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危機四伏
林淵在接連化解了王忠等人製造的困境後,並未得到片刻喘息的機會。隨著北方蠻夷的再次蠢蠢欲動,帝國邊境的氣氛愈發緊張,宛如暴風雨來臨前的壓抑沉悶。
蠻夷此次謀劃已久,他們聯合了周邊幾個部落,集結了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意圖一舉突破帝國邊境防線,掠奪豐富的資源和財富。為應對此次危機,帝國高層緊急調兵遣將,林淵所在的部隊也接到命令,開赴邊境重鎮——雲城。
雲城,地勢險要,乃是帝國邊境的重要屏障,一旦失守,蠻夷鐵騎將長驅直入,帝國腹地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林淵深知雲城的重要性,一路上,他反複思考著應對之策,同時對部隊進行戰前動員,鼓舞士氣。
然而,當林淵抵達雲城時,卻發現情況遠比他想象的還要糟糕。城中守軍人心惶惶,物資儲備嚴重不足,防禦工事也因年久失修而破敗不堪。更讓林淵感到棘手的是,雲城守將陳武,是個膽小怕事、貪婪無能之輩。他平日裏克扣軍餉,中飽私囊,導致士兵們對他極為不滿,軍隊毫無戰鬥力可言。
林淵找到陳武,表明來意,希望他能積極配合,共同抵禦蠻夷。陳武卻滿臉不情願,敷衍道:“林校尉,這雲城的情況你也看到了,我能有什麼辦法?再說了,蠻夷勢大,我們恐怕難以抵擋啊。”
林淵心中憤怒,但他強壓怒火,耐心說道:“陳將軍,雲城乃帝國邊境要地,我們肩負著守護百姓、保衛帝國的重任。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加固防禦,整頓軍備,定能擊退蠻夷。”
陳武哼了一聲:“哼,說得輕巧。你一個小小的校尉,能有多大本事?我看你還是別在這裏添亂了。”
林淵見陳武如此不識大體,知道多說無益。他決定繞過陳武,自行組織城中軍民進行防禦準備。他先是拿出自己的積蓄,購買了一批急需的物資,分發給士兵們,穩定軍心。然後,他親自帶領士兵們修複城牆,加固防禦工事,同時組織百姓參與後勤保障工作。
在林淵的努力下,雲城的防禦逐漸有了起色。然而,就在這時,王忠等人又在背後動起了手腳。他們向皇帝進讒言,汙蔑林淵在雲城擁兵自重,意圖謀反。皇帝聽信了讒言,派了一位欽差大臣前來調查,並責令林淵不得擅自行動,等待欽差到來。
林淵得知消息後,心急如焚。此時正是防禦蠻夷的關鍵時期,欽差一來,勢必會打亂部署,延誤戰機。但皇命難違,他隻能暫時按捺住心中的焦急,等待欽差的到來。
幾天之後,欽差大臣李公公抵達雲城。李公公是王忠的親信,此次前來,就是要給林淵羅織罪名,將他治罪。他一到雲城,便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林淵橫加指責:“林淵,你好大的膽子,竟敢違抗聖命,私自調動軍隊,加固城防。你是不是想謀反啊?”
林淵趕忙解釋:“李公公,如今蠻夷大軍壓境,雲城危在旦夕。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保衛帝國,抵禦外敵。請公公明察。”
李公公冷笑道:“哼,你少在這裏狡辯。我看你就是心懷不軌。來人啊,將林淵拿下,聽候發落。”
就在士兵們要動手時,城外突然傳來震天的喊殺聲。蠻夷大軍提前發動了進攻,他們如潮水般湧向雲城。城牆上的士兵們見狀,紛紛向林淵投來求助的目光。
林淵心急如焚,他大聲對李公公說道:“李公公,蠻夷已經攻過來了,此時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請公公讓我指揮作戰,擊退蠻夷後,我甘願接受任何處罰。”
李公公心中也有些害怕,但他仍猶豫不決。這時,陳武在一旁勸道:“李公公,如今局勢危急,還是先讓林淵指揮吧。否則,雲城一旦失守,我們都吃罪不起啊。”
李公公權衡利弊,隻好同意讓林淵暫時指揮作戰。林淵顧不上多想,立刻登上城牆,指揮士兵們進行抵抗。
蠻夷的進攻異常猛烈,他們推著攻城車,架起雲梯,試圖強行攻破雲城。林淵沉著冷靜,指揮士兵們用滾石、檑木、弓箭等武器,一次次擊退蠻夷的進攻。同時,他還組織了一支敢死隊,趁蠻夷攻城的間隙,從城中殺出,突襲蠻夷的側翼,打亂了他們的進攻節奏。
戰鬥從清晨一直持續到傍晚,蠻夷雖然攻勢兇猛,但在林淵的頑強抵抗下,始終未能攻破雲城。夜幕降臨,蠻夷無奈之下,隻好暫時收兵。
經此一戰,雲城軍民對林淵更加敬佩,而李公公也見識到了林淵的軍事才能。但李公公心中仍想著如何給林淵定罪,他決定在接下來的調查中,繼續尋找林淵的把柄。
林淵知道,自己雖然暫時保住了指揮權,但危險並未解除。內有李公公的刁難,外有蠻夷的虎視眈眈,他必須想出一個萬全之策,既要擊退蠻夷,又要化解朝中的危機,否則,雲城乃至整個帝國都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