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應天府。
皇宮內,朱元璋正埋首案牘,孜孜不倦的批閱奏折。
作為一代帝王,尤其是開國君主,他對自己的工作要求,幾乎是最嚴格的一個。
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
勤勞補拙,夜以繼日。
可實際效果,也就那麼迴事......
據相關資料記載,明朝洪武時期,各地共爆發民間起義一百九十餘次......
其中,不排除有記錄重複的,但打個折扣,去除水分,應該不會少於一百次,這足以說明問題。
朱元璋,真的愛民如子嗎?
站在皇帝的視角,他或許很勤奮,可這與他如何看待百姓,沒有直接關聯。
如果有,那也是因為他出身底層,更懂得怎樣去壓製民間力量,試探勞苦大眾的底線,從而保住自家皇位。
一個在前朝窮困潦倒,家破人亡,流離失所,被迫到皇覺寺出家的遊方僧人。
在做了皇帝後,居然說出‘樂生於有元之世’這樣的話,還能指望他有人性嗎?
嘖嘖......夠離譜的!
照這個說法,最佳的解題思路是,把朱皇帝送迴前朝,重新感受一下那裏的水深火熱,吃不飽飯的幸福時光......
幾百年後,坊間還有一種奇葩論調。
那就是朱皇帝心係蒼生,允許民間百姓,綁送貪官汙吏到京城,交給他定罪處置,還百姓個公道。
沒錯。
由他編寫刊定的《禦製大誥》中,的確出現過類似情況,也有一些成功案例。
但原文是‘允許綁送害民胥吏’......
這可不是科甲正途的官帽子,充其量就是地方的豪強士紳,幹著最基層的工作,連個正規編製都沒有。
主要負責征收賦稅,一旦激起民變,惹來不滿,殺兩個典型泄憤,順便樹立一下他朱皇帝偉光正的形象,安撫人心。
等換個新的上來,百姓該交的錢糧,一份不能少!
出口氣而已,別太當真!
至於他本人點派的親信,到地方去任職的官帽子,升鬥小民動一下試試,朱皇帝保管你有吃不完的大碗牢飯。
所謂嚴懲貪腐,法不容情,如郭桓案那些,是搶了他朱家的奶酪,當然死不足惜!
話說,把個人幸福,寄托於明君聖主,青天大老爺的思維,本就是不切實際的,如夢幻泡影一般。
從秦漢到明清,四百多個皇帝中,不能說都是大奸大惡,但隻要維係著‘天下奉於一身’的皇權體製,那個位置上就不會有好人存在。
順便一提,史書上大書特書的,某某盛世、某某中興之類的,除了少數幾個,基本都是吹出來的。
這玩意兒的標準,壓根沒多高。
可能是之前太差,剛看到點曙光,覺得一切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大抵止步於此了,很難有向上發展的空間......
不過水中撈月,曇花一現罷了!
跑題了,書歸正文......
批了半天奏折,累得朱元璋臂膊酸痛,起來伸了個懶腰,為自己的辛苦付出點個讚,內心予以充分肯定。
正準備坐下,投入新一輪工作時,門外有個太監跑進來,臉上帶著喜色。
“陛下,剛剛有人來送了幾大箱銀子。”
“他們說是奉韓國公之命,專程送給您的。”
“您看,要不要親自過目?”
聽罷,朱元璋抬起頭來,眼前一亮。
“喲,不愧是咱的老夥計,言出必踐啊!”
“當初那個約定,咱並沒放在心上,他還真做到了。”
“人在哪,銀子過數了沒有?”
小太監趕忙答道。
“剛把銀子送來,那些人就走了!”
“奴婢剛帶人數過,一共三十萬兩,不多不少!”
李善長笑了笑,心情大好。
前些日子,他還在懷疑,李善長是故意躲開他,到海外發展勢力,準備起兵謀反呢。
可得了切實的好處,立馬打消這個念頭。
果然是咱的股肱之臣,百官表率,在外邊賺了銀子,還沒忘了咱!
畢竟,這三十萬兩,不用充入國庫,全部進他個人腰包。
不用出半分力氣,和白撿一樣。
“快,讓人把銀子搬進來!”
朱元璋一邊下達著命令,心思早就飛出去老遠。
決定今晚不忙別的了,和馬皇後數銀子玩,過把有錢人的癮!
不一會兒,幾口箱子悉數送到。
朱元璋打開一看,每個都散發著銀燦燦的光芒,堆得滿滿當當,錢的氣息撲麵而來。
雖說,眼下大明還不是銀本位貨幣,但一直以來,都能在市麵流通,沒有人會拒絕。
主要是因為華夏算是個貧銀國,開采量不多,沒辦法作為主體貨幣支撐......
以江浙一帶的幾個銀礦為例,每年能收上來的銀子,也就幾十萬兩。
到了英宗前期,由於某些不可說的問題,開采數量甚至不足十萬兩,逐年下滑。
大頭去了哪裏,懂的都懂!
一下子收到三十萬兩,朱元璋怎麼會無動於衷?
那個遠在千裏之外的老夥計,依然是那麼的親切可愛,樂於奉獻......
剛要讓人把銀子送進內帑,又有太監跑進來。
“陛下,毛指揮使到了!”
“現在門外候旨!”
朱元璋聞言,揮了揮手,讓無關的人先下去。
等毛驤奉旨覲見,他已經迴到了位子上,正襟危坐。
旋即,問起了出海訪查的結果。
毛驤行了個大禮,一五一十的說道。
“陛下,據可靠消息,在南洋一帶做生意的,就是韓國公本人。”
“外邦進貢的香皂、白糖,也是他在賣。”
朱元璋點點頭,接著腦海中靈光一現,提出了個最為關心的問題。
“就你看來,他這一趟下來,能賺多少?”
毛驤思索了半天,迴答道。
“具體數字,臣也不甚了解!”
“但有傳言稱,韓國公走了好些地方,貨物銷售一空,總價值應該不會少於幾百萬兩......”
此話一出,朱元璋瞠目結舌。
一方麵眼紅暴利,這錢實在太好賺了。
隨隨便便,就能搞到幾百萬兩,都能趕上朝廷小半年的稅收了!
另一方麵,又覺得分給自己的太少,就拿了個零頭!
同時,內心歇斯底裏的大喊——
朕的錢!朕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