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指揮中心正在對戰鬥機觀察數據進行研究的時候,戰鬥機群對於奧陌陌隕石碎片的爆破行動也在緊急開展。
通體為鐵質隕石材質的奧陌陌號雖然在一百多顆氫彈的持續爆破下被炸的四分五裂。
但是氫彈集群的動能衝擊和核爆並沒有將它們的質量消減多少。
奧陌陌四百米長的艦體,依舊保留有數快體積超過幾十米,和幾百塊體積超過數米的碎片,至於更小的碎片數都沒辦法數。
很快三十架重型戰鬥機機翼上掛著的重型製導航彈發射了出去。
戰鬥機上,通過數據鏈對三架白帝號無人戰機的遙控下,它們也清空的彈倉。
很快戰鬥機群開始向母艦返迴,等他們飛到母艦機翼下方時,駕駛員控製著戰鬥機翻轉,使戰鬥腹部的連接器對準母艦機翼下的固定槽懟了進去。
它們就像是躲在老母雞翅膀下的小雞,又一隻隻掛載在母艦龐大的機翼下方。
戰機固定後,鸞鳥號母艦機翼下方的機械臂開始工作,為戰機持續掛載武器。
母艦上也延伸出了一條條柔性連接通道,和戰鬥機固定在一起。
第一批戰鬥機駕駛員通過通道口鑽迴母艦後,換防的駕駛員開始登機。
作為地球第一次執行外空間廣域轟炸任務,這一次華國將組建不久的太空軍,都拉了過來,進行了一場實戰化的大練兵。
第二批駕駛員駕駛著機群再次彈出母艦後,他們一個兩個看著戰機上掛載的武器型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都跑到外太空幾十萬公裏外打外星人了,給我們上?霹靂5,和?霹靂8?
你們從哪裏翻出的這些寶貝?
論年齡我都要叫它們爺爺了!”
聽到駕駛員的問話,鸞鳥號上的指揮員無奈道;
“這次攔截奧陌陌號,參謀部進行過多次預演。
對它的攔截,損傷都不難,難的是將它們持續爆破,炸成能夠在大氣層燃燒殆盡的細小碎片。
所以我們這次的轟炸任務要不間斷執行,一直炸十幾個小時,等到達地月空間的時候,由月球南極的要塞集群接手。
國內多少年沒有大規模戰爭了,這些年儲備的老舊型號彈藥不盡快用掉就隻能銷毀,所以都帶來了。”
駕駛員有些嫌棄的撇了撇嘴。
等連續數小時的轟炸結束後,此時的奧陌陌已經被爆破成了占據廣域空間數十立方千米的碎片群。
指揮中心的人看著碎片群核心處的幾個直徑在十米的碎片皺了皺眉頭。
“觀察者匯報,碎片群內部有三個體積在十立方米的龐大碎片無法轟炸。
它們被碎片群擋住了。”
“戰機返航,投射承影機甲,進行內部爆破。”
“觀察者一號收到。”
在鸞鳥號母艦遙控作戰指揮室內。
指揮員正在為承影機甲駕駛員布置任務。
在他們的麵前3d投影實時將奧陌陌碎片群身臨其境的展示了出來。
“因為我們的持續轟炸,已經使碎片群航線軌跡大幅度偏移了地球軌道。
但是專家組預計,等碎片群進入地月空間的時候,受月球和地球引力的影響,它們的航線軌跡還會有一次偏離,有1%的可能被地球引力捕獲,撞上地球。
你們的任務是遙控駕駛承影機甲,進入碎片群內部作業,從碎片群的後方錐形突進。
以電磁炮將體積大於一米的碎片進行持續爆破。
需要注意的是,在你們對碎片進行爆破的時候,碎片軌跡大幅度偏移容易引發碰撞,在連鎖反應下,容易出現隕石撞擊問題。”
指揮員任務交代完畢後,作戰室內的駕駛員都對這次輕鬆的任務沒有太多的表示。
這種快速移動目標的內部突防演練,他們不知道進行了多少迴。
指揮員看著機甲駕駛員編隊最前麵的三人笑道:
“你們是這三年來解限機全球競賽的冠軍,這次位於碎片核心內部的三個大質量碎片爆破就交給你們了!”
“保證完成任務!”
“上機!”
隨著機甲駕駛員帶上頭盔微型顯示器,他們的身後三排數十座機甲駕駛艙也做好了開機準備。
這是一座座被圓形屏幕包裹駕駛艙。
穿上全體感控製服,進入駕駛艙內,眼前是他們所需要駕駛的承影機甲在機庫內360的高清影像。
此時機庫內正在有地勤人員為這些龐大的機甲加載燃料彈藥。
駕駛艙內,駕駛員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將身上的體感服固定上導線。
等駕駛員關閉腳下電磁吸附鞋和母艦之間的鏈接後,一個個都在球形駕駛艙內漂浮了起來。
此時地勤人員作出了標誌性彈射準備完畢的動作。
人員撤離,龐大的機庫也被抽離空氣,打開閘門麵向深空。
數十架身高五米,體重六十噸的機甲,擺脫腳下的固定卡槽後,在駕駛員的遙控下,拿起一旁的盾牌,邁步走向彈射臺。
和遊戲中站立式彈射不一樣,它們的彈射掛點是在胸前,所以它們一個個要趴在彈射掛點上,雙手前舉抬離地麵,雙腿也要並攏後蹦,不能和地麵接觸,保持著一種有些羞恥的姿態。
首批彈射機甲扭頭看向同伴。
“少年你相信光麼?”
“嗨呀!”
隨著電磁彈射器的啟動,三臺機甲立刻被彈射了出去。
在母艦本身的速度和彈射器的加成下,它們甚至不用啟動背部掛著的推進係統,很快就追上了前麵的隕石群。
就像是在遊戲中的槍法練習一樣,在彈道雷達的輔助下,它們身邊每一塊碎片的軌跡和威脅都被一一標注。
三座機甲一手拿著盾牌,一手舉著手上的電磁炮,對著眼前的碎片開始射擊清理,真實的任務難度竟然比他們在遊戲中還要簡單。
很快第二批機甲,第三批機甲趕來,隨著射擊的密度提高,它們也開始深入隕石群,對較大碎片進行遞進爆破。
不管是在月球基地,還是在鸞鳥號母艦上,所有人都在目光灼灼的觀察著承影無人機甲第一次大規模執行實戰化任務。
靈活的姿態,冷兵器與電磁炮的結合,核聚變燃料電池為機甲提供了澎湃的能量,模塊化設計,可以讓它們根據任務的選著不同,選著不同的模塊裝備。
再加上人工智能的加持,讓他們的突進和爆破任務無比輕鬆。
如果是在地球,或者行星表麵執行任務,它們的靈活性機動性和作戰能力,每一個都能對機械化合成營造成碾壓。
“我記得當年承影項目,專家組將承影機甲的控製架構授權給了遊戲公司,讓他們開發成遊戲,當時有很多人擔心泄密而反對?”
一旁的專家組點了點頭,感慨道:
“當時遊戲公司也擔心承影的操作太複雜,不適合遊戲改造,隻是沒想到,真的研發出來後,這種困難化和真實化的反饋,反而成為了賣點。”
指揮員笑著道:
“這次任務過後就再也沒人反對了,所有人都以為太空軌道部隊的選拔和體能要求遠超人類體能極限。
誰能想到,隨著靈境的擴展,體能反而變成了最低的要求了。”
“十億青年十億兵,現在解限機國內玩家有多少?”
“四十六萬!
青銅段位三十萬,白銀段位,六萬,黃金,鑽石,王者,一共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