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緩緩抬起頭,看著下麵議論紛紛、滿臉驚慌的將領們,眼中閃過一絲決然。
猛地一拍桌案,大聲命令道:“前衛營聽令,即刻作為先鋒,火速前往增援確山城,為大軍撤迴南陽府創造寶貴的時間,其它各軍速速準備,即刻撤退,不得有誤!”
光州戰局的急轉直下,猶如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徹底摧毀了劉洪起和眾將領們最後的心理防線,也打消了劉洪起心中那僅存的一絲不甘的幻想。
隨著劉洪起的軍令下達,光州城中,守將劉洪禮不敢有絲毫怠慢,趕忙集合城內的近四千精銳守軍,準備於當晚趁夜出逃。
半夜時分,夜深得如同墨汁一般,濃稠得化不開。
除了城頭那星星點點的火光在夜風中搖曳,映照出些許微弱的光亮之外,其他的空間都被一片無邊無際的黑暗籠罩著。
劉洪禮小心翼翼地引領著近四千精銳,悄無聲息地從東門魚貫而出,他們的身影迅速隱入了無盡的黑暗深處。
城外郭紹的營帳內,燈火昏暗,如豆的燈光在夜風中忽明忽暗。
郭紹此時正沉沉地熟睡。
忽然,門外傳來親衛的稟報聲:“將軍,有暗影司密探急報。”
郭紹猛地驚醒,他顧不上穿戴整齊,匆忙合衣起身,快步走出營帳去見來人。
當得知光州守軍已從東門偷偷出城的消息後,他的臉上頓時露出一抹難以掩飾的喜色。
郭紹不敢耽擱,急忙召來親衛,吩咐道:“快去通知六團長楊彪,讓他速速前來,就說有要事相商。”不一會兒,楊彪就在親衛的陪同下,匆匆趕來。
他一邊整理著有些淩亂的衣服,一邊滿臉疑惑地開口問道:“老郭,出什麼事了?這麼急急忙忙的?”
郭紹抑製不住心中的喜悅,笑著說道:“老楊,好消息啊,暗影司剛傳來情報,剛剛,光州守軍從東門偷偷出城了,你看咱們下麵該怎麼弄?”
郭紹的眼中閃過一絲狠厲與狡黠,抬手重重地拍在楊彪的肩頭,咧嘴笑道:“老楊啊,你這鬼點子妙哉!恰似那狡黠的狼群盯上了獵物,咱們就這般行事。
兩個團,一個在前養精蓄銳、以逸待勞;另一個則如那鬼魅的暗影,緊緊尾隨其後,瞅準時機便如餓狼撲食般狠狠咬上一口。
就這麼定了,我倒要瞧瞧那劉洪禮的光州軍能在咱們的圍困下撐到何時!”
二人一番密謀籌算後,便匆匆離去,各自安排部署。
而此時,劉洪禮的四千精銳之師卻全然不知,厄運已然悄然降臨。
劉洪禮本想著趁著夜色掩護,悄無聲息地撤軍,以為能神不知鬼不覺地擺脫這危險之地。
然而,他萬萬沒有料到,對手宛如暗夜中的幽靈,緊緊地跟隨著他們的腳步,其行軍路線被摸得一清二楚。
沒等他們跑出多遠,負責斷後的哨探便驚慌失措地飛奔而來,聲音顫抖地稟報:“將軍,大事不好!敵軍已經追上來了!”
劉洪禮為了加快行軍速度,輕裝上陣,在五千人馬中,將傷病老弱千餘人馬留在了光州,期望以此牽製敵軍,自己則親率四千精銳匆忙撤退。
可誰能想到,敵軍的行動如此迅速敏捷,這麼快就被發現並咬住了尾巴。
這讓他眉頭緊鎖,心中滿是焦慮與無奈,隻能聲嘶力竭地喝令軍隊加快行軍步伐。
可是,這敵軍就如同那甩不掉的螞蝗,緊緊地粘著他們。
劉洪禮的軍隊快,敵軍也加快速度;他們慢下來稍作喘息,敵軍也跟著放緩腳步,還時不時地發動突然襲擊,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正當劉洪禮全神貫注地應對後方如惡狼般緊追不舍的追兵時,前方突然殺聲四起,一支人馬如神兵天降般衝殺出來。
毫無防備的劉洪禮軍隊頓時亂作一團,被衝殺得七零八落,士兵們四處奔逃。
有的驚恐地唿喊著,有的則絕望地揮舞著武器做著最後的掙紮。
劉洪禮見勢不妙,僅帶著不到千人的殘兵敗將,狼狽不堪地奪路而逃。
然而,那該死的夏軍追兵卻像附骨之蛆,怎麼也甩不掉,死死地跟在他們身後,讓他們片刻不得安寧。
最後,被追殺得精疲力竭的幾百人實在是跑不動了,望著身後步步緊逼的追兵,心中滿是絕望。
他們互相交流一番後,心一橫,將劉洪禮五花大綁起來,然後朝著後麵的夏軍“撲通”一聲跪地投降,眼神中滿是疲憊與不甘。
至此,汝寧府除了被劉洪起的大軍占據的確山之外,全境再無南明其他成建製的兵馬駐守。
周雲此時正率領大軍駐紮在確山城外,與劉洪起的確山城守軍緊張對峙著。
雙方的營帳綿延數裏,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氣氛,仿佛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然而隨著郭紹楊彪帶領的大軍與周雲親領大軍會師於確山城下,確山守軍見大勢已去,頓時軍心大亂。
他們望著城外那浩浩蕩蕩的敵軍,知道抵抗已是徒勞,於是匆匆忙忙地撤出確山城,向著南陽府的沁陽縣狼狽逃竄。
周雲見狀,順勢進駐確山城。
如此,汝寧府在幾乎未發生大規模激烈戰事的情況下,周雲的夏軍輕而易舉地拿下了汝寧府全境。
不僅如此,就連汝陽與開封交界的郾城、臨穎、許州等地,也在夏軍的兵鋒之下紛紛易主,順利納入囊中,其進軍之順利,讓人驚歎不已。
隨同周雲而來的李真正式在汝陽走馬上任,開始著手治理汝寧府的民政事務。
周雲則將行營設立在汝陽城,開始謀劃下一步的戰略布局。
他果斷命令開封署理都統吳初率開封軍南下,全力收複開封全境。
周雲在妥善安排好汝寧府的防務之後,又調遣郭紹的第三團進駐開封府地界,向北與吳初的南下大軍相互配合,協同作戰,共同收複開封府各地的縣城。
在夏軍的強大攻勢與威懾之下,開封府各地縣城的守將紛紛聞風喪膽,權衡利弊之後,他們紛紛宣告投降歸附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