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東瀛這些國家雖然比不上大齊,但國力遠在西涼之上。
連他們都害怕不敢出兵。
這豈不是說大齊以外的勢力,已經沒有救援的力量了?
至於雲南的土司實在太遠了,等他們趕來,黃花菜都涼了。
“這下糟了!”
“一旦西涼順著燕雲十六州一路南下,誰還能擋住?”
“用不上三個月就能打到汴京來。”
“是啊,唐王和陛下怎麼說都是父子,鬧到今天兵戎相見的地步太可惜了。”
其實很多大臣都覺著,父子之間置氣,真沒必要鬧到這種地步。
不管是誰先低個頭認個錯,這天大的危機都能化解於無形。
但也有一些受到打壓的主和派,陰陽怪氣道。
“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用?以前人家唐王在汴京時,動不動就上奏彈劾人家。”
“還私下縱容家裏的子弟欺負人。”
“現在別人強大了,你們又想上趕著和好,世上有這種好事嗎?”
此話一出,頓時引起其它大臣的不滿。
“你這話什麼意思,亡羊補牢猶時未晚沒聽說過嗎?”
“有時間多想想對策,少他娘的在這幸災樂禍!”
被罵的大臣很快就反唇相譏。
“想什麼辦法?唐王占據了燕雲十六州,又處於北上之地,其兵鋒之勢早已形成。”
“沒有三倍的軍隊,如何能克製這股騎兵力量?”
“就是,這件事說白了,能不打就不打。”
“大齊要是贏了還好,萬一要是輸了,連跟唐王討價還價的資格都沒有了。”
主和派官員義正言辭的說道。
這些言論頓時激怒了主戰派的大臣。
“王中書,唐王他當初可是殺了人的,怎麼,難道還要讓朝廷主動服軟?”
“你不要臉,朝廷還要臉呢!”
康王之子李昭大聲斥責道。
被辱罵的王中書捋了捋胡子,不屑的哼了一聲。
“少拿過去的老黃曆說事,這都什麼時候了。”
“還扯這些沒用的。”
“當務之急,是讓陛下和唐王緩和關係,而不是火上澆油,叫嚷著打仗。”
“對,本官讚同王中書的想法,當務之急是平息戰亂,而不是翻舊賬!”
幾個主戰派官員附和道。
本來和和氣氣的大臣,頓時吵成了一團。
以三王為首的柱國大臣冷著臉看著這些人。
見這些人像潑婦一樣窩裏鬥,康王李構頓時一聲冷喝。
“夠了!都給本王閉嘴!”
繼而李構聲音低沉道,“想要吵架的都給我出去,陛下正在靜養,聽不得吵鬧聲。”
那些原本吵得麵紅耳赤的大臣,聞言紛紛停了下來,整理一下衣衫,互瞪一眼,直接拂袖離去。
“唉,我大齊怎麼會落得這般田地。”
靠山王李鐵蒼老的臉上布滿了惆悵,歎息著搖搖頭,和康王,中山王,蔡太師等人轉身去休息房。
寢宮裏邊。
等到外麵的吵鬧聲消失,腳步漸漸遠去的時候。
本來閉著眼睛休養的李天賜,忽然流下一滴眼淚。
汴京。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金國被吞並,五國援兵因為害怕西涼出兵反悔的事。
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全城。
本來就心驚膽戰的汴京百姓,在聽到這些傳言後,更是嚇得連夜收拾包裹,埋藏糧食和值錢的東西。
一時間整個汴京的物價上漲了六倍。
大家誰都不知道西涼軍會什麼時候打到汴京。
所以還是提前準備好退路為好。
往日裏喧鬧繁華的汴京大街,不知不覺間安靜了許多。
三三兩兩的百姓聚在一起,小聲的議論著朝局。
尤其是提到唐王李湛時,他們的心裏甭提多複雜了。
當年唐王母子被發配到涼州時,他們清楚的記得,年少的李湛,看向他們的眼神裏充滿了恨意。
當時大夥還沒怎麼當迴事,畢竟一個廢物王爺去涼州,又算不了什麼大事。
頂多死的時候,大夥談論兩句就算完了。
哪曾想,昔日那個廢物,竟然搖身一變,化身為統帥三軍的皇帝,打到了大齊的眼皮子底下。
這還了得?
現在迴頭再看,李湛當時的眼神,分明是在告訴眾人。
他終究會有一天皇者歸來的。
可惜被眾人給忽略了。
難道唐王被趕出汴京時,就已經算到會有今天嗎?
百姓的心情非常複雜。
每個人都在想著,萬一真有一天,唐王李湛率領大軍進入汴京。
會是怎樣一番場景。
大齊又會迎來何種命運。
而他們這些汴京百姓,會不會被秋後算賬,抄家發配。
方圓近三十裏,繁華的汴京城,樓臺閣宇,商鋪作坊,百姓高達兩百餘萬。
本來是大齊最繁華熱鬧的地方。
而現在,卻像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一座死城,全然沒有往日的氣氛。
這不僅讓百姓們感到恐懼,就連那些高高在上的士大夫,也都是捏了一把冷汗。
悄悄的命令家仆收拾好東西,把老婆孩子送到臨安去。
好給自家留個退路。
雲州,行轅
這裏原本是雲州刺史的衙門,現在是西涼在燕雲建立的一個發布命令的地方。
在李湛的警告下,凡是進入燕雲十六州的西涼兵,不得騷擾地方百姓。
更不許奸淫擄掠。
否則一經發現,就地處決。
與此同時,唐子儀在諸葛瑜的建議下,發布了一份軍餉優厚的征兵告示。
凡是符合條件的青壯都可以報名,兵役期五年,五年後可以自願退役。
告示一經發布,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就招募了三萬新兵。
大齊汴京城。
由於天子疲於國事,體力不支,所以朝會停了十天。
文武百官想要奏事,隻能將奏折交給梁師成,再由他帶給皇帝看。
有人憂愁有人歡喜。
天子病倒,對整個大齊來說,雖然是個不好的兆頭。
但對皇宮裏的妃子而言,卻是一件喜事。
平日裏籠罩在皇宮上空的烏雲,終於露出了一絲曙光。
所有皇親國戚,都是裝成一副關心的模樣,前來泰安殿看望皇帝。
眾人之中隻有長公主李永寧沒有過來。
甚至。
自從皇帝出事後,公主府的大門都沒有打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