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寒的話語落下,會議室內所有人的目光都不自覺地看向了他。
“現在的國內工業基礎,有了大規模地外宜居工程建設能力了麼?”
“還沒有,根據09年提出的全球氣溫升高應對方案的兩步走戰略中,一個是積極擴大星際探索的步伐,一個是積極推動國內的環境保護與全球氣溫調控手段,在工程規劃中兼顧民生戰略。
兩者著手點都是新質生產力的提升。
得益於盤古在工業智能化係統化升級中的應用,相關專家組預計要到20年,國內才有直觀對全球氣溫的調控能力。
而地外宜居工程,還要能源與材料領域有了突破後才行。”
宋寒看著手上的全國工業產業目錄,迴想著國內與兩個計劃相關的研究進度,沉吟了片刻後冷笑道;
“對麵不是一直都讓我們加入氣候協定,打算以全球氣候保護的名義,限製我們發展。
既然如此,我們加碼!
將盤古的應用向環境保護類係統工程傾斜,國內的光伏產業發展進度喜人,最遲15年就能將相關產能攀升鋪滿全國。
光伏麵板隔絕太陽對地麵加溫和天河工程,這兩項已經能夠讓我們對國內氣溫進行直觀調控。
等先關產能拉起來後,我們加碼環境保護策略,看看對方跟不跟!”
宋寒的話讓在座的眾人沉吟良久,專家組方麵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
“按照最新的全球氣象模型來看,單單國內的氣溫調控在全球不斷擴大的工業化進程中,它能起到的作用並沒有很大。
到時候可能我們還沒有宜居地外行星的能力時,地球已經一片汪洋了。”
“那就中斷全球工業化的進程,減緩南北極冰川的融化速度!”
宋寒淡淡道;
“有時候直觀的對抗反而會不斷激起反抗意思,他們玩的那一套太過時了。
操奇計贏,不止奇貨可居一種用法,也可以反著來。”
宋寒的話語落下,會議室內又是一陣沉默。
“近些年國內的相關工業在不少領域都做到了世界領先,按照既定的計劃,這個時候正是進行積極進行商業競爭,擴大盈利,促進全民富裕進程,如果反著來,相關民生目標可能會被延長。”
“不會被延長。”
宋寒搖頭道:
“一直以來,不管是戰爭還是經濟,對於係統化規模化的調控手段一直都是我們的強項。
在操奇計贏,奇貨可居的商業競爭中,我們一直屬於被動的一方。
既然如此何必以己之短攻其之長?
借用規模化調控手段,以交通,電力,人力等綜合能力將工業附加值壓到最低。
生產螺絲的不一定要靠賣螺絲賺錢,等規模起來了,賺的錢也不一一定少。”
宋寒的話音落下,當下就有人奇怪問道;
“工業生產中,不以產品賺錢,那用什麼賺錢?”
“現在國內的產業體係都基本落成,隻要規模夠大,產品平價,賣折價賣,靠加工鐵屑一樣可以賺錢,羊毛不一定要出在羊身上。
對岸不是一直在對國內發展進行科技限製?
等國內的相關工業徹底升級完成後,以整個係統的調控能力,全國的工業品都可以平價甚至低價傾銷全球。
積極引導擴展科技產業發展。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資本逐利是天性。
當造不如買的事實在全球能達成共識的時候,等國內的工業生產能力霸占全球的時候,單單價格問題,就能將全球所有國家的工業化發展之路都將被堵死。
等我們將全球所有的工業產業全部搶來後,一樣能做到十三億人的共同富裕。”
宋寒的話語落下,會議室內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道德經還能這麼用?”
聽著一旁學部委員經濟所研究宏觀經濟的劉委員呢喃,宋寒眉頭一挑;
“以正治國,當然可以以正經商,不管對方有多少種手段,我們就出一招,以本傷人。
以己之長,攻其之短,泰山巍峨,自然無懼風雨。”
短暫的沉默後,當下主持人就接過了發言;
“現在對宋委員對國內宏觀經濟調控方式進行投票表決!”
主持人的話語落下,所有都毫不意外的舉起來手。
等表決結束,會議室內的政務委員就對著宋寒笑了笑道;
“既然宋委員對宏觀經濟調控方麵也有這麼深的見解,還要勞煩宋委員將相關論證完善後發布內參,我們好組織相關人員學習,在這場大會上統一思想。”
宋寒聞言毫不在意的點了點頭;
“明天你們能看到它!”
第二天,等宋寒對國內宏觀經濟產業調整論調經過青罡四人的完善,盤古的驗證後,一篇名為工業戰爭的論文,如期發表在了最新一期的內參上,所有看到這篇論文的人忍不住拍案叫絕。
它的完整論調和兩千年前管仲用經濟戰幫齊桓公稱霸的方式如出一轍。
隻是宋寒將這種單一的經濟調控手段,擴充到了全品類工業產品上,總結出來就是一句話,把全球工業化產品的價格打下來,舉起價格的屠刀。
這是這個屠刀現在不是對外,而是對內,借助國內完善的基礎設施體係,讓國內生產出來的工業產品價格在遠遠低於全球生產價格的同時,依舊能產生盈利,讓工業的發展對外成為微利,或者是虧損的生意。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但虧錢的生意肯定沒人做。
這個時候,這把價格屠刀才能真正的對外界產生赤裸的威脅。
直升飛機上宋寒看著手中的論文,並沒有絲毫的成就感。
他瞥了一眼一旁正在直升機上看著腳下雲貴山脈十萬大山與平原迥異風景的青罡四人,無奈歎了口氣。
“又被老師給安排了。”
宋寒的鬱悶也讓大罡看在了眼裏,她笑語嫣然道;
“當年師爺就說我們就讀數學能夠幫到師父,好像當年師爺就看到了這一天。”
直升機落下,映入他們眼簾的是一座龐大的工地,坐落在這片十萬大山的山脈中央。
今天也是天眼工程正式開工建設的日期。
從1993年開始,國內天文學界就對建設地外宇宙觀測的大型射電望遠鏡工程有了想法。
隻是受限於天眼工程單一的意義,它和國內理論物理界對於大型粒子對撞機的命運一樣,充滿了波折。
哪怕有相關院士不斷奔走,聯合國內20餘所大學和研究所的百餘名科研人員對關鍵技術開展了長達14年的合作研究,相關技術手段一一攻克後,整個工程進度依舊緩慢。
隻有在08年對於全球氣溫升高方麵有了地外幹涉跡象的發現後,整個工程才陡然提速,服務於國家星際發展方向,對地外宜居星球和地外生命展開探索。
在整個項目立項中,宋寒在其中出力不小,在正式全麵開工建設的這天,實在是受不了對方的再三邀請,等宋寒京城的會議開完後,就跑了一趟。
“整個工程預計什麼時候能完工?”
一旁跟隨在宋寒身旁的項目總工看著手中的計劃表道;
“預計要16年才能完工。”
宋寒無奈的搖了搖頭;
“希望時間能趕得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