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愛之深,責之切!
這件事,老朱的私心的確不小。
在他看來,民以食為天,百姓就該老老實實種地,不要想那些有的的。
所以,增加他們的出行難度,提高他們的出行成本,其目的就是築起無形壁壘,將農(nóng)戶控製在土地上,僅能看到頭頂?shù)囊黄臁?br />
整日奔波勞苦,安心給朱家王朝繳納賦稅。
至少,洪武一朝,普通人別說出省出國,到處遊玩,就連不經(jīng)允許,從一個縣到另一個縣,若是被發(fā)現(xiàn)了,都得讓當?shù)氐氖考澃傩諅兣に偷窖瞄T裏吃牢飯。
畢竟,官府開具的路引文書,不是人人能搞到手的。
就這麼點小心思,還被人家看的一清二楚,老朱頓感無地自容,臉上火辣辣的,趕緊擺擺手,談下一話題!
李善長也不過於糾結(jié),反正他朱皇帝的施政方針,錯漏百出,弊端叢生,路引製度不過是毛毛雨,連前菜都算不上。
“比起這個,你設計的戶籍製度,才是真正的坑爹。”
聽罷,老朱很是不解。
“自秦以來,曆朝曆代,皆實行的編戶齊民,加強管理,早就不新鮮了。”
“照你說,放在前朝皇帝身上,便是德政善舉,等到咱這兒,就成了壓迫百姓?”
“好歹也做過咱大明的官兒,胳膊肘怎總向外拐?”
李善長搖了搖手中的酒杯,啞然失笑。
“老朱,你說得沒錯!”
“每當推翻舊的統(tǒng)治,建立新王朝,開國之君都會下令,編戶齊民,將天下百姓登記造冊!”
“這麼做,好處是為了摸清現(xiàn)狀,方便調(diào)查取閱,治下有多少人口土地,該征收多少賦稅,幾乎一目了然,省去很多麻煩。”
“從實際效果來說,是個很不錯的主意。”
“不僅今天如此,若是以後出現(xiàn)新的朝廷,還是會繼續(xù)落實下去......”
“但恕我直言,你的統(tǒng)計辦法,有些過於離譜了。”
自洪武朝開始,大明朝的官方就有兩本賬。
一個是魚鱗冊;二就是黃冊。
所謂黃冊,記錄了每家每戶的人口數(shù)量,年齡籍貫,男女性別,生辰年月,以及相貌等等。
而魚鱗冊,則統(tǒng)計出了各個地方的田地數(shù)量,按照肥沃貧瘠,產(chǎn)量高低,依次劃分出等級......
以上兩者,根據(jù)行政級別,分別收藏於大明的戶部,省一級的布政司,州府道臺,以及縣衙。
論及至此,就說細不細吧!
但朱元璋,又將天下百姓的職業(yè),劃分出了四大類別——
民戶、軍戶、匠戶、灶戶!
在這四個類別下麵,又出現(xiàn)了幾十個子分類。
是為‘四民各守本業(yè),醫(yī)卜不得遠行’,違者以遊民論處。
主打一個呆板教條,力求平穩(wěn)。
甚至,不允許百姓隨意更換職業(yè),各管一攤。
也就意味著,你爹幹啥,你就幹啥,真正做到了子承父業(yè)。
簡單的說,令尊是個種地的,你這輩子就得和鋤頭耕牛打交道,麵朝黃土背朝天。
如果祖上是軍戶,那便準備拿起武器,為朝廷衝鋒陷陣吧!
不幸戰(zhàn)死了,倒是能領一份撫恤金......
“老朱啊,這我就得批評你兩句了!”
“一個人能幹什麼,主要由先天因素,和後天影響兩部分構(gòu)成。”
“好家夥,讓你這麼一整,人還沒出生呢,職業(yè)先定下來了,也不問問人家願不願意?”
“在你看來,給所有人劃分職業(yè),各司其職,有利於朝廷和地方官員向下管理。”
“可是,表麵平穩(wěn)的運行機製,內(nèi)在卻脆弱不堪,一碰就碎。”
“隨著時間推移,以及各種不可預測的情況發(fā)生,天下的百姓,總會出現(xiàn)暴漲和銳減的情況。”
“比如,碰上了天災人禍,荒旱水澇,饑荒橫行,餓殍遍野,死去的何止成千上萬?”
“等到太平時節(jié),風調(diào)雨順,百姓安居樂業(yè),有足夠的精力去生兒育女,傳宗接代,人口又會出現(xiàn)上行趨勢。”
話音一落,朱元璋麵沉如水,陷入了漫長的沉思,開始考慮其中的利弊得失。
仔細想想,老家夥說得沒錯啊。
當初,自己隻考慮方便朝廷治理,提高辦事效率,哪個崗位需要人,就按照戶籍和名冊去征調(diào)。
好處是,防止有人弄虛作假,卻完全沒想過各種意外的發(fā)生。
“好,這件事算你有理!”
“如果迴得去,咱會下道命令,放鬆管製,允許百姓自由選擇職業(yè)。”
“出門辦事,也可以穿州過府,隨意走動,廢除路引。”
“還有什麼過失,你一並說了,咱洗耳恭聽。”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既然老朱鬆了口,李善長自然當仁不讓!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爭取來平等對話的機會,當然要好好利用。
雖說,他現(xiàn)在身在海外,另立山頭。
可無論怎麼說,大明是自己的母國,內(nèi)心也希望它能跳出曆史周期律,避免滅亡的結(jié)局。
愛之深,責之切了屬於是......
“這第三點嘛!”
“便要說到開科取士,八股文章!”
“四書五經(jīng),一共就那麼多內(nèi)容,即使再博大精深,也有挖掘完的時候。”
“而你卻下令,凡參加科舉,必須考四書五經(jīng),餘者一概不論。”
“且不提那幾本破書,除了傳授點基本的處事原則,以及給人立規(guī)矩以外,究竟還有什麼用處。”
“一旦劃定了範圍,就容易把讀書人培養(yǎng)成榆木腦袋,不懂變通,僵硬死板。”
“到最後,既難為了考生,出題的考官也很頭疼。”
“乃至於,後來出現(xiàn)了斷章取義的解答題,前言不搭後語,驢唇不對馬嘴的,毫無意義!”
一時興起,李善長就管不住嘴了。
口中滔滔不絕,細數(shù)著老朱在位時的種種‘德政’。
包括各個階層的衣帽服飾,房屋建築,交朋訪友的理解等等,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幾乎把天下管成了一潭死水,暮氣沉沉,很不自在。
“捫心自問,老朱你雖然是開國之君。”
“但要是當皇帝,你比燕王朱棣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話音未落,老朱立馬瞪大了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