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宮內張燈結彩、熱鬧非凡,一場盛大的除夕家宴正在如火如荼地舉行著。
與此同時,在現代社會裏,朱吾能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開心地享用著年夜飯。
朱吾能的父親有三個兄弟姐妹,分別是大哥、大姐和小妹。
大哥和大姐在各自的領域都發展得相當出色,隻有小妹遜色一些。
爺爺奶奶剛開始是跟朱吾能的大伯一家共同生活。
在朱吾能的心中,奶奶是個非常慈祥善良的老人,對他這個孫子更是疼愛有加,可以說是關懷備至。
而他的大媽同樣也是個心地善良之人,對待朱吾能甚至比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還要好。
小時候,父母剛剛開始創業,整日忙碌奔波,根本無暇照顧年幼的朱吾能,因此,那段時間裏,朱吾能幾乎都是跟隨著大媽一起度過的。
久而久之,在小小的朱吾能心裏,大媽儼然成為了他最親近的人,有時候他甚至會錯把大媽當成自己的媽媽。
然而,就是這樣兩位對朱吾能都極好的女性,彼此之間的關係卻並不那麼和諧融洽。
直到朱吾能 8 歲那年,爺爺奶奶決定搬來與他們一同居住,這才使得家庭中的氛圍變得有些微妙起來。
每年過年幾家人都一起過,以前都是來朱吾能家過,後來每家請一年,四兄妹輪流坐莊。
原本按照慣例來說,今年應該輪到小姑家請客了。
但朱吾能想著自己今年賺了不少錢,便想趁著過年這個機會好好地犒勞一下家人。
他早早地就在市裏最好的酒店,預訂了兩桌豐盛無比的年夜飯。
不僅如此,他還精心挑選購買了各式各樣精美的禮物,給各家各戶的每一個人。
自從成功地與朱棣、朱高熾達成合作,並承接了他們眾多的訂單之後,朱吾能自然而然地首先就考慮到了自家人。
畢竟血濃於水嘛!
他的大伯和大姑家恰好都是開辦工廠的,既然現在有這麼好的商機擺在眼前,那當然得優先照顧自家親戚啦。
朱吾能大伯家經營的是一家規模頗大的服裝廠。
大伯的服裝廠一直保持著正常的運作模式,工人們每天隻需工作 8 個小時即可,隻有在遇到需要趕製緊急訂單或者生產任務繁重的情況時,才會安排適當的加班。
但令人無奈的是,近兩年來由於整個市場大環境不太景氣,大伯的服裝廠也受到了不小的衝擊。
許多時候,廠裏甚至根本沒有足夠的活兒可幹,以至於不得不頻繁地給工人們放長假。
幸運的是,朱吾能居然和六百年前的大明皇孫有了交集,還讓他認識了大明的皇帝朱棣,太子朱高熾。
自從接到了朱高熾源源不斷的訂單之後,朱吾能大伯也很有魄力,果斷地做出決策——新開設了兩條先進的生產線,並且大規模地招募了一批新員工。
工人分為三個班次輪流作業,從而確保了機器能夠全天 24 小時不停地運轉,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量。
大姑家經營著一家五金廠,曾經主要將產品遠銷海外,然而近幾年由於市場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廠裏的生意逐漸變得冷清起來,訂單數量大幅減少。
和朱高熾做生意後,朱吾能讓大姑為自己生產一些小型五金製品以及各式各樣的工具。
大姑欣然應允,並借此機會擴大了工廠的規模,也賺得盆滿缽滿。
朱吾能的小姑於 1981 年呱呱墜地,他爺爺奶奶則一直以務農為生。
在實行土地承包政策之前,全家人的生活異常艱難,常常食不果腹,饑腸轆轆更是家常便飯。
與朱吾能的父親、大伯還有大姑不同,小姑可謂是家中最為幸運的孩子,幾乎沒有經曆過太多苦難。
並且,在朱吾能父親那一輩人中,小姑還是整個家族裏唯一考上大學的天之驕女。
無論是爺爺奶奶還是大伯等人,對小姑都寵愛有加,這也使得小姑從小養成任性的性格。
在上大學期間,小姑結識了一個來自貴州的男子。
此人在一家發廊打工,僅有初中學曆,但口才卻相當不錯,能言善道。
很快,小姑就被他的花言巧語所吸引,兩人迅速墜入愛河。
得知此事後,朱吾能的爺爺奶奶堅決不同意女兒遠嫁到貴州去,極力反對這段戀情。
尚未完成大學學業的小姑,被愛情衝昏了頭腦,竟然舍棄了自己的學業,毅然決然地跟著男子奔赴貴州。
此後與家中再次取得聯係時,小姑已然成為了兩個孩子的母親。
朱吾能的小姑父出身於貴州苗族,他家兄弟姐妹眾多,家庭經濟狀況頗為拮據。
起初,小姑或許對未來充滿憧憬,然而現實的殘酷卻逐漸讓她感到力不從心。
生活中的種種艱辛困苦,使得小姑最終難以承受,帶著一對兒女以及丈夫迴到了浙江老家。
盡管爺爺奶奶對於這個不聽話、任性妄為的女兒氣憤不已,但血濃於水,他們終究無法眼睜睜地看著女兒一家人受苦受難。
起初,小姑夫妻倆在大伯的工廠裏工作。
本以為能夠就此安定下來,過上安穩的日子。
但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小姑夫婦便嫌棄起這份工作的薪資過低。
隨後,他們轉而去到了朱吾能父親開設的工廠,可結果依舊不盡如人意,同樣未能長久堅持下去。
他們又將希望寄托在了大姑家的工廠上,滿心期待著情況會有所好轉,隻可惜事與願違,在大姑家的廠裏,也沒做多長時間,便再度離職。
這麼多年來,朱吾能的爺爺奶奶以及他的父母、大伯還有大姑,一直以來對小姑一家可謂是盡心盡力地幫扶。
不僅慷慨解囊,幫他們購置了房子,而且各家都出了錢,支持他們自己做一番事業。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姑夫婦二人對於親人們的恩情,非但沒有絲毫的感激之情,反倒是心生埋怨與責怪。
他們總是抱怨哥哥姐姐們做得不夠多、不夠好,甚至覺得大家並沒有竭盡全力地去幫助他們。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口子說話變得越發尖酸刻薄起來,那話語就像一根根銳利的刺一般紮向朱吾能的父母、大伯和大姑的心窩,使得這一大家人感到無比的傷心難過。
盡管內心深處承受著這般委屈,但考慮到家中年邁的爺爺奶奶,朱吾能的家人大多數還是選擇了隱忍和寬容,表麵上維係著那份看似和睦的關係,隻為不讓老人為此憂心忡忡。