位,就可以大展拳腳,實現(xiàn)胸中抱負。
假以時日,憑借著自己長袖善舞的本事,四處收買人心,把朝中大多數(shù)官員拉攏到麾下,結成同盟。
若能做到這一步,他的地位將堅若磐石,無可撼動。
即便是位居九五朱元璋,也有把握掰掰手腕!
到那時,這大明的江山未必姓朱!
想到這裏,胡惟庸握緊雙拳,眼神中湧動著無限的野心和渴望。
一幅美麗的藍圖畫卷,仿佛正在他麵前徐徐展開......
另一邊,李善長同樣達成了目的。
待胡惟庸走後,立馬伸了個懶腰,哼起荒腔走板的小調。
“咱們老百姓啊,今兒個真高興......”
交談中,他能夠感覺得到,胡惟庸對丞相的渴望,以及那一閃而過的喜悅。
心中不禁暗笑。
你個大傻子,被人賣了,還偷著樂呢!
坐了丞相的那天,你的名字,就被閻王記在生死簿上了。
要知道,朱元璋遲早要廢除丞相製度,大權獨攬的。
後來的‘胡惟庸案’,就是個借題發(fā)揮的引子。
屬於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而李善長高興的是,終於把丞相這個燙手山芋扔給胡惟庸了,自己則無官一身輕,退到幹岸上看戲。
以後迴到老家,種地打糧,安心享受田園生活......
一念至此!
他迫不及待的來到書房,準備文房四寶,以李善長的口吻,開始寫辭職信。
“陛下,老臣百拜叩首......”
“自元末亂世起,臣有幸追隨陛下,十數(shù)年如一日,鞍前馬後,殫精竭慮......”
“後我大明建立,承蒙陛下賞識拔擢,委臣以中書省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恩寵並重,至今不敢忘懷......”
“然而,近來臣身染沉屙,臥病在床,難以應對朝中繁巨事務,若不思進退,唯恐誤國誤民,更有負陛下聖恩......”
“為江山社稷著想,為黎民蒼生考慮,請臣辭去所有官職,迴歸故裏,頤養(yǎng)天年。”
千言萬語,如果匯成一句話,那就是......
老子不幹了!!!
末尾處,順便提了一嘴讓胡惟庸接任丞相的事。
朱元璋鬼精鬼精的,如果不給出個合適的人選,恐怕不會輕易放手。
“這樣,應該可以了吧?”
墨落筆停,李善大大的鬆了口氣。
隻要遞交上去,朱元璋大筆一揮,最好再給點養(yǎng)老金啥的,他就可以遠離朝堂,迴去實現(xiàn)當?shù)刂骼县數(shù)闹粮呃硐搿?br />
到時候,種種地、除除草,老婆孩子熱炕頭,吃香喝辣的。
這小日子過得,光想想就讓人激動!
“已經(jīng)這麼晚了嗎?”
寫完辭職信,李善向窗外看了眼。
此時,已是月掛中天,漆黑的夜色完全將大地籠罩,四周靜悄悄的,幾乎落針可聞。
“來人!”
隨著一聲吶喊,府上的管家應聲而來。
“老爺。不知您有何吩咐?”
李善長二話不說,把剛寫好的奏疏封存起來,交予了他。
“你現(xiàn)在立馬進宮一趟,將這個送給皇帝。”
“等他看過之後,就什麼都明白了!”
雖然有些不明所以,但管家也不好多問,隻是道了聲‘遵命’,就馬不停蹄的去辦了。
同時,感到不可思議......
到底有什麼事情,非要連夜進宮,等明天早上不行嗎?
內心牢騷滿腹,卻不敢當麵說出來。
誰讓他是做下人的呢?
幹的就是鞍前馬後,給老爺跑腿的活......
等他走後,李善長站在窗前,一邊欣賞著無邊的夜色,腦子裏想入非非。
這迴,應該差不多了吧?
能做的都做了,接下來就看老朱怎麼決斷了。
仔細想來,他朱元璋沒有理由不同意,多半會很痛快的放人。
要是能看在追隨多年,勞苦功高,並且主動辭官,不願染指權力的份上,給發(fā)上一筆養(yǎng)老金,就最好不過了。
在外飄零半生,頭上頂著開國功臣,大明第一任宰相的頭銜迴老家,估計會把那些街坊四鄰羨慕死吧?
當年楚霸王項羽,曾經(jīng)說過一句名言——
富貴不還鄉(xiāng),如錦衣夜行.......
......
“陛下,據(jù)臣所知。”
“今日後晌,胡惟庸去了韓國公府上,停留了半個時辰左右。”
“另外還帶了許多禮品,價值不斐......”
奉天殿上,錦衣衛(wèi)指揮使毛驤,正屈身折腰,把胡惟庸的行蹤打探得一清二楚,如實做出匯報。
這個情報機構,正是由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親手創(chuàng)建的,隻聽命於他的私人武裝。
目的是監(jiān)察百官的言行舉止,掌握他們的動向。
效果嘛,自然是非常顯著的。
整個京城,到處都有錦衣衛(wèi)的眼線分布,可謂無孔不入,消息靈通。
就算走丟一隻耗子,都能立馬查的明明白白!
朝中那些大臣,私底下有什麼行為,全都逃不過朱元璋的手掌心。
稍有風吹草動,立馬拿下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