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信可是他找了城中大儒,斟酌過後,才發出的。
他就不信,劉崇看了不動心。
反正劉崇早晚是要打這一仗的,自己隻不過是將它提前一些。
所以寧懷瑾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不過,親筆信倒是親筆信,但落款可不是他寧懷瑾。
因為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北漢皇帝鈞鑒:
朕聞後周郭威崩逝,中原動蕩,此乃天賜良機。
自契丹立國,與貴國互為倚仗。
今後周新君初立,根基不穩,正宜合兩國之力,一舉蕩平。
朕麾下鐵騎善戰,與貴國勁旅並肩,必縱橫中原。
朕欲揮師南下,與貴國兵馬會師,將周地納入版圖。
事成之後,土地財帛共分,百姓賦稅按出力分配。
朕知陛下素有恢複中原之誌,願助陛下成就不世之功。
望陛下莫失良機,速整兵馬,與朕共舉,踏平後周,共創偉業。
大遼國皇帝耶律璟 敬上
當然了,寧懷瑾也給遼國皇帝寫了一封信,落款自然是北漢皇帝劉崇。
信的內容如下——
契丹皇帝陛下尊鑒:
聞後周郭威駕崩,此乃吾兩國之幸。
陛下威名遠揚,且兩國唇齒相依。
如今後周新君初立,朝堂動蕩,正是興兵收複中原故土之時,還望陛下鼎力相助。
陛下麾下鐵騎舉世聞名,若揮師南下與我軍唿應,形成夾擊之勢,後周必難抵擋。
戰後土地、財貨、人口,按兩國出力公平分配。
望陛下念及情誼,早做決斷,速速發兵,共赴中原成就霸業。
北漢皇帝劉崇 頓首再拜
……
沈清婉、柳若煙得知此事後整個人都驚呆了。
她們萬萬沒想到,還能這麼玩。
自己夫君為了讓他們快點打大周,也是夠拚的了。
寧懷瑾這些日子可沒閑著,白天在作院那邊監工,晚上還要帶著三女忙活。
如今銅炮已經鑄造二十門,若不是銅不夠,還能造出更多。
沒辦法,隻能改造鐵炮。
管它質量如何,能打死人就成。
到時候用來防守,架在城頭上,響聲都能嚇的敵人肝顫。
寧懷瑾把火藥比例都提供了,所以火藥也早就研發出來了。
而借兵的信使也已派出,就看各州的節度使怎麼選擇了。
並且,寧懷瑾還派出了大量斥候,出五阮關(後稱紫荊關)往居庸關方向偵查,而且是那種不加以掩飾的偵查。
為了就是引起幽州守軍注意,給他們造成一種大周要從這裏發兵遼國的錯覺。
同時,還派出斥候,前往薊城、範陽、良鄉一帶打探消息。
畢竟,這些地方才是他真正要攻打的。
王守貞已經秘密帶領龍驤左衛,前往高陽縣,隻等莫州守軍大批量離開,就會趁機發起進攻。
不過單單左衛自然是不夠的,寧懷瑾還讓他帶走了兩萬新軍和銅炮五門。
共計三萬大軍。
現在一切準備就緒,就等各路的消息返迴。
寧懷瑾沒多少時間了,如果真等到開春,渡河都是一個問題。
百無聊賴的他,正坐在藤椅上,手邊的茶盞還氤氳著嫋嫋熱氣,他時不時撚起一塊糕點,慢悠悠地嚼著。
這時,沈清婉蓮步輕移,走到他身邊,美目盼兮,手托香腮,嬌聲問道:
“夫君,你就和我們姐妹幾個說說唄,你到底是怎麼規劃往的呀?”
說話間,柳若煙與蘇媚也跟了過來,同樣手托著香腮,目光滿是好奇,緊緊盯著寧懷瑾。
寧懷瑾抬眸,目光掃過另外兩人,詢問道:
“你們倆也好奇?”
柳若煙和蘇媚忙不迭地點頭,動作如出一轍,煞是可愛。
二女就已互相知曉蘇媚與寧懷瑾的情誼,三人在一晚促膝長談後,便商量著讓蘇媚做妾室。
寧懷瑾不再遲疑,揚聲朝著下人吩咐:
“來人,取輿圖來。”
不多時,下人匆匆將輿圖呈上,沈清婉、柳若煙、蘇媚三人一同將輿圖緩緩展開,鋪在石桌上。
寧懷瑾附身,修長的手指點著輿圖上的幾處位置,認真說道:
“你們看,居庸關、九龍樓、白馬關,這幾處地勢險要,是兵家必爭之地。再瞧這兒……”
他指尖順勢滑到平州以南,加重了語氣,繼續說道:
“日後,我打算在這裏修築一座關隘,就叫山海關。隻要牢牢掌控住這些地方,進可攻、退可守,我便能安心建造海船,大力發展經濟,徐徐圖之,為將來的大業做足準備。”
三女聽著他的規劃,眼中滿是欽佩與傾慕。
……
遼國,上京。
耶律璟慵懶地靠在寬大的胡椅上,修長手指輕輕摩挲著北漢皇帝來信的信紙。
隨後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
“哼,這劉崇,倒也識趣。”
他輕聲呢喃,聲音在空曠的宮殿裏悠悠迴蕩。
“來人,宣各部大臣即刻入宮議事。”
耶律璟提高了音量,一旁的太監立刻領命匆匆退下。
不多時,朝堂上大臣們魚貫而入,整齊站定。
“諸位愛卿,北漢來信,欲與朕共伐後周,諸位意下如何?”
耶律璟掃視一圈,率先開口。
南院大王耶律撻烈上前一步,神色凝重,雙手抱拳說道:
“陛下,周國新君柴榮,雖初登大寶,卻絕非庸主。
北漢兵力有限,即便有心,恐也難以速戰速決。
且我契丹騎兵雖強,可長途奔襲,後勤補給亦是難題。”
北樞密院使蕭思溫接著道:
“陛下,臣讚同南院大王所言。
但此次若能助北漢擊敗後周,我契丹便可趁機南下,擴充疆土,增強國力。
隻是與北漢聯手,戰後利益分配需提前謀劃,以免滋生事端。”
北院大王耶律屋質卻一臉不屑,反駁道:
“諸位未免太過謹慎!我契丹鐵騎縱橫天下,何懼周國!
劉崇既已遞來橄欖枝,此時不戰,更待何時?
隻要我軍一到,定能踏平周國,讓他們這群南人見識見識我契丹的厲害!”
耶律璟微微瞇起眼睛,手指有節奏地敲擊著座椅扶手,沉思片刻後,沉聲道:
“愛卿們所慮有理,可就此退縮,也非我契丹所為。
傳令下去,命楊袞點齊三萬精銳騎兵,再備足糧草輜重,待北漢先行出兵,我軍隨後進發。
至於戰後分利,朕自會與劉崇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