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快?”
突如其來的驚喜,瞬間讓李善長擺脫了腦海中朦朧睡意。
旋即,赤著雙腳,跳下床來,臉上的愉悅之情,絲毫不加掩飾。
在他的印象中,土豆從播種到收獲,一般要經曆四個月左右的時間。
比起其他農作物,已經算快的了,
而係統獎勵的優質種子,果然不同尋常。
竟活生生將土豆的生長周期縮短了近一倍,大大的超過了預期。
這意味著,能節省出更多的時間,每年能夠多種一兩次,從而帶動產量增長。
持續累積下去,絕對會達到驚人的數字。
隻是,目前還不知道,這批土豆的單株產量怎麼樣?
想必,應該不會太差吧......
“有了它,老子的後半生,可保高枕無憂!”
“即使朱元璋翻臉無情,想拿老子開刀,也要掂量一二!”
此刻,李善長穿著單衣,激動地在房間裏來迴踱步。
並且口中念念有詞,喜不自禁。
這一幕,在剛被吵醒的小妾看來,卻很是不解。
大早上的,自家老爺又發什麼瘋?
像是喝了喜鵲屁似的,一驚一乍的!
不僅在那自言自語,還膽大包天,直唿皇帝名諱。
要是傳出去,可夠喝一壺的!
但李善長沒空理會他人異樣的目光,仍舊沉浸在巨大的喜悅中。
不由自主的,哼起荒腔走板的小調......
隨即,又跑到院子裏,不管是兒子還是下人,起床的還是沒醒的,統統召集起來,陪他一同去見證奇跡。
“爹,您要帶我們去哪啊?”
“雞還沒打鳴呢,我再去睡一會兒!”
被驚擾了好夢,李芳心中懷著不小的怨氣,打著哈欠,轉身就要走。
見狀,李善長二話沒說,抬腿趕上,單手就給拎了迴來。
那感覺,不比拎隻雞困難。
“哎呦!”
來不及驚訝老爹哪來的力氣,李芳一屁股坐到了地上,神情悶悶不樂,活像個受氣包。
但在其他人看來,可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要知道,他們家老爺年近六旬,身子骨應該早就不靈了。
前些日子,還‘大病’了一場,連日臥床不起。
怎麼突然變的生龍活虎,老當益壯?
好像吃了恐龍鞭一樣!
李芳好歹是個一百多斤的成年人,居然被他不費吹灰之力的提起來了,還一副饒有餘力的樣子。
不過,在強悍的武力震懾下,沒人再敢心懷不滿,乖乖的跟上李善長的腳步......
來到田間地頭,眾人心中都有疑問。
到底是因為什麼,老爺非要把他們帶到這兒來。
還嚴令每個人都要到場。
難不成,這片土裏能長出金子來?
被當眾出醜的李芳,更是氣不打一處來,等著看老爹笑話。
哼!
大早上不讓睡覺,我看你能整出什麼來!
雖未明說,但李善長似乎察覺到了眾人抱有情緒,卻也懶得辯解。
到時候,見證了土豆的驚人產量,自然都會閉上嘴巴。
“你們幾個......”
很快,他指揮人上前,將土豆的藤蔓連根拔起,並用鋤頭刨開土壤。
由於種得本就不多,所以沒用多久,一堆堆土黃色的果子便映入眼簾。
在場的人,基本是第一次見到土豆。
即使有幸參與種植的,也不知道這東西是拿來做什麼的。
但無一例外的,都被吸引住了目光。
甚至,連李善長自己都倍感訝異。
因為......這批土豆的個頭,實在太大了。
其中,比較大的,幾乎能堪比嬰兒的腦袋......
最小的,也如成年人的拳頭一般!
照此看來,之前的疑慮可以打消了,產量絕對不會太低。
“裝進背簍,全部帶走!”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迴到家,李善長迫不及待的讓人取來桿秤,將土豆分批稱重,並耐心等待最終結果......
過了大約一炷香的時間,負責管賬的先生飛快地撥弄著算盤。
隨著數字逐漸增加,額頭滲出的汗珠也愈發明顯。
“老爺,這些一共是3225斤!”
轟——!
李善長腦袋一炸,激動的差點暈過去。
他記得,當初種下時,總數是225株。
而土豆的單產,每株大約在3-5斤左右,上下徘徊。
通過簡單的心算便不難得出結論。
這批優質土豆的單株產量,平均大約15斤,是普通的三倍有餘。
可喜可賀!
有了它,還愁無法救濟天下百姓,蕓蕓眾生?
但此情此景,發自內心感到高興的,隻有李善長一個人而已。
因為,別人壓根不知道土豆能用來幹什麼,更不知道他為什麼笑個不停。
終於,李芳忍不住站了出來,想要問個究竟。
“爹,您還沒告訴我們,這個叫土豆的東西,到底有何用處?”
“總不能讓大家白忙一早晨吧?”
話音剛落,李善長馬上給了他個白眼,破口大罵。
“你個蠢材!”
“平時要你多讀點書,漲漲知識,全當耳旁風了,居然連這麼簡單的事都看不出!”
“土裏種出來的,當然是能吃的東西了!”
這番話,宛如平地驚雷,頓時掀起了一陣驚唿聲。
“什麼!”
“看上去其貌不揚的家夥,竟然能吃?”
“咱們都是第一次見,老爺是怎麼知道的?”
“你放屁!”
“老爺是做過宰相的人,通讀經史,博學多才,知道的肯定比咱們多啊!”
“不過,如果這東西真的能吃,那可就......”
看著眼前堆積如山的土豆,隻種了區區二百多株,就能產出幾千斤。
這說明了什麼?
千百年來,無論朝代更迭,興亡衰敗,全天下的升鬥小民,能完完全全吃飽,豐衣足食的盛世,根本沒有多少。
也就兩漢的文景、昭宣,唐朝的貞觀年間,勉強能算得上。
其餘大多數時間,不是皇帝昏庸無道,吏治腐敗,貪汙橫行,以及天災人禍等等,足以讓百姓饑寒交迫,不得安寧。
即使排除這些,還有一重要因素。
那就是,糧食產量太低。
以常見的水稻為例,自從宋朝將占城稻引入中原,一畝也就能產出三百多斤,何況從前?
所以,吃飽肚子,一直是華夏子民遙不可及的夢想。
但隨著土豆的到來,似乎會將夢想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