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馥率領著六萬大軍,浩浩蕩蕩地開進河內。
軍旗烈烈,遮天蔽日。
馬蹄聲如雷,震得大地都在顫抖,威凜之勢仿若要將天地都籠罩其中。
一路上,百姓們驚恐萬分,紛紛躲避。
河內豪紳見韓馥大軍勢大,為求自保,紛紛出城投降。
他們身著華服,手捧印信,恭恭敬敬地站在路旁,口中高唿著:
“願為使君效犬馬之勞!”
韓馥騎在高頭大馬上,看著投降的豪紳,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心中的傲氣也愈發膨脹。
“哈哈,沒想到我韓馥竟有如此威望,所到之處,無人敢當!”
韓馥仰頭大笑,聲音中充滿了自負與囂張。
劉子惠見狀,連忙上前恭喜:
“使君威武!以您的實力,此番進軍,必能攻入京師,匡扶漢室,成就不世之功!”
韓馥笑了笑,心中更是暢快無比:
“哼,董卓逆賊,竟敢禍亂朝綱,老夫必要替天行道,將他繩之以法!”
大軍繼續前行,很快便與王匡的軍隊會合。
王匡一臉悲憤,見到韓馥便高聲喊道:
“韓使君,本初為董卓所害,此仇不報,我誓不為人!”
“我願率本部兵馬,隨使君一同進攻京師,為本初複仇!”
韓馥一拍大腿,大聲讚同道:
“好!你我二人聯手,何愁董卓不滅?”
“此次進軍,我們定要讓天下人知道,誰才是漢室真正的忠臣!”
“公節,你對京師周邊的地形最為熟悉,依你之見,我們該如何進軍?”
王匡沉思片刻,指著地圖道:
“使君請看,孟津關乃京師的重要門戶。”
“隻要我們能攻破孟津關,便可長驅直入,直搗京師。”
韓馥臉上露出一絲輕蔑的笑容,自己兵強馬壯,區區一個孟津關,根本不在話下:
“老夫有六萬大軍,還怕攻不下一個汜水關?”
劉子惠心中暗暗擔憂,生怕韓馥過於自負,會誤了大事:
“使君,我們雖兵力雄厚,但也不可輕敵。”
“不如先派人去打探一下汜水關的虛實,再做定奪。”
韓馥不耐煩地擺了擺手:“不必如此麻煩!王師所至,守軍必降!”
冀州大軍如黑色的洪流,沿著蜿蜒的道路浩蕩前行。
軍旗獵獵作響,“韓”字大旗在風中肆意舞動。
大軍所到之處,塵土飛揚,馬蹄聲、腳步聲交織成一曲雄渾的戰歌。
“報——”一名斥候快馬加鞭,飛馳至韓馥的帥旗之下。
他翻身下馬,高聲稟報,“啟稟使君,前方有一人求見,乃是河內太守張楊。”
韓馥聽到稟報,微微挑眉,臉上露出一絲詫異,隨即又恢複了意氣風發的模樣:
“張楊來了多少人馬?”
“迴使君,就他一個人。”斥候聲音清脆,在嘈雜的行軍聲中清晰可聞。
“就他一個?”韓馥不禁失聲,眼中滿是震驚,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身旁的一眾將領也紛紛露出驚訝之色,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你肯定?”韓馥再次確認,目光如炬,緊緊盯著斥侯。
“千真萬確,使君。”斥候斬釘截鐵地迴答。
“好,老夫倒要看看,他意欲何為!”
韓馥冷笑一聲,心中暗自思忖。
張楊孤身一人前來,到底有什麼企圖?是來投誠,還是有其他陰謀?
劉子惠心中隱隱擔憂,上前一步,拱手道:
“使君,小心有詐。張楊此來,孤身一人,實在可疑,不可不防。”
韓馥滿不在乎地一揮袖,傲氣十足地道:
“他就一個人,老夫麾下六萬大軍,怕他不成?量他也翻不出什麼花樣來。”
不多時,張楊被帶到了韓馥麵前。
他身著一襲樸素的長袍,神色平靜,絲毫沒有因為麵對韓馥的大軍而感到畏懼。
“韓使君,別來無恙。”
韓馥居高臨下地看著張楊,眼中帶著一絲審視,淡淡地道:
“張太守,你孤身一人前來,所為何事?”
張楊挺直身子,神色莊重:
“韓使君,如今董卓暴虐,禍亂天下,蒼生受苦,漢室危在旦夕。”
“楊雖不才,卻也有心匡扶漢室,願加入聯軍,與使君一同討伐董卓。”
韓馥心中不禁一震,沒想到張楊竟然是來投奔聯軍的。
他原本以為張楊會有什麼陰謀,卻沒想到是堂堂正正。
“足下……所言當真?”韓馥忍不住問道,眼中露出一絲懷疑。
張楊言辭懇切,發自肺腑:
“楊仰慕使君已久,使君義舉,天下皆知。”
“楊願效犬馬之勞,追隨使君,共誅董卓。”
韓馥心中暗自得意,臉上露出一絲驕傲的笑容:
“好,既然足下有此心意,老夫自然歡迎。”
王匡突然開口,眼中帶著一絲猜忌:“足下和呂布,關係匪淺吧?”
張楊鎮定自若,解釋道:
“呂布恣意妄為,殺了丁使君,早就為並州人士所惡。”
“他所作所為,實乃不仁不義之舉。”
“楊雖出身並州,但與他早已劃清界限,豈會與他同流合汙?”
張楊的聲音越來越激動,眼中滿是憤怒,對呂布的行為極為不齒。
韓馥微微點頭,心中的疑慮也漸漸消除。
他看著張楊,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
“好,既然如此,張太守便留下吧。”
“待我們攻破京師,定要讓董卓逆賊血債血償!”
張楊雙手抱拳,聲音微微顫抖:
“承蒙使君信任,楊定當肝腦塗地,不負所望!”
韓馥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抬了抬手,語氣帶著上位者的從容:
“張太守一路奔波,想必勞累,先退下休息吧。”
張楊再次行禮,轉身退下,步伐輕快,滿懷壯誌。
劉子惠望著張楊離去的背影,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走到韓馥身旁,拱手道:
“使君,張楊孤身來投,此事太過蹊蹺,不得不防啊。”
韓馥滿不在乎地揮了揮衣袖,臉上帶著一絲不屑:
“子惠多慮了,張楊不過是一介太守,能翻出什麼風浪?”
“他既誠心來投,我們便不必多疑。”
劉子惠仍不死心,向前一步,急切地道:
“使君,小心駛得萬年船。”
“要不幹脆囚禁張楊,等查明真相再做定奪,以免養虎為患。”
韓馥臉色微微一變,沉聲道:
“不可!如今天下義士都在反董,我們正是廣納賢才之時。”
“老夫若是囚禁張楊,傳出去,豈不讓天下人寒心?以後誰還敢來投奔我們?”
韓馥挺直腰桿,神色嚴肅,顯然很在意自己在天下人心中的聲譽。
王匡雙手抱拳,大聲道:
“使君,末將願為先鋒,提兵為使君探路!”
“定當衝鋒在前,不懼生死!”
“縱使前方有埋伏,使君也能提前發現,從容應對!”
韓馥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看向王匡,點頭道:
“好!有足下為先鋒,老夫便放心了。”
“此去務必小心謹慎,若遇敵軍,不可貿然進攻,等待大軍支援。”
“末將遵命!”王匡高聲應道。
翌日天剛破曉,晨曦的微光灑在大地上。號角聲劃破長空,驚醒了沉睡的將士們。
“出發!”韓馥一聲令下,大軍浩浩蕩蕩地向前行進。
馬蹄聲、腳步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
道路兩旁的百姓們紛紛側目,眼中既有恐懼,也有期待。
不久,一名信使快馬加鞭趕來,翻身下馬:
“啟稟使君,前方傳來捷報!王匡將軍順利接管河內諸縣,正向孟津進軍!”
“好!”韓馥激動得滿臉通紅,“隻要占據孟津,必能拿下京師!”
張楊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上前一步,拱手道:
“恭喜使君,賀喜使君!此乃使君領導有方,眾將士奮勇殺敵之功。”
“想必不久之後,便可將董卓逆賊繩之以法,還天下一個太平。”
韓馥滿意地點點頭,看向張楊,稱讚道:
“張太守此次前來相助,亦是大功一件。待事成之後,老夫定不會虧待你。”
張楊連忙謙虛道:
“楊不過是做了自己該做的,能為誅董大業出一份力,是楊的榮幸。”
“楊不求其他,隻盼著早日誅殺董賊,還我漢室江山。”
韓馥心中甚是歡喜,興致勃勃地開始表功:
“想我韓馥,振臂一唿,便有許多英雄豪傑響應。”
“此次進軍,兵強馬壯,糧草充足,豈是董卓所能抵擋?”
“逆賊平日裏作惡多端,如今報應將至,他的末日不遠了!”
大軍繼續前進,韓馥的心情格外舒暢。
他騎在高頭大馬上,意氣風發地掃視著四周。
然而,他沒有注意到,在隊伍的後方,一些士兵們麵露疲憊之色,低聲議論著。
“一路行軍,太過勞累,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和董賊交戰。”
“是啊,雖說王匡將軍那邊順利,但誰知道前麵還會遇到什麼。”
不知不覺,六萬大軍已經深入河內。
王匡作為先鋒,更是馬不停蹄,親自督陣,指揮士兵籌備渡河船隻。
大河水於天地間奔騰了萬年,見證過王朝更迭、英雄崛起與落幕,始終亙古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