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義躬身領命,漢國建立之後,他受封靖海侯,成了李善長的心腹愛將。
李祺又取出一封信,道:“父親,大明的皇帝陛下送來一封信,毛大人差人捎了口信,說,陛下因為編纂魚鱗冊、黃冊的事情,十分煩心。”
李善長仰麵而笑,道:“老朱啊老朱,還是那個急脾氣,迴去之後忍不住要行‘攤丁入畝’之法與‘士紳一體納糧’,哈哈哈哈。”
李善長讓李祺讀一讀朱元璋的書信,信件裏,朱元璋與李善長講述了當前的困境。
一則,下派到各地的官員屍位素餐,根本不幹任何的實事,兩個月了不見成績。
二則,各地百姓對編纂黃冊與魚鱗冊頗為抵觸,導致編纂行動極為緩慢。
書信中,朱元璋如同一位老友,與李善長商討解決的辦法,希望李善長盡快迴複他。
“這群官吏不要命了?”李祺眉頭緊蹙,嘀咕道:“陛下什麼性子?惹惱了陛下,他們統統腦袋不保!”
李祺當初與臨安公主逃離大明,幸虧有燕王朱棣仗義相助,他可太清楚朱元璋手段有多狠了。
李善長飲了一杯酒,嘴角上揚。
“祺兒,旁的事情陛下能殺,可編纂黃冊、魚鱗冊這件事兒,陛下殺不得,否則,陛下直接殺人就好,何必寫信來問為父?”
李祺滿心疑惑,道。
“父親此話何意?那些官員不辦事,隻要抓到典型將其殺一批,他們自然會乖乖辦事不是麼?”
李善長搖了搖頭,教導李祺。
“祺兒,目光要放長遠一些,陛下編纂魚鱗冊、黃冊困難,不在於殺幾個人那麼簡單。”
“最核心的問題是啥?是陛下的皇命,沒辦法從金陵城傳到鄉野之中去!這就是——皇權不下鄉!”
李善長背著手,一臉的感慨,說道。
“那群被派下去的官員,大多是食利階層,他們怎麼肯輕易從自己身上割肉?”
“就算老朱殺了一票人,暫時震懾,他們一樣能想出旁的主意,幹擾魚鱗冊、黃冊編纂。”
“還有,鄉野百姓大多是不識字的,朝廷下發公文,解釋權在哪裏?在朝廷麼?不!在那些基層的官員、吏員手裏。”
李善長幽幽地說道。
“你信不信,在大明的鄉野之間,百姓根本就不清楚編寫魚鱗冊、黃冊的意義,更不懂將來的‘攤丁入畝’的意義。”
“那些貪官汙吏,會曲解朝廷的政令,明明是利國利民的政令,也會被他們曲解成苛政,百姓沒有抵抗的心思才怪!”
聽李善長一席話,李祺頓時有茅塞頓開之感。
李祺道:“父親說得極是,可陛下要怎麼才能令皇權下鄉,令百姓清楚朝廷的政令呢?”
李善長分析得清楚明白,但官員上下沆瀣一氣,朱元璋又能怎麼辦呢?
“取筆墨紙硯來,為父要給老朱迴信,助他完成這大明國內的‘大變革’!”
洪武十一年,三月。
秦淮河畔春風送暖,一艘畫船上,吏部尚書李信、戶部尚書郭允道,以及新任禮部尚書劉仲質,正推杯換盞。
“聽說,今日陛下又在武英殿發了火,將數位官員革職流放。”
劉仲質搖頭晃腦,道。
“為了推行‘攤丁入畝’,陛下當真動了真怒,可惜,沒用!”
吏部尚書李信笑容滿麵,道:“陛下想得不錯,讓天下百姓得實惠,可天下的士紳能答應?”
“等著看吧,還得有人倒黴,今年上半年是消停不了嘍,咱們都要小心點兒。”
戶部尚書郭允道喝了不少酒,臉色通紅。
他笑嗬嗬地說道:“人手、錢糧咱們都派出去了,至於事兒辦不成,與吾等可沒關係。”
“我猜最多再有兩個月,陛下必偃旗息鼓,畢竟,陛下還能將全天下的官員革職,士紳全部殺掉?”
三人互相看了看,皆放聲大笑。
忽然,岸邊有人匆匆趕來,對著李信喊道:“大人!大人!陛下命人傳訊,召集百官入宮議事!”
當下已經日落西山黑了天,朱元璋忽然召集群臣議事,難道是北邊的緊急軍情?
李信三人不敢耽擱,立刻下了船往皇宮趕去,路上還遇見了不少同僚。
人人都行色匆匆不敢遲到,生怕惹惱了朱元璋。
一個時辰之後,皇宮,奉天殿。
奉天殿內燈火通明,文武百官齊聚,有個別官員喝得紅光滿麵,一身酒氣。
“李大人,你可知陛下召見吾等有什麼事?”
“不知不知,劉大人也不知道?”
“莫不是出了什麼大事?”
“噓!陛下來了!”
……
群臣議論紛紛,待朱元璋上朝後,立刻偃旗息鼓。
“諸位愛卿,咱夜裏將爾等召集到宮來,乃是有些大事,要與爾等講一講,不講出來咱心裏不痛快!”
朱元璋這話令群臣麵麵相覷,都察院一禦史小心翼翼地問道:“不知陛下因何事不快?”
朱元璋冷哼一聲,道:“為什麼?因為有人欺上瞞下,曲解咱的意思,蒙蔽百姓!毛驤!”
朱元璋話音落下,毛驤雙手捧著一遝文書走上奉天殿。
“諸位大人,吾錦衣衛近一個月來遍訪各省之縣、鄉、村,發現各地的官員、吏員,曲解陛下編纂魚鱗冊、黃冊之初衷。”
“更有甚者向百姓宣稱:官府編寫黃冊、魚鱗冊,不過是為了多加賦稅,讓老百姓吃虧,加重百姓負擔。”
“江西、福建、湖廣、遼東、山東等地,這種情況極為普遍,泛濫成災。”
毛驤高高地舉起那些文書,道。
“這裏是錦衣衛秘密緝捕的各省官員、吏員共一百零八人之證詞,更有各省百姓證詞共五百一十位,皆有簽字畫押!”
毛驤字字句句鏗鏘有力,朝中的官員們則心驚膽寒,驚訝錦衣衛的恐怖。
隨便秘密地緝捕官員,不通過當地的提刑按察使司,錦衣衛要上天不成?
不過百官看了一眼朱元璋陰沉的臉色,誰都沒敢對毛驤發難。
朱元璋見百官噤若寒蟬,冷哼了一聲,道。
“諸君平日裏口若懸河,怎麼現在一言不發了?咱要推行國策,卻有人從中作梗!曲解咱的意思!”
“今日,毛驤名單上的人,無論官員、吏員,統統處死!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