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寒的訓斥讓四人有些羞愧的地下了頭,倒是宋寒的提議讓四人怦然心動。
接近五十年的航程,沒有靈氣隻能行神煉之法打磨金丹,這一路的確難熬。
當下四人蹲下身子,各自取出自己元牝後,目光灼灼的看著宋寒。
宋寒見狀無奈搖了搖頭。
“真拿你們沒辦法。”
說著便張口將四人元牝吞下。
四人見狀半天沒反應過來。
“生孩子是這樣的麼?
這玩意吃下去就行了?
到時候他們從哪裏出來?”
宋寒無所謂道:
“到時候我會玄陰聚化,凝聚玄牝之門便是!”
說著宋寒瞪了她們四人一眼。
“快去修行。
大限之前,不能突破虛實化境,難道還要為師在為你們再次孕育元靈,護道轉生不成?”
四人聞言滿心激動的剛想起身離開,宋寒又忽然開口叫住了她們。
“你們要男孩女孩?”
“男的!女的!”
“兩男,兩女。”
宋寒點了點頭讓四人退下。
等四人離開後,宋寒依舊靜靜的站在懸窗觀看星空,讓窩在一旁的玄武和罡陽半天才迴過神來。
玄武小心瞄了宋寒一眼,嘴上嘖嘖有聲。
“師父真會玩!”
玄武的話語落下,罡陽也取出了她的元牝,目光灼灼的看著玄武。
點點元牝在氣機外顯的保護下,就像是一顆星光般絢麗。
“師兄,你也幫我孕育一個好不好?
不然看五十年的星星好無聊。。”
玄武聞言忽然一個激靈。
“別看師姐她們瞎鬧,咱們有生殖隔離,不能這麼玩!”
飛船經過一年多的加速,逐漸接近太陽係邊緣。
宋寒在飛船的警報提醒中,從資料中迴過神。
他們飛船的前側,是密密麻麻根本無法規劃航帶的奧爾特雲小行星帶,他們的身後是剛剛駛出不久的柯伊伯帶隕石帶。
飛船就停留在兩者之間的一個空腔內。
他們想要從這裏穿過去,需要收攏光帆,全力供能飛船防禦力場,以劍丸號在航道前開路才行。
“停航,全員集結,準備出艙作業!”
宋寒的聲音驚醒了飛船內打坐的眾人。
等他們一個個趕到艦島的時候,青罡四人看著忽然長大,都快兩米高的宋寒驚喜道:
“師父你的修為恢複了?”
宋寒搖了搖頭:
“幫你們四個孕育血脈,不拔高形態,人都走樣了。”
這個時候青罡四人也想了起來,好像一年前,她們都取出了自己的元牝,讓宋寒幫她們生孩子來著。
大罡上前摸了摸宋寒的肚子,一瞬間好像感受到了有人踢她的手,讓她格外驚喜。
“師父,都一年多了還沒要生嗎?”
“多孕養兩年,這樣等初生的時候,就不用這麼辛苦的照顧了。”
宋寒和青罡四人的對話,讓在場的眾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數道目光下意識在青罡四人和宋寒之間不斷晃動。
人群中,玄武捧著一個蛋,看著一旁一臉欣喜的罡陽也是欲哭無淚。
就師父這一招,那個徒弟能頂的了這種誘惑?
幫徒弟生孩子,還擔心徒弟累著,多懷兩年,是想生個哪吒麼?
果然罡陽反應過來後驚喜的看著玄武道:
“五師兄,咱們這個蛋是不是也能讓大一點在出來?
這樣就不用從小照顧了。”
玄武聞言一個激靈,連忙搖了搖頭。
“這個真不行!
師父懷的師姐的孩子還在他肚子裏,咱們這個都已經生了。”
等十來號人都到齊後,宋寒平靜道:
“近日本座道行精進不少,想到了新的飛船技術升級方案。
我們在此停留一段時間,擴張生產基地,等飛船改造好後,再次啟程!
到時候就不用飛五十年這麼久了。”
宋寒的話讓所有人都有些驚喜。
當他們采集隕石,收集原料,根據丁業昇送來的地球科研成果數據,在奶媽號補給艦內,將設備製備出來,這時候他們才恍然道:
“二維金屬納米材料生產設備,好像特性和石墨烯很像。
我記得資料上的應用場景是分子機器人和線材芯片方麵。
但是超大規模製備一直沒有突破,隻能用於高端領域。”
看著議論紛紛的眾人,宋寒沒有說話,而是將他設計的初稿交給人工智能進行優化生產。
當他們看著人工智能生產出的設備後眉頭一皺。
一個直徑一米的圓形反應爐?
“宗主這是什麼?”
“金屬納米層,全種類剝離爐。”
很快一旁的機械臂,開始伸進剝離爐用高壓法製備出來納米金屬管進行打印,布置電路。
所有人見狀都是滿懷期待的等待著。
結果一等就是一個月。
“雖然用高溫高壓和封裝技術,可有解決二維金屬層的大規模生產,但是納米級別的單位下,生產線不管鋪裝的多大,它的產量業始終上不了。
不過地球上到時給出了超大規模生產的技術可能路線。
納米金屬層製作的微型電子通路,可有實現微觀下的電磁力場的精細化控製。”
宋寒的講解讓所有人都有些茫然。
不過人工智能這個時候對宋寒的話進行了補充。
“電磁力的精細化控製,與納米金屬管材在極端環境結構中耐高溫特性,能夠承載超大強級的電壓流動。
在配合低溫超導特性,能夠讓我們實現力場強級的指數級增長。”
幾人聞言恍然大悟。
“能說的在簡單點麼?”
“隻要我們實現了通用型多維材料的剝離技術,突破超大規模量產。
將我們飛船內部設備進行更新,到時候我們的能量利用率,防禦力場強級,曲率球鼻艏對空間曲率的扭曲值都能夠得到加強。
保守估計可以讓我們的飛船達到1倍光速。
如果這種線材對超大強級的電壓流動達到理想值,能量能夠供應的上,我們甚至能夠實現超光速航行!”
宋寒的解釋再次讓所有人恍然大悟,這下是真的懂了。
當剝離爐內部電路場打印好後,很快機械臂就從加料口內插進去一根直徑二十公分的圓柱形鎳棒。
宋寒見狀自信道:
“以前我們用大規模膠帶流水線製作的石墨烯二維材料,但是這種材料僅局限於層狀結構,材料層與層之間通過弱範德華力相連,也可以用更強的範德華力剝離。
但是金屬體之間的原子是通過電子的轉移或共享形成穩定的化學鍵,結合力較強。
隻要我們實現了精細化電磁場控製,就能精準的調整正負電子的吸引和排斥,讓電磁力場像刮刀一樣,將材料棒上的金屬原子一層層掛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